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长白山
 
 
虎!虎!虎!东北虎
新华社记者 周长庆 徐家军

  一、期待人与老虎“和平共处”

  最近一段时间,在靠近中俄边境的边陲小市吉林省珲春市,一只野生东北虎和几个人的命运引发的连环新闻,成为国内外媒体和读者关注的一大热点。
  第一个新闻故事是吉林省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大雪中难以觅食的老虎“送”牛马做“礼物”,接着发生了老虎咬伤一位农民的不幸事件;就在虎咬人的第二天,几名闻讯前来拍摄老虎的电视记者又与这只东北虎不期而遇,并在老虎追赶下侥幸逃生;而仅仅一个小时后,更为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当地一个27岁的林场女工杨春燕命丧该虎之口。人们的惋惜声未落,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事实被披露:这只老虎是被它所咬伤的农民所下的套子套中拼命挣脱后,出于报复心理或是饥饿难耐,咬伤了农民曲双喜,又咬死了女工杨春燕。食管、喉管被套子勒断的老虎危在旦夕,来自北京、长春、哈尔滨等地的专家又紧急抢救东北虎。虽然专家们尽了最大努力,伤虎也一度出现生机,一周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去……
  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怪圈,不仅引起人们或对人或对虎的同情,而且启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索:人怎样才能与老虎“和平共处”?毕竟,死者不能再生;毕竟,全世界野生东北虎数量就那么三四百只,中国就那么十几只,即使失去一只也是一个重大损失,也会使东北虎这个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的物种向灭绝又滑了一步……
  在珲春老虎伤害人的事件发生后,有人不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生命受到老虎威胁的紧急情况下,人们可否打死老虎呢?到底是人的生命重要还是老虎重要?对此,有关人士见仁见智,态度不一,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张先生认为,这些毕竟都属特例,加之《野生动物保护法》中也没有相关的规定,因此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很难对此疑问给予解释。但他表示,即使让司法部门裁决也会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到底是人在野外被咬还是老虎进村咬人?张先生认为,不同的情况结论应该是不同。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一位女士认为,如果真有老虎危及到人生命安全的情况出现,采取的行动当属正当防卫,是不应该负法律责任的。一位法律界人士也表示,对人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因此不能以失去人的生命为代价来完成与保护野生动物间的交换。如果老虎真伤人,那就一枪打死它算了,因为这属于紧急避险。另外,法律是由人制定的,没有人类就谈不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因此他认为,不论是老虎进村伤人,还是在野外伤人,只要存在生存危机,人们采取任何保护自己的举动都是正当的。
  东北师范大学野生动物专家高玮教授对此观点表示“不敢苟同”。他说:“动物应该与人平等,它们也有权益,何况人类所食用的食物都是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所以人类要与动物和平共处,互相帮助,给动物一定的权利。东北虎是食物链中最顶级的动物,因为它的存在,才影响下面一系列种群的数量。没有它,有些有害的动物或者有益的动物就要泛滥。东北虎在世界上是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国内外非常关注,所以人类应该更加关心、保护东北虎。”
  曾经三次看到老虎但从未被虎伤害的珲春市春化镇三道沟林场工人朱国臣说:“我知道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是不允许捕杀的。老虎伤人害人虽然可怕,但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东北虎是很少见的。我文化水平虽然低,但也知道,中国的东北虎很少,没有几只了。看到它伤人的现场确实很残忍,但残忍归残忍,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咱也得遵守国家的法律。它伤人,人要想整死它,应该说很容易,但我认为不允许整死它,因为咱们国家东北虎太少了,就像大熊猫一样珍贵”
  吉林省林业科学院李彤研究员认为,对人类来讲“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那么老虎害人事件怎样看待?这就是野生动物和人的根本区别。因为人犯罪是有意识的,对人来讲,故意杀人和自卫产生的伤人或杀人在法律上的量刑还是不一样的。对野生动物来讲,它没有人的意识,它是属于动物的本能。希望人类理解野生动物,不要把人和动物一样对待。他说,人与虎的利益应当如何协调,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尖锐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国家进一步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二是对林场工人和山区农民来讲,应该是在执行法律的情况下逐步学习有关野生东北虎的习性,掌握它的活动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新华社高级记者王景和认为,人命重要还是老虎重要,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不是非此即彼,关键是从哪个角度看问题。从保护人权的角度看,当然是人的生命更重要;而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看,老虎那么珍稀濒危,保护老虎当然更重要。其实,这个争论没有多大意义,重要的是人类应找到一个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保护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们不能要求老虎做出牺牲,只能要求理智的人类、要求人类的组织特别是政府采取得力措施,主动牺牲一点人类利益,比如把人类迁出保护区等切实可行的办法,以给老虎更大的合理活动空间。
  被老虎咬死的林场女工杨春燕的家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悲伤和哀叹催人泪下。但他们除了埋怨单位没及时向职工通报老虎出现的信息及对职工加以保护外,他们对这只东北虎没有只字的非议。
 
          “老虎诚可贵,人命价也高。
          何时有良策,二者皆可保。”

  这首打油诗,是记者周长庆闻听珲春发生老虎吃人惨案后,顺嘴“溜达”出来的,它反映了记者的真实想法。地球是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虽为万物之灵,但在生存权利上,野生动物与人是平等的。长期以来,人类以大自然的“唯一主人”自居,不遵循客观规律而大肆“改造自然”,猎杀野生动物,带来环境破坏、动物锐减甚至濒危、灭绝的后果。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发展,对大自然的开发就是在和野生动物争夺生存空间。由于人这种“高级动物”的优越性,这场竞争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强调野生动物保护的今天,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人与野生动物能否“和平共处”,如何在保障“人权”的同时也保障“虎权”,吉林省蛟河市采取的“老虎吃牛、政府买单”的做法很有意义;珲春自然保护区采取的给农民合理补偿、给野生动物送食物的做法,其出发点也值得肯定。除此之外,人类是否还可以为保护东北虎做更多的事情呢?
  
  二、东北虎频频“亮相”长白山

  1、林场女工命丧虎口

  2002年1月30日,一只野生东北虎在吉林省珲春自然保护区被不法分子设置的套子套中,挣脱之后咬死当地林场一位女工。她叫杨春燕,是珲春林业局三道沟林场职工,长得很漂亮。她今年27岁,将于今年“五一”定婚。她是和三名男工人一起在从山里回家的路上被老虎袭击而丧生的,其上半身的胸部等处被虎吃掉。
  2月2日中午,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接到“虎吃人”的报案后,马上赶赴现场,并在被害人的附近,发现了这只伤痕累累、已不能动弹的东北虎。这是只成年雄性虎,年龄大约10岁。经过实地测量,它身长160厘米,尾长94厘米,体重大约150公斤。3日下午,从珲春赶来的营救人员认为,这只老虎由于伤势严重,已失去野外生存能力。他们将虎实施麻醉后抬进虎笼,运到珲春市进行了紧急抢救。经过联合抢救小组医务人员3个半小时的紧急手术,东北虎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专家分析,这只东北虎咬死人的原因,很可能是老虎被套中后,对人类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
  珲春林业局妥善处理了死者后事,以“意外的工伤事故”为由,给予杨春燕家属加倍的补偿。据悉,赔偿金额为8-10万元。

