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长白山
 
 
一本家庭画册折射四代历史变迁
   《我们的家春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周长庆

  这是一本“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家庭画册,名字就叫做《我们的家春秋》,它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大家庭四代人的历史变迁。画册的主要编写者为刘益旺和他的三个姐妹,他们的数十名家族成员也都积极参与了编印。

         (小标题)感慨历史沧桑 编写家庭画册

  现年74岁的刘益旺老人退休前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吉林省委员会宣传干部。他介绍说,刘家是个大家族,如果把其父母作为第一代,现在已有四代人。他们这一代人虽历经时代的变迁和人生道路的诸多磨难,却个个自强乐观、事业有成,晚年家庭幸福;而大多数建国以后出生长大的第三代,虽也经历了社会动荡,备受艰辛,但也能在改革开放后抓住时机,走出一条努力奋发的路。第四代虽然还大多是孩子,但都前途无量并初露端倪。1998年秋,刘益旺在西安与三姐妹团聚,忆往昔、看今朝,颇多感慨。他们又遥想故去的父母不仅给了他们生命,也给了他们刻苦勤奋、朴素大度、与人为善的品德。为使这些优秀的品德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并记录70多年来几代人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几人议定编写一本家庭画册专辑,并借巴金三部曲之义命名为《我们的家春秋》经过两代人一年多的努力,今年5月,四位老人再次聚会于北京的妹妹家中,对初稿进行了一番提炼修改,最终于今年9月份定稿出版,自费了印刷300册。这本专辑为16开、50页码的彩印本,它图文并茂,真诚平实,内容丰富。它分为“编者的话”、“回忆文章”、“家庭概貌”、“艺术作品”等几个部分。其中既对第一代即已故双亲的深切怀念,也有第二、第三代人的成长历程和许多充满亲情的家庭琐事的叙述,还有第四代的简介。文章真诚平实、图文并茂。将散居于天南地北的兄弟姐妹8个家庭的发展变迁过程尽现在读者面前,读来意味无穷。

         (小标题)亲情扑面 温馨感人

  画册卷首《编者的话》中说:“应该说,这本专辑并非一部家族史,它只是我们几代人的一次大团聚,是一次以联系亲情为目的的家族文化盛事。……手足义重,骨肉情深。希望我们的后人将来能出版第二集、第三集……”出版画册对一个家族来说,可算一件文化盛事。而家族亲才能文化盛,因此,这本画册无疑是一份亲情结晶。正如刘益旺所说:“画册要突出的就是一种亲情,一种老年人的亲情,一种隔不断的家族亲情。”
  回忆文章的第一篇就是刘益旺所写的《学院胡同一号─哺育我们成长的沃土》。这座位于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内太平桥大街学院胡同东口的宅院,是其父母1933年离开故乡的封建大庄园开始新生活两年后买下的。刘益旺和兄弟姐妹们在这里度过了多姿多彩的少年和童年时代。益旺少年时仿“燕京八景”戏拟“学院八景”之作,以及“哀考试赋”,表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稚气的孩子的情趣。
  刘益旺还写道:“父母宽厚开明,学院胡同一号成为刘家及其亲友少一辈人在北京聚会的中心……”,留下很多值得回忆的童趣。“尽管我们这些年轻的同辈人聚在一起,以玩乐为主,但在国土沦陷之下,父母所关注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也自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推动我们前进。”
  刘益晓所写《少时记趣 情系我家》,回忆道:“父亲性情秉直,作风正派,是一位忠厚仁慈的长者,晚辈及亲友都很尊重他;母亲精明能干,心胸开阔,治家有方。”“我们刘氏家族是个封建式的大家族,但我们这个小家族却很民主。父母对我们从不娇生惯养,非常放手,如学习、工作等都由我们自己选,从不干涉。我们也很自觉地‘学好’,生活轻松愉快,家庭充满了自由欢乐,互敬互爱,直到老年仍然如此。”益晓还娓娓道出兄弟姐妹的童年趣事和深厚的手足之情,结尾写道:“我们五人均已年过花甲,分别落户于北京、长春、广州、西安四地。尽管相距千里,但始终保持着经常的联系,有时还相约聚会一下,千里迢迢,欢聚一室,温馨之情,难以言表。”通过家庭画册中的图片,这难以言表的温馨展现得淋漓尽致。画册通过一组图片,记录了家族成员历次相聚的场景,手足重义,骨肉情深,跃然纸上。
  看着图片,刘益旺边回忆边感慨:“刘家本就是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但生活的波折让我们各奔东西,等有机会聚到一起的时候,有的兄弟已去世了,让我们这些健在的人更感到相聚的可贵。”1994年,几个兄弟姐妹先后相聚吉林、长春;1995年,刘益旺赴美探亲,又与姐妹们相聚北京;1998年,他赴成都探亲路过西安,看望姐姐,家住北京的两个妹妹也闻迅赶来。在西安的几天,他们每晚都要谈到十二点多,怀念父母,怀念逝去的兄弟……这些快乐日子让他们非常难忘。

