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草 原 草 场

   一、草场类型及分布

  吉林省草地资源丰富,是中国北方10个牧区省份之一。西部属于东北松嫩草原的一部分;中部为农田林间的小块草地;东部山区、半山区属于不同类型的草山、草坡或林下草地。这些都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资源。
据吉林省草场资源普查资料统计,中、西部为平原草地,包括白城地区9个市县和公主岭市、双辽、农安、梨树县的一部分,总面积为187.7万公顷;中、东部的宜牧草山草坡面积为108.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延边、通化、吉林、浑江、辽源地区及伊通、九台,双阳等县。此外还有288.3万公顷林间、林下草地及农田隙地,可以短期放牧或采草。
  从各地草场的地势、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情况看,全省草场共划分为以下8个类型:一是平原草甸草原,分布于西部地区,面积为132万公顷,占该地区草场面积的76%,草质优良;二是平原草甸,分布于嫩江、洮儿河沿江两岸的漫滩,泡沼四周的低洼草地,总面积为21.8万公顷,产草量高,但草质较差;三是丘陵干草原,分布于洮安、镇赉的北大岗,地势高,干燥,产草量较低;四是山地丘陵灌木丛草场,是森林砍伐后形成的次生植被,分布于东部山区,可利用面积39.3万公顷;五是山地沼泽地,分布于山间沟谷河滩等低湿地,地势低洼,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可利用面积10.5万公顷,敦化市境内较多;六是山地丘陵草丛草场,原生植被破坏后而形成的零散草场,可利用面积33.3万公顷;七是林下草地及农田隙地,这类草场面积虽大,但利用率低,牲畜放牧常与封山育林有矛盾,农田隙地也仅能在夏、秋季临时放牧;八是高寒草甸,主要是指长白山海拔1700米以上的草甸及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冻土苔原带。

  二、草场保护

  吉林省在五十年代初期,人口、牲畜都比较少,草地面积相对较大,因之畜牧业发展较快。六十年代初,部分地区已出现草场退化,特别是西部草原面积减少,“三化”(沙化、碱化、退化)现象严重。白城地区在五十年代有草原18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干草1950公斤,平均每头大牲畜(5只羊折合1头大牲畜,以下同)占有草原2.9公顷, 占有干草5000多公斤,饲草有余。到八十年代初期,草原减少到113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干草750—900公斤,每头大牲畜占有草原1.1公顷,占有干草1000多公斤,饲草严重不足。草原面积减少及“三化”的主要原因是无休止地开荒,超载过牧,乱打搂烧柴。多年来,对草原是予取予求,无穷尽地要草,实行掠夺式经营,既不给草原休养生息的机会,也不进行灌溉和施肥,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使草原的土层板结,土壤极度贫瘠化,再加上干旱,草原丧失了恢复和再生的能力,一步又一步地退化下去。
  这些问题,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日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加强草原管理的规定》,提出了对草原要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划分农、林、牧用地范围和界限,逐级落实草原的使用权、管理权和建设权。草原较多的县,设立草原管理站,列入事业编制,由农业部门领导,收取草原费,用于培育和建设草原。这一“规定”的贯彻落实,对当时的草原保护与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十年动乱期间,草地也同样受到了严重破坏,在“以粮为纲”和“向荒地要粮”等口号的影响下,大片肥美草场被开垦,仅白城地区就有20—25万公顷的草场被毁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吉林省革命委员会于一九七九年发布了《关于保护草原的布告》,强调进一步落实草原“三权”(使用权、管理权、建设权),严禁开荒,春、秋季不得在草原上搂大耙,挖药材要在指定地方有组织地进行。
  一九八二年,在白城地区搞了建立草原管理责任制的试点,一九八三年在中、西部地区全面铺开。截至一九八五年末,采草场已落实64.3万公顷, 占采草场面积的90%。其中,承包到户的28.2万公顷,集体建设、专人护管的36.1万公顷。放牧场已落实70万公顷,占中、西部放牧场的80%。一九八五年吉林省制定了《草原管理实施细则》,有关部门派出专人,深入草原地区向广大群众宣传和贯彻落实。结合当地情况,建立保护、管理和建设草场的乡规民约和各种形式的草原生产责任制,把草原的保护、建设与养畜户的切身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群众保护与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套浩太乡碱巴拉村落实草地责任制后,许多养畜户在分得的草地上拉沙改碱,种植牧草,组织起来,共同管理。镇赉县黑鱼泡乡腰围子村,群众集资改良严重退化的草场,建设围栏,盖了房屋,让管理草场的专业户全家常年住在草原上,还进行草原松土、种草,产草量提高1倍以上。

  三、草场建设

  (一)围栏建设

  一九七五年开始,主要是修筑一些沟坝式的土“草库伦”,由于挖沟筑坝工程量大,破坏草场多,且需每年维修,否则会失去保护作用。从一九七七年开始,用刺铁线、水泥柱建永久性围栏。后来逐渐发展有电围栏、网状围栏和网电围栏。到一九八五年止,全省各种围栏面积累计达23.2万公顷,对保护草场起了重要作用。扶余县永平乡一九八一年在一块已经严重退化的1000公顷草场上建刺线围栏,围建当年平均每公顷产干草315公斤,到一九八三年平均每公顷产干草1575公斤。

  (二)人工种草

  人工种草是一九六八年在通榆县边昭乡、苏公坨乡开始试点,一九七八年以后普遍推广。到一九八五年全省累计种草面积21.5万公顷,其中,飞机播种1.45公顷。种植牧草的种类主要有羊草、紫花苜蓿、沙打旺、野大麦、碱茅。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套浩太乡碱巴拉村一九七八年人工种草152公顷。第二年实测,羊草平均株高68厘米,每公顷干草产量2501公斤,为天然草场牧草产量的3至4倍。

  (三)改良退化草场

  改良退化草场主要采用浅翻、深松、施肥和种植耐碱抗沙植物等措施,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共改良退化草场2.54万公顷,收到一定成效。大安县几年来种植碱茅草51公顷,获得了除碱、恢复植被、治理流沙等多方面的效益,创出了种草除碱的好路子。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