2、人有伤虎意 虎起害人心   2002年1月29日下午4时左右,珲春市春化镇关道沟村农民曲双喜与黑龙江五常人尹石钟一起从山上归来,在离村3华里附近,一只东北虎悄无声息地用前爪拍在曲双喜的背部。曲双喜感觉不妙,顺势倒在旁边的沟里,东北虎张口向其头部咬去,他本能地躲闪,但被老虎咬住了肩头。曲双喜拼力挣脱后,老虎又咬住了他右臂肘部。之后不知何故,东北虎放开了口,并静卧在他身侧的雪中,20多分钟后自行离去。
  当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得知东北虎袭人的消息后,迅速组织人力,出动一台推土机和两台吉普车,将曲双喜抢救到珲春市人民医院。经医院检查,他的肘部粉碎性骨折,肩头被咬伤,背部有多处抓痕。医院在30日凌晨对曲双喜进行了手术治疗,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几天后,珲春林业公安局查明,曲双喜和在关道沟村暂住的黑龙江五常农民尹石钟是伤害东北虎的犯罪嫌疑人。套中老虎的套子和从曲双喜家取回来的是同一类,下套的方式也是同一个人所为。1月29日,曲、尹二人是在上山查看套子的归途中遭到东北虎袭击的。据专家介绍,从老虎的伤口看,在袭击曲双喜前,它就已经被套伤。警方于2月2日晚间在图们火车站将欲逃跑的尹石钟抓获,并控制了仍在珲春住院的曲双喜。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3、电视记者“偏向虎山行”
     
  2002年1月30日,吉林省林业厅、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及新闻记者一行20多人,前往老虎伤人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下午2时左右,吉林电视台摄像记者牟振远、延边电视台摄像记者金辉等二人,在珲春林业局三道沟林场向导的引导下,沿着清晰的老虎足迹前行2500多米处,发现一只个体较大的东北虎叼着一只狍子缓步而行,他们兴奋地跟踪拍摄了一段距离。这时人虎之间的距离只有100多米。老虎发现后面的行人后,丢掉口中的食物,向人们迅速猛扑过来,4人吓得四散奔逃。好在东北虎在距人三四十米的地方止住了脚步,看着4人逃去。
  吉林电视台记者牟振远是这样描述当时的经过的:
  “1月30号那天,我们和(延边)州电视台的两个人,还有当地林场的工人一行四人,顺着老虎的足迹上山想拍一下东北虎。当时走了很远,走了五六里路的时候看到东北虎了,当时距离老虎特别远,但我们想把镜头拍得更好一些,就继续跟着东北虎,大约跟着有20分钟,我们边跟边拍,老虎也是继续往前走,但走得特别吃力。这时它可能是发现我们了,当时它嘴里叼着东西,就反扑过来,撵我们来了。当时我们看到虎撵来的时候看虎就非常模糊了,因为雪特别大,看见虎奔跑的时候,爪子上带着雪花在飞呀。当时我就觉得这下生命可能到终点了。由于人求生的本能,这时候我就拽着摄像机往山下跑,跑了很长时间,边跑边回头看,看见虎离我们越来越近,到老虎离我们大约能有三、四十米的时候,这个虎就不跑了,但我们还是继续往前跑,觉得还有希望生存下来,就不停地跑,越跑离虎越远,东北虎也就没有再追我们。
  “当时我是跑在最后,因为拍摄的时候我是在最前面,就是为了抢镜头、抓镜头,我就在最前面。但往回跑的时候我是在最后面,离那三个人大约能有四、五米远。当时跑的时候,大脑里就想,不可能生存了。但是要死也得挣扎呀,当时的生命也只能用秒来计算,心里特别后怕。我们下山之后连珲春都没停留,直接驱车赶到延吉市。到了延吉,到晚睡觉的时候,一闭上眼睛就感到东北虎在撵,一直也就没有睡着。
  “最初看到东北虎的时候,我非常兴奋,根本就没觉得会这么危险,就觉得我一定要跟着它拍,并且要拍得特别好,让全省人民看看野生东北虎到底是什么样。
  “当我听说林场女工杨春燕在我之后一个小时又遭遇东北虎,并且丧生虎口,我觉得有点后怕,也觉得我们很幸运、很幸福。
  “我第二次来到珲春,看到那只受伤的东北虎,我很心痛,非常恨那些非法狩猎者,如果不是他们下套子,东北虎也不至于此。现在我非常希望东北虎能够快一点好起来。现在回想起来,那天自己与虎相遇的时候,老虎很吃力地走,就说明它已经受伤了,追我们时,可能也没有力气了。
  “珲春一带有东北虎几年前就听说过,没想到我能有幸拍摄到野生东北虎,更没想到还能与它再次相见。但原来凶猛矫健的‘兽中之王’被不法分子糟蹋成这个样子,让人很感慨。我要通过镜头让人们看一看重伤野生东北虎的样子,希望能提高大家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

4、与老虎的“亲密接触”
  
  近几年来,老虎捕食家畜事件在长白山区屡有发生。1992年七八月间,吉林省汪清县百草沟镇有三个村屯共9头牛被虎咬死、2头被咬伤、1头牛失踪。8月6日晚,该县农业局王宗发等8人在乘车途中,发现公路左侧约15米外山坡下草丛中有只东北虎,体长约2米,头部较大,四肢粗壮,尾较长并稍上翘,在车灯的照耀下,红黄及黑色条纹清晰可见,腹部白色下垂。老虎见了人,就窜过公路向山上奔去。
  1996年冬天,吉林省珲春林区经常发现老虎踪迹,并多次发生过老虎吃牛事件。这年冬天,珲春市马滴达乡的农民上山采冬蘑时,不少人都见到了老虎的踪影。而真正和老虎“打遭遇战”的是当地林场工人崔春植。
  那是1997年1月15日下午1点多钟,崔春植去马滴达乡闹子沟屯南面的林区办点事。正走在山间的简易公路上,猛抬头发现离他不到30米远的路上,趴着一只两米多长的老虎,扫着尾巴,虎视眈眈,额头上的“王”字清晰可见。崔春植吓懵了,后背一阵阵发凉,头发也立了起来。
  与老虎僵持了1分多钟,他一边慢慢使自己冷静下来,一边思量逃跑的办法。他想:“转身就跑吧,老虎肯定会追上来。”他瞄了瞄周围公路两侧的山,再看看老虎没有主动伤人的意思,便一步一回头地向公路旁边的山上挪步,走了十多米远后,见老虎还伏在原地盯着他没动,崔春植撒腿就跑,一口气跑了20多分钟才停下,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事后第三天,崔春植和林场几个工人一起到遇到老虎的地点去查看,发现那只虎跟踪了他10多米远。对此,他感到既后怕又庆幸。

