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生态省建设总体布局与地域划分

生态省建设的总体布局是:遵循非均衡发展规律,划分4个生态经济区,确定4个层次的生态经济城镇体系,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示范区,明确11个重点产业。以此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带动经济总量扩大和发展水平提高。

(一)生态经济区域划分

根据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地域差异及自然状况,将全省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见附图一)。
1.东部长白山资源保护与旅游、健康产业生态经济区

本区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全部,通化市区及所属的集安市、柳河县、通化县,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8.7%。主要特点:地貌类型以长白山地为主,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森林、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国第一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保留地。

发展方向和重点

——保护长白山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实施长白山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发挥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保护和合理开发长白山区水资源,实施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保护工程。
——对原有的经济及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保护和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发展以长白山特产业为主的林地经济。以林木为原料的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逐步解决原料基地和原料替代
问题。
——依托科技进步,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发展出口创汇型生态矿业。同时,加大矿区恢复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矿产开发和资源加工项目坚决不上。
——开发利用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长白山系列健康产业和产品。
——利用长白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发展生态、边境、民俗文化、冰雪等特色旅游业。
——在通化、白山、延吉等主要城市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态经济产业中心。利用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国际性合作与开发,建立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中心。
2.东中部水资源保护与特色产业生态经济区

本区包括辽源市全部,吉林市的磐石市、桦甸市、蛟河市,通化市的梅河口市、辉南县,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主要特点: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森林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松花江的重要江段、“三湖”(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东辽河的上游都位于本区,水资源丰富。

发展方向和重点

——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为重点,加强生态的恢复与建设,实施松花江流域和东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抓好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确保重要水系达到环境功能标准。
——搞好“三湖”、松花江、辽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利用当地资源,在加强森林保护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前提下,发展林地经济及其他生态产业,突出多种经营,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改造传统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之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对资源枯竭和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坚决关闭和转产。
——利用松花湖的自然景观,发展生态、假日、冰雪等旅游业,并以此拉动相关产业,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业格局。
3.中部松辽平原黑土地资源保护与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经济区

本区包括长春市的全部,四平市区及所属的公主岭市、伊通县、梨树县,吉林市区及所属的舒兰市、永吉县,松原市的扶余县,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2.7%。主要特点:地貌类型以冲洪积台地为主,土质肥沃,气候条件较好,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产业结构特点是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存。地表水和城市空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超采,水资源短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

发展方向和重点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污染集中整治。
——保护黑土地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开发和推广有机农用化工产品,逐步减少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量,控制面源污染,增强土壤肥力。搞好植树造林,恢
复与保持良好的农牧业生态环境。
——对传统工业进行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车辆、绿色化工、光电子、信息等产业。
——发展可持续农业,重点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搞好农牧业的绿色产品开发、农牧产品的系列深加工,发展设施农业、“暖棚农业”,逐步建立无害化、外向型的农牧产品产销体系,形成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可持续农业。
——坚持城市节水和湖库扩容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把科技教育作为重要发展领域,形成全省科技教育和技术创新中心。
4.西部草原湿地保护与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区

本区包括白城市全部,松原市区及所属的前郭县、长岭县、乾安县,四平市的双辽市,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6%。主要特点:地貌类型以科尔沁草原和向海、莫莫格、查干湖、月亮
湖等湿地为主,太阳能、风能和嫩江、松花江、沈儿河过境水丰富,农牧业和石油化工是该区的主要产业。由于多年来人为的过度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特别是近年来,草原“三化”日趋严重,草场质量下降,湿地生态功能衰退,天然降水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发展方向和重点

——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治理草原“三化”,恢复植被,发展草业经济,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
低的状况。
——以白城人工降雨基地为中心,开发和调配空中水资源;采用工程性措施,拦蓄天然降水,开发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过境水资源。
——保护好向海、莫莫格和查干湖等重要湿地,发挥调节区域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发展有机和绿色食品,并形成产业化。
——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并形成一定规模。——发展绿色石油化工产业,建立具有西部特色的绿色经济体系。

(二)生态经济城镇布局

生态经济城镇,总体上按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4个层次进行布局,分3个发展阶段进行建设。
近期,集中力量,加快发展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型生态经济城市,进行率先突破,成为全省生态省建设总体布局的重心;在东部和西部培育2—3个各具特色的大型生态经济示范城市,带动东西部地区发展;同时,选择4—5个中等生态经济示范城市和15—25个重点生态经济示范城镇,实施重点培育和发展。
中期,在巩固提高特大型生态经济城市整体功能的同时,大型生态经济城市达到4—6个,中等生态经济城市达到7—9个,重点生态经济城镇达到45—60个。
远期,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全省城镇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两个特大型生态经济城市形成生态经济一体化,大型生态经济城市达到7个,中等生态经济城市达到14个,重点生态经济城镇达到80—100个(见附图二)。

