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首 页
黑土地采风
黑土地论坛
王景和专栏
赵宝锟专栏
“新东北现象”报道之四:全国产粮“状元县”的反思

  “‘状元县’的光环暗淡了”,“农业生产不能只追求粮食高产了”……面对在粮食供求关系变化和入世挑战背景下产生的“新东北现象”,我国产粮大县——吉林省农安县的干部群众开始了深刻反思。
  农安县坐落于东北的“黄金玉米带”上,近几年正常年景粮食产量已稳定在20亿公斤水平,1995年、1996年和1998年,粮食产量名列全国产粮大县之首。在粮食供不应求的年代,产粮大县享受过高产带来高收入的喜悦。农安县农牧局副局长高士泉说,在国家高价保护收购的政策鼓励下,粮食产量是农民和县乡干部的唯一目标,黑土地上几乎种上了清一色的玉米。在玉米每公斤保护价达1元左右的时候,每公顷耕地可获得毛收入近万元。
  “为提高玉米单产,农民‘疯了’,干部急了。”高士泉说,1995年,县里制定了“高投入高产出”的粮食生产路子,为每公顷耕地“配”给近20袋化肥(约2000元)的“过剩营养餐”。农民则大量引种山东、河北等地的越区玉米品种,由于生长期不够,玉米水分含量逐年上升。特别近两年连续自然灾害,越区种植的玉米更是成了水分含量超过30%的“水泡”,烘干后干瘪到了“两皮夹一脐”的程度。
  全国粮食供求关系变化后,高产、高水玉米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小,粮食商品率接近80%的“状元县”,开始出现大量玉米积压,加上保护价连续下调,农民开始饱受“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效”的苦涩。
   “‘种粮大户’的头衔戴不起了!”农安县杨树林乡牛尾巴山村辛敏祥一家5口住在一个4间低矮的平房内,屋内只有简单的家什,墙壁糊满了报纸,要不是他的“开场白”,很难想到他家是有10公顷耕地的种粮大户。而在窗外,玉米棒儿堆满了院子。辛敏祥说:“粮库扣水扣杂后,每公斤只有7毛2,我仔细算了算,一公顷玉米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实在舍不得卖,再等等看吧。”
  农安县许多县乡干部都认为,“状元县”必须改变“农业生产就是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就是生产玉米,玉米生产就是追求产量”的老思路了,首先农村干部必须“洗脑”,改变观念,引导农民加快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农安县已制定了“四增一减”的种植结构调整计划,今后几年大幅压缩普通玉米面积,增加大豆、杂粮、蔬菜及特色作物的种植,使玉米与其它作物的面积比由上年的7:3调整为5:5。
  为了不使新增加的作物陷入新一轮卖难,农安县的乡村干部开始转变工作方式,四处寻找农业订单。元旦后,杨树林乡副乡长孙凤务已经和外地三个厂商洽谈了辣椒、绿豆和胡萝卜的产销事宜,并达成了初步协议。孙凤务说:“我们这些唱惯了‘四季歌’的农村干部,从只管生产到直接面向市场、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产品,的确是一个艰难的转变,但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2月6日,记者赵宝锟 顾静)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2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