5、金元国虎口余生记
  
  1996年12月29日,在素有“一眼望三国、犬吠惊三疆”之称的边陲一隅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发生了一起惊险的“人虎大战”。防川村年轻农民金元国面对老虎的威胁拼死相搏,终于拣回一条命。
  这天,金元国与朋友去中、朝界河图们江捕鱼。上午9点半左右,孤身一人到附近丛林中折柳条的小金听到右侧有响声,转头一看,20米外一只老虎正“虎视耽耽”盯着他,小金怔住了,待他转身要跑时,老虎已冲了过来,在距他3米多远时吼叫着一跃而起,将他扑倒。小金的头部被老虎重重地抓了一下,待他站起身,冲过去的老虎已转回头再次向他扑来。金元国来不及多想,用双手抓住老虎前爪,看到老虎张开大口向脸上咬来,他侧头躲过,被老虎咬在右臂上。小金用左手握拳猛击老虎头部、下巴和脖子,双脚乱踹,大声呼叫。混战中,他的右拳一下子捅进老虎嘴里,被老虎将手咬穿。也许是慑于金元国拼死反击的气势,战斗中老虎被小金踹开、爬起身后不再理睬他,而是悠然离去。
  望着渐渐远去的老虎,金元国愣在当地,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活着,就迅速跑到公路上找到同伴,并到吉林省边防总队珲春大队水上工作站求救。站里马上派车将金元国送到75公里外的珲春市医院。医院诊断,金元国右额部可见四厘米长裂口,深二点五厘米,上唇左侧、右侧下唇、右手背部撕裂,无名指、第二掌骨骨折,右前臂多处撕裂。经过20多天治疗,金元国伤口才基本痊愈。
  据了解,珲春市另一位农民就没金元国这么幸运了。1995年这位农民进山与老虎相遇,被虎咬伤,回到家后不治身亡。 6、人虎相遇完达山 三次遭遇各不同

  黑龙江省完达山区也是野生东北虎出没的活跃地区,仅2000年12月,这个林区的东方红林业局就连续发生3次人虎相遇事件:这年12月8日,林业居民王克军在野外被一只成年东北虎咬伤;9日,林业局电视台记者郑晓兵、陈晓红闻讯前往出事地点追踪采访时与猛虎不期而遇,两名记者迅速爬到树上才侥幸脱险;21日,当地五林洞镇向阳村一村民上山打猎,当日没有回家,23日人们发现他受伤死在山里。据调查,这名村民老虎咬伤后,往山下爬了1公里,由于失血过多死亡。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专家认为,在完达山区与人三次遭遇的老虎不是同一个体,分别是成年雌性虎、雄性虎和未成年虎。


      三、东北老虎知多少?

1、“兽中之王”
  
  老虎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它的分布仅限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虎大约于100万年前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属猫科,后来逐渐南移。世界上的虎只有一个种类,但根据其身体结构、生活习性、毛皮深浅进行细分,可以分成8个亚种。目前仅存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和苏门达腊虎5个亚种,而中亚虎、巴厘虎和爪哇虎已经绝种。我国除苏门达腊虎外有四个亚种,是虎亚种最多的国家。
  由于老虎雄姿矫健,仪态威严,气势威猛,前额又有一“王”形斑纹,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被誉为“兽中之王”、“山大王”。中国人喜爱虎,民间历来视它为审美的对象,并由此生出“虎崇拜”和“虎文化”。据专家介绍,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生态锥体的顶部,是衡量一个生态系统是否保持平衡的重要指标,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老虎全身是宝,药用价值很高,曾为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虎又是很好的观赏动物,动物园中是否有虎,是衡量其档次和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20世纪初以来,世界上老虎的数量越来越少,科学工作者认为,近代老虎数量骤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森林的破坏使老虎丧失了可捕食的动物来源。目前,全世界野生虎仅存不到5000只,大部分生活在印度和孟加拉。全球14个有虎国家建立了160多个老虎保护区,各国动物园或野生动物繁殖场所共养虎1300多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教授是我国目前唯一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院士。40多年来,他为保护虎、鹤等濒危的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学科的开创者。他说:“人称百兽之王的老虎,恰恰又是最脆弱的动物,目前已到了灭绝的边缘。”他进而强调,“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食草动物和其他食肉动物的减少,都会动摇老虎生存的基础。”马教授认为,老虎在生态圈中,对其它动物有去弱留强、抚壮种群的作用。科学家们还发现,老虎为追逐猎物常年奔跑,但骨关节却堪称“永不磨损”,奥秘在于关节内的润滑液特殊,动力学家们正在进行仿生学研究,希望能造出永不磨损的机器。
  马建章院士呼吁:“老虎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希望社会各界为虎多做点实事。”他说,老虎威猛的形象,已深深地沉淀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情感中,我们能甘心听任老虎的灭绝吗?能让子孙像想象恐龙那样将来去想象老虎吗?

  2、比大熊猫还珍稀的东北虎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长白山区和小兴安岭、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朝鲜。东北虎的体型在现代虎族中是最大的。它体大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粗大。成年虎一般体长160-290厘米,尾长90-107厘米,体重180-200公斤。1951年在乌苏里地区猎杀的一只东北虎重达384公斤,被认为是世界最高纪录。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原先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广大地区,建国初期还有约200只。而现在野生东北虎数量已不到20只,只分布在吉林长白山区和黑龙江小兴安岭几个孤立的地区,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珍稀。
  东北虎性情凶猛孤僻,喜欢独居,各有一定的活动领地。尽管虎被称为“百兽之王”,但在凶残方面也有不足之处,恰如东北地区的猎人们所言:“一猪二熊三老虎”。人们又称老虎为“猪倌”,因为老虎为猎取猎物,往往尾随在大帮野猪后边伺机偷袭,有时则尾随在猪群后数天,于是人们称它这种活动为“猪倌放猪”。在它尾随过程中,一旦有野猪离群掉队,它便毫不客气地扑上去捕捉。有时为了更保险(以防群猪群起而攻之),它会叼着野猪的耳朵,用尾巴敲打着野猪的屁股,一直赶到安全地带,然后才会将其咬死食之。除了野猪,东北虎还捕食鹿、狍子、熊等。它有时也“吃素”,如林中的浆果、松塔等。野生虎每饱餐一顿,可以数日不食。冬季由于觅食困难等原因,近些年老虎偶尔也捕食牛、马、猪等家畜。
  国际野生动物基金会已将东北虎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物种之一。中国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东北虎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禁止狩猎;1993年又做出禁止虎骨贸易的决定。吉林省林业科学院吴志刚研究员说,野生东北虎是地球上最为濒危的猫科动物。迄今的调查表明,世界野生东北虎仅存342-386只,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俄罗斯远东的西伯利亚。

3、东北虎消失速度惊人

历史上,野生老虎在东北三省普遍分布,以至于很多地方留下了带“虎”字的地名。建国以后,野生东北虎在飞速地消失。目前,它在辽宁省已经绝迹,在黑龙江、吉林省的数量也不断减少,已经到了濒危的程度。
  1953-195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兽类组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连续5年进行野外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成年东北虎不超过200只。
  1975-1976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野生东北虎减少到大约150只(其中吉林70只、黑龙江80只)。在吉林省分布区域为延边、吉林、通化三个市(州)的广阔山林中。
  1981年,吉林省进行野生动物重点调查时,仅在延边州的汪清、珲春、安图三县,吉林市的桦甸县,通化市的抚松县、长白县的个别地段发现东北虎的踪迹。据推算,全省老虎数量不过20只左右(其中延边地区约15只)。
  1985年,有关部门进行的航空调查结果是:黑龙江省未发现东北虎活动迹象,吉林省延边州估计不超过10只。
  1986年4月,由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IUCS)主持召开的“世界老虎保护战略”会议的《保护猫科动物宣言》(草案),关于猫科动物现状提到,“中国是唯一拥有四个虎亚种的国家,但到本世纪末时,野外恐将不复有虎的存在”。虽然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加上了“除非能及时采取有力和有效的措施”这句话,但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老虎,迫在眉睫!
  1992年底,社会调查表明吉林省野生虎数量为14-17只。
  1998-2000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资助下,中国、俄罗斯、美国三国专家联合在吉林、黑龙江进行野生虎豹调查。调查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为12-16只。其中吉林省有虎7-9只,分布在三个区域,而90年代曾经有虎存在的另外三个区域(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横山保护站、摩天岭、甑峰岭),已不见了老虎的踪影。
  2001年8月,经过野生动物专家不间断跟踪调查确定,黑龙江省境内现存野生东北虎8至12只,比1999年中美俄三国科学家联合调查掌握的数量多3至5只。 调查显示,野生东北虎在黑龙江省主要分布区域有三个:饶河至虎林一带有5至7只;绥阳至穆棱林区及东京城一带2至3只;大海林林业局境内1至2只。
 
  4、东北虎濒危原因何在?