1.特大型生态经济城市

长春特大型生态经济城市。现城区人口为21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824亿元。车辆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交通便利,内外贸易有一定规模。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逐年增强。科技教育比较发达,人口素质较好。

到2030年,形成生态经济发达、城市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生态文化水平的特大型生态经济城市。城区人口达到400万人以上,重点发展绿色车辆、绿色食品、节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名牌、上档次、扩大规模,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的集约化产业群体,绿色产品占领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大力发展金融、贸易、咨询等服务业,加强城市交通、通讯、环境、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节水城市,全面增强城市功能,树立特大型生态经济城市形象;成为国际绿色汽车生产和集散中心、东北亚绿色食品生产和集散中心、全省生态文化建设中心,建成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 吉林特大型生态经济城市。现城区人口为14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400亿元,主要产业以化工为主,兼有电力、冶金、造纸、医药、高新技术和旅游等产业,交通发达,依山傍水,是一个自然环境较好的大型城市。 到2030年,建成山青、水碧、天蓝,经济发达,人居生态环境良好的特大型生态经济城市。城区人口达到300万人以上,重点发展绿色精细化工、特色生态旅游业,以及绿色轻型汽车、绿色医药等产业,绿色产品在全国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生态旅游城市,全国重要的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绿色化工产品及绿色
化工技术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和集散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加快长春一吉林生态经济带建设,构筑长吉生态经济走廊,提高两市交通走廊地带的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经济聚集程度,形成长吉经济圈。经过30年的建设,长春一吉林两市建成环境优美、
经济发达、人居环境舒适和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以辐射、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大型生态经济城市

包括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延吉7个中等城市,2000年城区人口分别为5万一5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40亿一156亿元,是在森林、矿产、石油、天然气、水资源以及交通要道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资源条件较好,主要产业有石油化工、医药、食品和粮食深加工、畜产品加工等,城市建设有一定基础。

到2030年,7个城市都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型生态经济城市。城区人口分别达到50一100万人。充分发挥各自资源、技术、产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绿色石—油化工、绿色和有机食品、健康产品等产品为重点,创名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分别形成以特色经济为标志、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地域经济增长极。形成绿色产业体系,建成绿色食品、健康产品、绿色化工产品、绿色机械产品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3. 中等生态经济城市

根据各市(县)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选择14个城市作为生态省建设重点发展的中等生态经济城市,即公主岭市、敦化市、珲春市、梅河口市、德惠市、榆树市、农安县、桦甸市、集安市、九台市、扶余县、通榆县、靖宇县、临江市,现城区人口分别为10—20万人(集安、靖宇、通榆、临江少于1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0—56亿元。这部分城市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的城区人口规模,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有各具特色的自然资源,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骨干产品,建设中等生态经济城市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有一定基础。发展方向是:依托各自优势,培育名牌产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创建基地,以基地为依托扩大生产规模,实行集约化和集团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 到2030年,14个城市城区人口分别达到20—50万人。公主岭市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科研与技术开发交流基地之一,全省主要商贸流通集散地;敦化市发展成为以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为主的健康产业生产基地;珲春市发展成为全省绿色产品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基地;梅河口市发展成为全省绿色产品生产和商贸流通基地;德惠市发展成为全省绿色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榆树市、农安县、扶余县发展成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生态农业经济基地;桦甸市发展成为全省林业、特产业、矿产深加工产业基地;集安市成为吉林省边境生态旅游和边境贸易基地;九台市发展成为长春一吉林生态经济地带中重要的有机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集散基地;通榆县发展成为以向海为主的特色生态旅游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靖字县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矿泉城和西洋参之乡;临江市发展成为边境贸易和矿产深加工基地。 4.重点生态经济城镇

根据我省城镇的经济、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没有纳入中等生态经济城市的县级市和县城以及交通便利、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心镇,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点生态经济城镇。到2030年,重点生态经济城镇发展到80一100个,城区人口分别达到5一10万人。发展方向是:把重点生态经济城镇建设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依托地域优势,开发绿色产品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社区,成为具有一定城镇规模和生态经济规模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完善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吸引农村人口,减轻生态脆弱地带的环境承载压力,进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结构优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生态省建设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

(三)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示范区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期推进的原则,在建设和提高现有和龙市、东辽县等10个国家级,德惠市、双辽市等8个省级生态示范区的同时,把生态示范区建设同生态经济示范城镇建设、特色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县域经济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生态乡镇及生态村、生态沟建设,逐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级生态示范区体系。同时,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在长春一吉林生态经济带建设示范性的生态工业园区,实行生态经济结构重组,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组织物质生产和企业间的合作,形成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梯次利用、物质良性循环、环境最佳保护的生态产业链条,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示范区,为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探索路子、提供经验,增强生态省建设能力 。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