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首 页
黑土地采风
黑土地论坛
王景和专栏
赵宝锟专栏
 
          我们为什么开辟《情系黑土地》专栏
  
   这次频道全新改版,我们特地开辟了《情系黑土地》专栏。
  “黑土地”是人们对吉林大地的美称。我们借用这个美称,实际是想开辟一个“三农”问题的论坛。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
  吉林是个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在黑土地上的吉林农民对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收益不高,负担仍很严重,还有相当多的农民生活在贫困之中。
  吉林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我们希望通过开辟这个专栏,能引起更多人对吉林三农问题的关注。吉林的问题解决好了,对全国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一份很好的贡献。
  欢迎来函来稿,欢迎参与讨论。

               关于黑土地

  因为吉林省大部分地方的土地是黑色的,所以人们习惯称这里为黑土地。
  据资料记载,吉林大地从东至西有规律地分布着山地棕色森林土、生草灰化土、沼泽土、淋溶黑土、典型黑土、草甸黑钙土等,这种腐殖质含量很高、保水保肥能力很强的肥沃土壤常常使农业专家们赞叹不已。特别是中部平原,属中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雨水充沛,植物生长茂盛,而秋季较短,植物很快枯萎死亡,接着是北风凛冽、寒气逼人的季节。漫长的冬季,使沉睡在千里冰封下的植物根茎逐渐分解化合,并储存在土壤里,便形成了黑色土壤。这种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表土层很厚,酸碱度适中,团粒结构好,通气透水能力强,土质肥沃,很适于农作物的生长。
  吉林省这种得天独厚的土地和气候资源,使其成为国家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解放初期,吉林省粮食总产仅有45亿公斤,在"以粮为纲"的日子里,也仅达到91亿公斤。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坚持抓粮食生产不松劲,粮食总产连续登上100亿公斤、150亿公斤和200亿公斤三个台阶,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为稳定全国粮食市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吉林省幅员是全国的1/50,耕地是全国的1/25,粮食定购量是全国的1/10,专储粮占全国的1/5,玉米出口占全国的1/2,每个劳动力生产的粮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改革开放15年来,共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675亿公斤,用50吨的车皮装车可排3.6万公里,接近绕地球一圈。
  从1986年到1995年,吉林省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玉米出口量和粮食商品率四项指标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粮食人均占有量,按农村人口计算,大体是1000多公斤;按城乡人口计算,是750多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按年产190亿公斤计算,每年可向国家和社会提供商品粮120亿公斤,商品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1994年和1995年每年出口玉米都在50亿公斤以上。
  黑土地对国家的贡献,尤属中部松辽平原,也就是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的吉林“黄金玉米带”。这条玉米带南起东辽河,北到第二松花江,绵亘13个县市,总计3100万亩耕地,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正常年景可生产玉米五六十亿公斤。从1979年到1986年的8年间,这13个县市共产粮食629亿公斤,交售商品粮307.6亿公斤,分别占全省的66.7%和75.5%。1986年,这些县一些指标在全省所占比重大体是:人口占40%,劳力占50%,耕地占60%,粮食总产占70%,交售商品粮占80%,调出粮占90%多,出口玉米25亿公斤,占全国出口量的一半。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2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