  据专家分析,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锐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生存环境和食物链遭到破坏;二是人为捕杀;三是自身繁殖困难。
  第一、原始森林是东北虎繁衍生息的主要场所。过去东北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而近百年来,由于东北人类活动增多,采伐木材、劈山开矿、垦荒、种参、修路等经济开发,致使森林植被不断后缩,结构复杂的原始森林不断减少,森林结构遭到破坏,并趋向简单化,加上人们的频繁活动,适合东北虎栖息的环境越来越少,迫使它们背井离乡,不少老虎“出国定居”,逃往地广人稀、环境较好的苏联(俄罗斯)境内。
  东北虎的主要食物是野猪、野鹿、狍子、羚羊等有蹄类动物,且食量较大,在自然情况下,一次可食30公斤肉,饱食后可数日不食。一只成年虎每天要吃10公斤左右的肉食,每年约吃40头至60头野猪、狍子等动物。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和滥捕乱猎,以及大小新建城镇的崛起,使有蹄类动物日益减少,东北虎猎食对象的数量锐减,造成老虎食物严重不足,使其生存受到威胁。
第二、很多东北虎丧生于人类之手。据资料统计,建国后的前35年间,吉林、黑龙江两省共捕杀东北虎303只。其中吉林省捕杀量占三分之二,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80年代只活捕1只。在50-60年代初,小兴安岭伊春林区还是东北虎的主要产地。到1975年,该区捕杀东北虎计35只,其中活捕15只。从社会猎杀和捕捉的统计数字来看,反映了虎种群数量锐减,至80年代,东北虎已基本处于灭绝的边缘。
  第三、东北虎的濒危处境也有生理和习性方面的原因。老虎性机警、喜独居,成年虎有单独占领领域的习性,一只雄虎的领地范围约40-50平方公里。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就是从其生活习性演化而来的。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发情期,老虎才会出外找“对象”,雌雄成兽以啸声、气味为联系信息寻求配偶,活动区域约在500-900平方公里之间。但交配期一过,雌雄各奔他乡。雄虎到处游荡,过着独身生活。雌虎交配后105天左右产仔,每胎一般产2-4仔,也有一仔的情况。幼虎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两三年以后,能够独立生活了,才会自动离开母虎分居。雌虎在这期间不发情交配,所以在自然状况下,每两三年老虎才繁殖一次,其生殖能力很低。
  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稀少,种群结构失调,分布区日益缩小并相互隔绝,所以交配、繁殖机会大大减少。据专家介绍,要维护种群生息繁衍,至少需要100只东北虎。而目前,黑龙江、吉林两省野生虎数量不超过20只。如此下去,我国东北虎在野外即使能够交配,也可能因近亲繁殖而退化,直至走向灭绝。

  5、伤害东北虎的“黑名单”

  东北虎是自然界中的顶级动物,除了人类之外,一般尚无敌害。由于人们的偏见和为了获取皮张、药材等欲望,所以非法捕猎东北虎的事件屡屡发生。下面就是记者收集的一部分非法猎杀老虎的案例。
  1974年元旦,吉林省珲春县春化镇猎民吕永照、杨基德等人上山行猎,遇到东北虎咬伤猎人,杨基得就开枪把虎打死;
  1977年底,吉林汪清县复兴农场工人上山打猎,打死一只虎;
  1978年冬珲春县马滴达公社有人下铁夹子夹伤一只老虎,伤好后老虎奔跑捕食受到严重影响。在十分饥饿的情况下,1979年1月8日,这只虎到该公社桃源洞附近鹿场觅食,鹿场工人多次轰赶,老虎不肯离去,公社领导就派民兵把虎打死。
  1987年,中央电视台播发消息说“野生东北虎在东北基本绝迹了”。但此消息播发第二天,在黑龙江省的东方红林场,来自吉林省蛟河县的一对兄弟偷猎者就打死一只东北虎。其中哥哥被虎咬伤,后被判刑6年;弟弟则畏罪潜逃。
1989年11月14日,在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青山林场,一只雄性东北虎被来自吉林和山东的三名偷猎者枪杀。更为可狠的是,几天后,几名当地人竟借被派去看守死虎之机“监守自盗”,把28根虎须拔得干干净净,还把虎后腿内侧肌肉割下用火烤着吃了,把四只大虎牙砸下偷走,把虎胆和胫骨盗走,就连虎尾巴尖也割走了。
  1993年10月,珲春市马滴达乡五道沟村农民王立民、邹常忠等四人到腰岗山偷猎,用乱枪将一只100多公斤重的成年雄性东北虎打死,后来发现它已被别人下的铁夹子夹住前后爪动弹不得。四人将虎肢解后,虎皮、虎鞭藏在王立民家,虎骨藏在邹常忠家,准备时机成熟时卖掉牟利。1996年夏,邹常忠之侄邹志堂盗卖虎骨时案发,被珲春林业公安局破获。经珲春林区基层法院审理,王立民、邹常忠的行为构成了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法院依法判处王立民有期徒刑四年,并处以罚金2000元;判处邹常忠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500元。邹志堂犯有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因其认罪态度较好,并能积极退还全部赃款,故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2000元。
  2001年1月,一只成年东北虎在黑龙江省饶河县的东方红林业局大岱林场遇害。这只东北虎右前腿已被软钢丝绳做成的“套子”勒断,勒痕深可见骨。根据现场查看,这只虎发现时已被“套牢”10至15天,因丧失捕食能力饥饿致死。
  2002年2月2日,一头10岁左右的成年野生东北虎在珲春自然保护区三道沟被不法分子设置的套子夹成重伤,虽经各方专家积极抢救,终因伤势过重,老虎几天后不幸死去。
…… ……
我们衷心希望,这份“黑名单”从此不要再增加了。

6、吉林摸清老虎“家底”