         (小标题)刘氏家族小史 折射历史变迁

  面对画册,刘益旺老人打开了话匣子,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解放前的东北人大都听说过“关外牛,关内刘”的说法。这是指当时颇有影响的大户家族。“牛”指的是吉林牛子厚,“刘”则指的是刘益旺之父、河北刘应毓(字慧田)。刘家经营的100多处“发字号”商号中,长春益发合发展成为吉林省规模最大的民族工商企业。刘家的历史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社会70年来的社会变革。
  刘益旺1925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刘石各庄,当时,刘家是一个有名的封建地主家庭。1933年,由于不愿与日本人勾结合作,刘慧田带领家人迁到北京(当时称北平)。在那里,刘家实现了由封建地主阶级向民族资产阶级的转变。家庭条件变了,生活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也必然要变。国土沦丧的悲愤,亡国奴生活的屈辱,直接促使刘益旺在进入辅仁大学历史系后,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并以读书会为掩护,在自家住宅设立了一个秘密交通站。家族其他成员也受此影响,思想日趋进步。其母张芬祖拿出一锭黄金为交通站添置了一台干短波收音机。其弟刘益昆(丁果)在大学期间参加南下工作团,后来在海南建省后担当了组建省高级法院的工作,工作颇有业绩,他无私无畏、严肃执法,赢得了当地人们的敬佩。这些在《我们的家春秋》中均有记述。
  解放后,刘家响应国家公私合营的政策,属下的工商企业由私营转为合营。现在的长春市第二面粉厂便是原刘家名下的益发合制粉厂;长春第一百货商店为原益发合分公司泰发合商场。解放前夕,刘益旺为协助父亲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而来长春,出任市工商联第一任来自工商界的秘书长,并活跃一时。1957年,他由于出身问题被打成“右派”,1958年离开长春下放劳动,直到1979年落实政策,才得以返回,任长春市八十一中学教师。1983年,调任民主建国会吉林省委机关宣传处处长,1988年,63岁的刘益旺正式退休。刘益旺说:“我这一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翻版,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时期是革命的年代,三分之一的中年时期是坎坷的年代,余下来的三分之一是老年时期,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
  说到这,老人脸上的沧桑感消退了,打开了喜悦的话匣子。他介绍说,退休后他一直没有闲下来,搞智力拥军、搞摄影艺术创作、撰写回忆录。目前,一本名为《京东刘家的最后传人──我和我的家──刘益旺回忆录》,正在电脑中进行一校,全文共约60万字。刘益旺告诉记者,物质条件改善了,政治压力小了,人身自由了,总有一种想写点什么东西的冲动。他在西安与三个姐妹聊起来,她们也有同感。家庭画册就是这样诞生的,他们希望以此来记录历史、教育后人。

         (小标题)强人定胜天

  应该说,刘氏家族是一个成功的家族。与刘益旺同辈的16个人(包括配偶)中,有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人、海南省高级法院院长1人、教授1人、高工5人。而他们这一代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动荡与坎坷中度过的。动荡并没有让他们消沉。留英归国博士刘益焕,是我国晶体物理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其妹益蓉在《缅怀二哥益焕》一文中写道:“在十年动乱中,很少有人读业务文章,只有二哥几乎每天早上到公园阅读业务书籍。几年坚持不缀。但遗憾的是,由于解放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科学研究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文革一乱就是十年,他的工作被迫完全中断,他在国外学到的东西,一直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我家很大的遗憾。”
  夏瑰琴是刘益旺之妻,二人婚后不久,丈夫便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等到1979年丈夫返长时,他们最小的儿子刘继明也已到北京读大学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夏瑰琴算是尝遍了,她因此得到了老伴儿和孩子们的尊重。子女们以母亲为榜样靠自强乐观熬过了“文革”的动乱年代,现均已有所建树。长子黎明在四川大学任副教授;次子继明已获得留美物理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创办了公司,并娶了美国女子詹尼斯为妻,使刘氏家族多了三位金发碧眼的“洋”成员。
  刘氏家族第三代人孙济、冀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中大多数人在求学期间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到工矿劳动,荒废了学业,在颠沛流离和艰难困苦中度过了我们的青少年。值得庆幸的是,当我们还在青少年时期,四人帮倒台了,迎来了好时机。我们抓住了一个机遇,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独立创业,还真出了一批人才和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这道出了他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

         (小标题)“艺术伴我们长大”

  在《我们的家春秋》中,选登了刘家三代28人创作、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近百件。正如编者所说:“我们把自己的‘作品’汇集起来,只是为了自娱,为了留念;它是聚会的即兴表演,重在参与。”刘氏家族中没有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但这并不影响其成为一个艺术之家。由于家族传统的影响,他们不少人对各类艺术情有独钟。
  刘家第一代女主人张芬祖出生于书香世家,为人精明能干,饱读诗书。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个个多才多艺。他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京剧,这得益于父母每月发给他们的一元钱“戏钱”。他们每个人京剧修养都很高,对京剧名段名角如数家珍,还能随口唱来。刘益佩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们全家对京剧的痴迷,可谓经久不衰。每次兄弟姐妹聚会,京剧总是一个必谈的热门话题。它给全家带来了许多的乐趣。”除了京剧,兄弟姐妹们还有各自不同的爱好。益旺爱好绘画;益蓉爱好速写;益佩爱好书法。如今,刘益旺又喜好上了摄影,可谓人老心不老,紧跟时代潮。
  刘家第三代人有15人,艺术传统影响所致,他们中有的爱好制作,有的爱好摄影,有的爱好收藏。到第四代,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刘益晓的外孙女阎冬自小爱好绘画,她的作品曾在全国小百花杯少儿书绘大赛中获二等奖。刘益佩之外孙女贾铮更是书法好手,其作品曾获全国“希望之光”和“艺苑杯”少儿书大赛一等奖。她的速写作品、撕纸画也相当见功力。
  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有很强的感染力。一个家族中这么多人爱好艺术,便形成一种家族魅力,营造出一种家族文化氛围。这种魅力,这种氛围,已影响了几代人,还将影响更多代人。(完)


| 分社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