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生态省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在21世纪世界绿色文明兴起的大趋势中,建设生态省具有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充分认识国内外环境变化,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高质量地搞好生态省建设。

(一)国际环境变化影响

1.21世纪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和绿色需求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大趋势日益增强,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消费将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
2.加入WTO后吉林省机遇与挑战并存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方面有利于我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扩大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开拓市场空间,在更广泛的领域谋求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关税壁垒的打破,绿色壁垒将成为国际贸易的刚性制约,竞争更加激烈,我省一些传统产业与传统产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国内环境变化影响

1.全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状及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纳入“九五”计划。国家各有关部委和各省市都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议程或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一项基本战略,并在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进一步阐明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国家先后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一些省市区和相关行业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吉林省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2.21世纪新经济形态一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不仅已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且日益成为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用绿色意识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转变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是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近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国家正在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省区将利用政策优惠加快发展,东部发达省市将继续发挥先发优势,省际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1.生态环境现状
吉林省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原始森林生态区、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区。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而且可恢复性好。东部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和物种基因库,水资源和矿泉水资源比较丰富;东中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面积大,森林覆盖率较高,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中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田防护林体系健全,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西部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地下水和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全省有长白山、向海、莫莫格等2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5%。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和辽河等主要水系为全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建设生态省的重要基础条件。
吉林省生态环境内主要问题是:东部森林采育失调,森林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减弱;东中部过度垦殖,部分植被遭受破坏,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合量减少;中部农业长期连作,土壤肥力下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面源污染严重;西部草原受到破坏,“三化”(沙化、盐渍化、退化)日趋严重;全省主要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加重趋势;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较重。
2.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圆满完成了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为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大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恢复性增长。
——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省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到22:44:34,效益农业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以汽车、石化为支柱,食品、医药、电子为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具有吉林
特色的产业群体。
——科教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有新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0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42元,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1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0元,全省人民生活总体上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
3.建设生态省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有利条件

——国家批准吉林省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这是最大支持,为生态省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省建设,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立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为生态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全省具有较好的生态条件,资源优质丰富,可更新资源恢复能力较强,环境状况较为优越,为生态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有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和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的基础;有一支较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将为生态省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主要制约因素

吉林省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生态建设的投入能力不足;资源依赖型的重化工业结构,对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污染负荷较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东部和东中部林区采伐过度,中部农业区化肥、农药使用过量,西部草原过载,经济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任务艰巨,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吉林省的生态恢复和建设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生态省建设任务相当繁重。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