  2000年,吉林省林业厅宣布:经过国内外20多位野生动物专家历时8年的调查,终于确定:吉林长白山区现有野生东北虎数量为7到9只,金钱豹4到7只。这是专家们行程1万多公里、调查7.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后,通过监测和分析整理而确定的。
  据介绍,目前东北虎在长白山区的分布已由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6个孤立的分布区退缩为3个孤立的岛状分布区,其中,大龙岭分布区3至5只,哈尔巴岭分布区1只,张广才岭分布区3只。金钱豹的分布数量也由90年代初散布于长白山区,退缩为两个较狭窄的分布区。而且虎豹分布区有两处重叠,即大龙岭分布区有3至6只豹、哈尔巴岭分布区有1只豹。
  由于受研究经费、技术能力与手段的限制,在以往吉林省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中,调查与监测野生种群的分布、数量,只是凭社会信息估计,而没有一个科学、可信、准确的调查结果。为掌握虎豹野生种群的分布数量,拯救珍稀濒危动物,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先后组织专家,从1992年起多次深入长白山区,考察样带1950条,详细地记录了虎踪、虎毛、虎粪、食痕、扒痕。专家们同时还调查了被捕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在大龙岭分布区被捕食动物的资源量分别为:梅花鹿347只,马鹿800只,狍子4650只,野猪3377只;哈尔巴岭分布区,马鹿564只,狍子3344只,野猪2899只;张广才岭分布区马鹿782只,狍子4340只,野猪3195只。
  这次调查,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着手解决技术问题。吉林省选送了4名专家赴俄罗斯参加俄远东地区虎豹资源调查,向俄、美虎豹专家学到了丰富的野外考察经验和技术,并在这次野外考察中把俄美专家请来给予指导帮助。国家和吉林省林业部门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调查采用包括卫星定位系统在内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并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图们江项目北京秘书处的支持。经过8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吉林省虎豹资源考察和保护工程技术的研究”,摸清了长白山区虎豹的“家底”。

 7、珲春老虎最密集

  吉林省珲春市(县级)地处图们江三角洲,属长白山区,并与朝鲜、俄罗斯接壤。这里属低山阔叶林区,中小型野兽较多,人口密度较小,比较适合东北虎生存。近年来曾多次发现野生东北虎,留下了“老虎吃牛”、“人虎遭遇”甚至“老虎吃人”等新闻。据中外专家20世纪末的考察,珲春境内有野生东北虎、远东豹各2-4只。据吉林省林业厅有关专家最近介绍,珲春现有老虎 4-6只,是我国野生东北虎分布最密集的地区。1998年,中外专家在这里调查时,还惊喜地发现了东北地区最大的野生梅花鹿种群,共347只。
  珲春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12月12日揭牌运营。在此之前,吉林省通过七年“禁猎”活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珲春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标志着吉林省开始全力为濒临灭绝的野生虎豹营造一片生存的“乐土”。
  珲春自然保护区位于珲春市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29度32分至131度18分,北纬42度25分至43度29分之间,包括珲春林业局敬信林场、杨泡营林站、板石营林站全部和青龙台林场、春化林场、三道沟林场的一部分。它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北虎、远东豹和国家、吉林省重点保护的其他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珲春保护区总面积为88913公顷,核心区面积49581公顷。其中虎、豹保护核心区面积为43700公顷,图们江下游湿地保护核心区面积为5800多公顷,其余为缓冲区和实验区。此外,外围保护地带面积还有53565公顷。   
四、护虎行动在东北

  1、吉林第一个东北虎保护区

  吉林省第一个东北虎保护区--吉林黄泥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5月建立。据专家认定,这里有3-4四只野生东北虎。这个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以及其中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敦化市境内,总面积达23476公顷,范围包括黄泥河林业局所属的团北、小白、马鹿沟、都陵四个林场。隶属于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主峰也在保护区内。这里受特殊地貌的影响,形成了地带性顶级群落,专家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实验基地。特别是在高山偃松带包含了许多极地植物,这在海拔不足1700米高度是比较罕见的。
  黄泥河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4%,是多种珍稀濒危生物的栖息地。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东北虎、紫貂、水獭、黑鹳、白鹳、中华秋沙鸭及金雕等七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人参、偃松、牛皮杜鹃、红景天、岳桦等八种。其中偃松面积约500公顷,呈带状分布。

  2、全力营造东北虎“家园”

  吉林省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0多种、野生植物71种。为保护好这些物种资源及环境,吉林省近年来加大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力度,目前已建立各类保护区、禁猎区40多个,仅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就达200多万公顷,约占全省幅员面积的11%。其中,长白山、向海、莫莫格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自然保留地和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保护区;向海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册”。
  为保护东北虎等陆生野生动物,1996年吉林省在全国率先以法律形式实施了全省“五年禁猎”,第一个禁猎期满后又继续实行禁猎。“禁猎”7年来,全省共收缴封存民用枪支10万余枝,破获乱捕滥猎、非法经营走私野生动植物案件千余起,处罚违法违纪人员近千人。经过有效保护,目前,吉林省的野鸡、野兔、狼、野猪和狍子等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自然种群,为东北虎、远东豹等重点保护动物提供了较好的食物基础。
  在认真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吉林省人大先后制定了长白山、松花江“三湖”、向海三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条例,使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走上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省林业厅还成立了野生动物救护站,市(州)和省级重点保护区相继成立了救护站,几年来共救护野生动物近5000只(头)。  
  吉林省对东北虎的保护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面对东北虎保护的紧迫性,1999年以来,相继在老虎重要分布区建立了珲春、黄泥河两个东北虎保护区。东北虎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列入吉林省林业厅1号优选项目,通过东北虎保护站、监测站点、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建设,对东北虎保护区外的虎及其捕食的动物、栖息地进行有效的保护与管理,这对吉林省以及我国东北虎野生种群全面有效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吉林省林业厅主管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副厅长张鲁风说,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方式,吉林将采取一切措施加强东北虎、远东豹的保护工作,在保护区以外还要启动虎豹栖息地、觅食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并且要在其他地区建立集东北虎、远东豹救护和种群繁殖中心。他说,珲春自然保护区的正式运营,对于加强国际周边合作,推动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的虎、豹种群的迁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这一做法与国际有关组织提出的建立东北亚地区生态保护廊道的建议是一致的。
  国际有关组织对吉林省政府致力保护拯救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成员戴澳·米歇尔说,建立珲春自然保护区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于东北亚地区的意义非常重要,这有利于此地区共同致力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对于各国家之间的合作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放虎归山“待有时
  
  哈尔滨“东北虎林园”从1996年开始进行东北虎野化训练,希望在2010年“放虎归山”。由于迄今国际上尚无东北虎野化成功的先例,“放虎归山”计划被认为对挽救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物种之一的东北虎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恢复东北虎的野性,使其能早日回到大自然,东北虎繁育基地从1989年开始制定系统的东北虎野化训练规划并付诸实施。1996年,在哈尔滨市建立了面积为100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东北虎林园,并选纳30只虎入园,开始了东北虎家族史上从未有过的
室外野化训练。他们将山鸡、牛等动物投入林园内,只见鸡飞虎跳,牛在与虎搏斗,投入园中的山鸡和牛很快就成为东北虎的美餐。这里还采取定期减少或停止提供动物及让东北虎冬天在野外露宿等方法,锻炼东北虎忍耐饥饿、适应寒冷等恶劣生存环境的能力。
  东北虎野化训练基地的技术人员刘丹说,目前园中东北虎的体能、奔跑、攻击能力、捕杀和分食中型草食动物及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显著提高,野性基本恢复。大部分东北虎能够独立捕杀大中型草食动物并能在摄氏零下30度的野外过夜。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猫科专家组主席皮特·杰克逊来此观看了东北虎野化驯练后说:“把虎圈养起来,放入鸡、牛、鹿等动物进行训练,将来放回大自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非常有意义。”
  为了让东北虎早日回归山林,东北虎林园同政府有关部门达成协议,在小兴安岭和完达山一带过去东北虎出没的山林中规划出100平方公里的面积,将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东北虎和其主要草食动物鹿、狍等放入其中。同时,专家将给东北虎带上无线电项圈进行监控,并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措施。

  4、给老虎送“大礼”
  
  今年入冬大雪后,珲春自然保护区内一些村民纷纷把牛马赶入深山,作为送给野生虎豹的“特殊礼物”,并期待老虎把它们吃掉。
  2002年1月中旬,一场50年一遇的暴雪突袭吉林长白山区,其中珲春山区积雪厚度平均90多厘米,最厚处达1.4米。大雪为珲春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动物东北虎、远东豹觅食带来一定困难。    
  暴雪过后,保护区管理局立即投资1.5万元,购置了6头牛,将牛投放到春化镇分水岭、西北沟两村的深山中,并指派专人对这6头牛进行放养。当他们从气象部门得知21日前后又有一场大雪时,又于19日与在保护区内居住的农民签定合同,向山上再次投放7头牛、1匹马。这些牲畜产权仍归农民个人所有,管理局为牲畜提供草料及饲养费用,如果这些牲畜被虎豹猎捕,经查实后,保护局将给予农民加倍赔偿。此外,他们还向山上撒送了大量的谷物供野生鸟类食用。
  对于给野生动物“送”活家畜的做法,当地农民非常配合,但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和主管部门领导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尽管出发点和愿望很好,但是违背了野生动物的生存规律,不利于恢复野生动物的食物链,而且“加倍赔偿”决定也违反了吉林省有关法律规定。
  记者也担心,牛马等家畜比狍子、野鹿等容易捕食,一旦东北虎吃牛马尝到了甜头、吃上了“瘾”,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不仅对东北虎的科学保护无益,还可能会对当地农民财产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对此,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甄江河解释说:“把家畜赶进山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做法,我们将在自然保护上继续加大力度,尽快恢复适合虎豹生存的食物链。”
 
5、保护老虎快行动

  近半个世纪,吉林省的老虎分布区退缩非常明显。到20世纪90年代初分布在6个彼此隔离的岛状区域,总面积为14000平方公里;20世纪末又缩小为3个孤立的分布区,面积为8700平方公里。
  专家说,老虎就吉林省而言,首要原因是老虎食物资源的匮乏,鹿、野猪等动物减少。俄罗斯专家在吉林长白山区考察了一些地方,很有感触地说,中国的森林资源保护比较好,一些资源的更新比俄方强,而人工林、天然林、次生林都很适于虎生存,地形、地势、植被都适合,之所以没有老虎,主要是因为没有可供老虎捕食的动物,即使有,也不足以维持老虎的生存需求。近几年,吉林省虽实行了“禁猎”,使狍子、鹿等数量明显增多,但也不足以维持老虎生存。这些动物的减少是长期狩猎、盗猎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过来。
  其次,是人为干扰使老虎生境遭到破坏。与20世纪初相比,东北虎的栖息地丧失了80%。目前,植被退化、特别是生境片面化,森林变得支离破碎,不连贯,造成生态隔离,公路、农田、密集的住宅区、矿山等隔离。老虎的分布区成为孤立的岛屿状态,这使老虎的生存造成致命威胁。因为影响其种群繁衍,使仅存的老虎不久也会自生自灭了。这就要求在保护上建立“生态通道”或“绿色走廊”,把老虎的几个岛状分布区联系起来,便于老虎寻找配偶、繁衍后代,扩大栖息地。
第三,国外老虎数量下降主要是因为虎产品交易导致滥捕乱猎,吉林省表面上看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打老虎的人几乎没有了。人们遇到老虎也只能是驱赶和躲避,而不敢对它伤害。但是,个别伤害、误伤和猎捕老虎的事件也有发生。而对于数量如此稀少的老虎种群来说,打死一只,对种群的生存繁衍造成的威胁都是致命的。
  第四,保护东北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据了解,俄罗斯老爷岭保护区有370多只老虎,在俄中边境邻近吉林、黑龙江省的山区中还有一个20多只的小种群。东北虎单靠一个国家保护是不行的,与俄合作保护老虎,对老虎种群稀少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黑龙江省已在饶河、虎林、东宁和鸡东县边境处规划了3处东北虎跨国保护区。吉林省也在珲春建立了东北虎跨国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将确保两国东北虎种群的自由往来和扩散,使东北虎在我国境内由游荡个体变为定居繁衍。
  但是,我国现在东北虎保护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吉林省林科院野生动物专家李彤研究员认为,首先是保护经费问题,因为保护野生动物是一个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它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解决问题,而这些又需要大量的经费。第二就是人们的认识问题,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行、宣传和学习,多数人都提高了认识,能够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法》不只是保护动物,而且也是保护人类自己能够和野生动物和平共处、友好生存。但是也有少数人置法律而不顾,为了经济利益铤而走险,对于这种人就要用法律来惩处。第三是技术力量和科研设备问题,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人毕竟还是少数的,这部分研究员由于受到经费和设备的限制,很多研究的深度是不够的,就像给每个虎建立档案,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这些工作目前来讲还没有做,如果加大投资和科研力量投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6、首次抢救重伤野生东北虎纪实

  夜幕低垂,长白山区的边陲小城吉林省珲春市笼罩在苍茫的夜色之中。街头流动的车灯,为这里凭添了一丝动感和暖意。突然,夜的宁静被警笛的呼啸打破了。一辆卡车在几辆越野车的护送下穿街越巷,急速驶向吉林珲春森林山木业有限公司的干燥车间。在那里,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在焦急地等待。卡车在干燥车间门前戛然而止。车上的铁笼内,一只野生东北虎静静地躺在木板上……一场救护野生东北虎的战斗打响了。
  2002年2月2日下午,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上山处理野生东北虎伤人事件过程中,一位摄影工作人员无意间用长焦镜头发现了伏卧在一土丘下侧的东北虎。众人向虎靠近。东北虎起身腾越,然后重重落在雪地上,不再动弹。工作人员已经看见东北虎颈部有道深深的裂痕。这是一只身受重伤的野生东北虎!
  接到发现重伤东北虎的汇报,珲春林业局和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迅速成立了营救东北虎行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营救方案。2月2日深夜,营救小组赶制了一个坚固的虎笼,并立刻组织推土机连夜推雪开道。吉林省林业厅领导闻讯后,立刻派野生动物专家连夜赶往珲春,协力营救东北虎。
  2月3日下午,营救小组的车辆抵达现场。专家鉴定,该东北虎是被不法狩猎者设置的套子所伤,伤势严重,已经失去野外生存能力,必须马上抢运回珲春市进行抢救。当天15时,在延吉人民公园高级兽医师的协助下,对伤虎实施了麻醉后,将其抬进虎笼。16时30分从现场开始返回珲春市。
  珲春森林山木业有限公司干燥车间的闸门缓缓降落。碘钨灯的强光照射着铁笼的每个角落。珲春市医院、康复医院、兽医站的专家组成抢救小组,立即对重伤的东北虎的伤情进行检查。老虎的颈部皮肤呈环形断裂,上下边缘5公分以上,深度达5公分,气管和食管断裂,由于受伤时间长,创面污染重。
  20时15分,专家们开始实施紧急手术。他们先用刷子除去伤口的污垢,创面的伤口逐渐恢复了本来的颜色。消毒后,专家首先进行食管和气管的缝合,然后缝合肌肉皮肤。由于颈部伤口裂痕太大,专家们用钳子牵拉钢丝进行缝合。由于没有特制的手术台,专家们只能跪在木板上进行着各项操作。
  专家们的汗水随着时针的转动而滴落。三个半小时在人们的忙碌中无声的滑过。抢救小组的手术完成后,立即对东北虎进行专人24封闭式监控看护。4日,东北虎的体温、呼吸、心跳在逐渐趋于正常。东北虎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伤虎牵动众人心。正在北京出差的吉林省林业厅厅长刘延春得到东北虎受伤的消息后,马上赶到国家林业局汇报、求援。为了抢救重伤的东北虎,国家林业局马上组织北京、哈尔滨的四名猫科动物专家立即赶往吉林省珲春市。
  吉林省林业厅主管野生动物保护的副厅长张鲁风指示珲春方面:“这是我国抢救受伤的野生东北虎的第一例,要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把它抢救过来。”他还要求珲春保护区管理局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尽快对伤害东北虎的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5日,从哈尔滨赶来的专家带着特效的创伤药直接奔赴救治现场;从北京赶来的专家带着同事的厚望直接赶赴救治现场。下午,专家们在观察了东北虎的伤势和现状后,结合前期抢救治疗的情况,集思广益,共同商讨抢救东北虎的有效措施。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高级兽医师王玮是东北虎麻醉的专家,他认为对东北虎的麻醉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老虎的内脏功能。专家们最后一致认为,由于对野生东北虎的自我恢复能力还不清楚,此虎伤势又十分严重,因此治疗应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摸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此时,在老虎暂时栖身的干燥车间,清醒了的东北虎偶尔站立起来,发出阵阵吼声。监护人员及时详细地记录下老虎的状态,并对照放置手边的野生东北虎生存环境指数表进行室温和湿度的调节。
  2月6日上午,干燥车间流动着专家们忙碌的身影,对重伤东北虎进行的颈部X光片、血液化验、B超、胃镜等18项检查正紧张有序的进行着。“现在医疗条件能做的,我们都做了”,负责将血样和X光片送往珲春市医院的专家匆匆回答了人们急切的询问。
  专家们的脸色变得凝重。检查中,专家发现第一次手术缝合的气管和食管均出现开裂,必须对老虎紧急实施第二次手术。
  专家相互交流了第一次手术失败的原因:东北虎的食管和气管由套子勒断,断口边缘不整齐,较难愈合;其十足的野性导致幅度较大的动作,对伤口造成巨大的张力,极易使伤口缝合发生开裂。
  中午,手术在紧张的进行着,专家相互轮流着吃上几口食品简单充饥。当晚,专家们的讨论会一直进行到深夜。
  7日,专家们对东北虎进行了复查,虽然食管伤口吻合部充血水肿,但食道畅通,方位正常。其生命体征均正常,手术非常成功。专家们的眉头变得舒展,脸上有了一丝笑意,话语也变得分外的轻松。
  通过对老虎的全面检查,汇集专家意见,抢救治疗小组形成了系统的治疗方案。随着抢救阶段的顺利完成,现在开始进入感染控制阶段,期限大约在10天左右。今后将控制麻醉的药量和时间,加大抗菌素的用量,促进老虎肺部感染的消除和内脏功能的恢复。
  2月10日上午,东北虎伤势恶化、生命垂危,负责监护的专家对老虎进行最后的抢救,12时20分左右,东北虎停止了呼吸。
  专家说,老虎死于败血症,其胸腔积存了大量脓液,肺部脓肿,肝、肾功能严重衰竭。他们分析,由于东北虎由于受伤时间较长,伤势严重,加之身体状况急剧下降,虽然使用了大量的抗菌素,仍不能阻遏其身体全面感染。
  据了解,在这次我国首次抢救重伤野生东北虎的过程中,从国家林业局到吉林省林业厅、珲春林业局、珲春自然保护区,以及有关医疗部门,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充分运用现代医疗手段,不遗余力地对东北虎进行了救治。尽管没能将老虎抢救成活,但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救护野生东北虎的决心和努力。

7、印度的“护虎行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看看“虎大国”印度是如何开展护虎行动的,或许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
  据《大自然》杂志1999年第三期报道:印度将虎作为“国兽”,率先开展保虎运动。在印度的电视节目中,经常都能看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1901年,印度虎达4万只,而今仅4000余只了,我会不会是地球最后一只老虎?”然后屏幕上那只虎便以深邃的、企盼的、摄人心魄的眸子,凝视着观众,令人深省。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在政府倡导下,大量砍伐森林,使老虎的生境日趋恶化,而过度猎杀,特别是受动物贸易的驱使,导致印度虎的数量急剧下降。1970年印度政府制定了禁止猎虎的法律,1973年英·甘地总理倡导实施了“保虎计划”,划定了9个国家公园为虎的特别保护区,后来又增加了14个。目前,除西部地区外,从干旱的丛林旷野到潮湿的常绿林带,印度虎几乎遍及全国。1972年印度野生虎数量为1827只,1984年上升到4000只,1989年4334只。经过卓有成效的保护,目前印度虎终于脱离了险境。印度已成为全球拥有老虎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国际组织的协助下,印度还致力于全球的保护虎的活动。1994年,全世界十几个产虎国代表聚会新德里,中印等国都做出了禁止虎产品交易的合作保证。但是,随着人口和贸易的压力,人虎冲突日益加剧,偷猎现象时有发生,保虎和猎虎的斗争还远未结束。如印度每年偷猎老虎的仍不少。在西伯利亚的一些边远地区,老虎的处境也不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日本、韩国的某些医药公司仍在高价收购虎的器官和虎骨。而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森林正在大面积消失,老虎的栖息地越来越小,老虎数量也不断减少。
   

     五、老虎吃人为哪般?

1、专家说:老虎一般不吃人

  人们往往“谈虎色变”,误认为虎是“食人兽”。吉林省林业科学院野生动物专家吴志刚研究员说,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人没有伤害老虎,老虎不会主动伤人。世界第一届虎保护大会召开时,为了说明“老虎不会轻易伤人”这一观点,还特地安排了一个自小喂大老虎的女郎躺在虎口里也没有事的表演。
  吉林省林科院李彤研究员说,用老百姓的话讲:“人不伤虎,虎不伤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它和人的接触还是比较少,见到人很陌生,会表现出一种先天性的恐惧心理。人如果事前有所准备的话,虎不会向人攻的。但是如果虎和人离得非常近,对双方来讲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人发生惊慌,比如说喊叫、盲目地逃跑,对虎来讲,动物有一种本能,对人的喊叫或逃跑会认为是一种威胁,它可能向人发生攻击。第二种情况是动物的嗅觉比较敏锐,东北虎如果受到人类的损害,就有很强的记忆力,这种记忆力会使它对伤害过的人进行报复。对它来讲,也许这种反应找到的对象,久而久之养成一种报复人类的恶癖,有这种恶癖的虎就是一种伤人的虎,所以可以把虎分为偶然伤人的虎和经常的惯犯。而珲春伤害人的东北虎属于偶然伤人的虎。
  实际上,虎伤人的情况是极少发生的,一般情况下它并不主动攻击人。只有在受到人们威胁、或受伤、或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才向人发生攻击。专家说,一旦虎伤人的事件发生,也会出现“食人虎”。还可能是因为老虎从猎人手里或陷阱、套子里逃脱,转而对人类进行报复。 如俄罗斯就曾出现过一头专门的“食人虎”,最后人们不得不把它猎杀了。我国的动物园中也发生过虎伤人甚至咬死人的情况,可能与老虎处于发情期、或受到某种刺激有关。
  老虎不主动伤人,还有一个例子。俄罗斯老虎专家皮库诺夫曾在远东地区森林中遇到一只虎,双方对峙了大约5分钟,老虎就掉头走了。皮库诺夫坚信:只要人不伤害虎,老虎肯定不会伤害人。

2、老虎“说”: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据专家介绍,老虎嗅觉发达,记忆力好,报复心极强,如果有猎人曾经伤害过它,或发现有人企图伤害它,它会一辈子记恨在心,有机会就会报复,甚至仇恨整个人类。
  1998年中、俄、美专家联合在吉林省进行虎豹调查时,俄罗斯老虎专家、俄方领队皮库诺夫听说了1996年底老虎伤人(见“金元国虎口余生记”)的事情,就问:此人是否打猎或下套子?中方人员告诉他:我们已实行“禁猎”,不打猎也不下套子。皮库诺夫听了一笑置之。后来,他告诉中方专家,根据他的研究,老虎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老虎的报复心强,记性又好。他讲了个真实的故事说明这一点。俄罗斯有个猎人,曾打伤一只老虎的前爪,但老虎逃掉了。过了近一年,此猎人又和另外两个人一起进山打猎。那个猎人走在两人中间,忽然出现一只猛虎,直扑中间的猎人,并咬死了他,扬长而去。专家闻讯前去考察,从此虎的足迹看,它的一只脚爪有受伤的痕迹。如此看来,很可能是那个被猎人伤害过的老虎前来“报仇雪恨”了。
  皮库诺夫据此分析说,珲春的老虎伤人,可能是此人下套子,曾套着过此虎,并被它挣脱了,但从套子上老虎闻着并记住了下套子的人的气味,所以有机会就来报复此人了。后来,吴志刚偷偷问金元国的邻居,小金是否下套子或打猎。邻居说:“全村子就他一个又打猎又下套子。”由此可见皮库诺夫的判断是正确的。
  今年1月底珲春发生了虎伤人事件,据专家分析,也是老虎被曲双喜设下的套子套中受伤后,对他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才对曲双喜进行了袭击;接着又对人类采取报复行为,咬死了女工杨春燕。

3、群众说:老虎跟我们开了大玩笑

  吉林省蛟河市主要分布在长白山脉的张广才岭,近几年,这里东北虎活动比较频繁,活动半径不断增大,越来越接近当地百姓聚居区,近几年至少有几十人次听到虎啸、看到虎踪、甚至与东北虎狭路相逢。新农乡关门村村民王俊龙就曾亲眼见到一只体壮如牛的东北虎越过附近的关门水库大坝,并在树丛中伏卧达5个小时以上。
  三年前的冬天,一位名叫罗三的当地人在关门水库凿冰捕鱼。一抬头看见三五十米外一个黄乎乎的大动物,罗三还向它吹口哨呢。“再一细看,我的妈呀,是只虎视眈眈的老虎。”等罗三反应过来,马上登上自行车,向一公里外的村里里逃去。老虎看看他,没理会,掉头走了。
  珲春市哈达门乡河山村老牛倌郎永海说:“我放了几十年的牛,亲眼看到过老虎。就连平时那么胆大的狗看到老虎都不敢咬,夹着尾巴到处钻。人无伤虎心,虎无害人意。我的经验是:看到老虎不能乱跑,盯着老虎退着走,走到树根站一会,就没事了。”
  1998年冬中外专家在珲春林区进行虎豹调查时,有一天,吴志刚、皮库诺夫和翻译三人一组,正在样带上边行进边调查。下午两三点钟,他们发现了老虎两天内留下的新鲜足迹和尿斑。顺着山道走了不远,发现前面山里乌鸦忽然飞起一群,皮库诺夫断定是老虎在那里吃食。从未亲眼看过野生东北虎的吴志刚建议看看老虎,皮库诺夫犹豫半天答应了。这位60多岁的专家小心翼翼地走在前面,走十来分钟,就停下来仔细听一听、看一看。怕因踩雪声影响皮库诺夫听动静,走在最后的吴志刚渐渐与他俩拉开了十几米的距离。皮库诺夫走到山顶,发现吴志刚没有跟上来,马上小声叫翻译下去找,并带他过来。他告诉吴志刚,走在最后的人其实是最危险的,因为尽管他们小心翼翼,其实老虎的听觉和感觉非常灵敏,距离很远它就知道有人来了,早就躲起来,甚至绕到后面。如果它觉得是对自己构成威胁或来抢夺食物的敌人,就会从后面出其不意地进行攻击。吴志刚听了吓出一身冷汗。他们三人紧挨着,接近了乌鸦飞起的地方,发现了被老虎吃剩的梅花鹿残骸。所以皮库诺夫说,老虎如果攻击一行人,一般也是攻击最后的一个。这也证实了他前面讲的那个故事:即老虎攻击中间一个人不符合其天性,只能解释为报复曾经打伤过它的猎人。


  六、老虎吃人谁“买单”?

   1、老虎影响山民的生产生活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野生东北虎在吉林长白山区频频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发生三四十起吃家畜事件,有五六十头(匹)牛马丧生虎口,当地农民遭受了一定经济损失,也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蛟河林区近年来野生东北虎活动十分频繁,老虎还曾冲进农民周正华家的院子,幸亏当时无人在外。前进乡三河村的刘大娘说:“老虎年年都来我们这儿祸害牲口,吓得大伙都不敢上山采野菜了。”
  最近几年,老虎在珲春也“闹”得很凶。1998年6月,记者专程来到多次发现虎踪的珲春市哈达门乡河山村进行了采访。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住着几十户农民,除了种庄稼外,几乎家家都养黄牛,一为役使,二为卖钱。
  老村长于道宝介绍说:“东北虎历史上这里就有,但都是在椴木沟里活动。1971年我在东南岔放牛时就看到过四五头小牛跟一头老虎搏斗的情景。50年代老虎更多。1984年我还看到过。最近的一次是1997年12月,从椴木沟下来一只东北虎,雪地上留下了老虎脚印。村民朴永杰赶着牛爬犁上山拉柴禾,黄牛闻到老虎脚印的味道,怎么打也不肯走,最后挣断绳子自个儿跑回了家。用手指按按,老虎脚印还是软的,证明是不久前留下的。这年冬老虎在我们村共吃了4户村民的7头牛,有6个都有残体,有的剩只腿,有的剩个头,剩的肉都被乌鸦和其它野兽吃掉了。朴兴锡家一头300多斤的牛一天晚上被老虎从屋子后捕倒,拖到50多米远的山坡树林中,吃了三五十斤的肉。后来有人还在东南岔发现了虎粪、脚印等。”
  老村长说:“因为老虎是珍贵动物,受保护,大家对它没有办法,现在的办法是用点着雷管放几炮,吓唬一下老虎。因为省里实行禁猎,猎枪都上交了。就是有枪也不敢打啊,打虎要坐牢、甚至掉脑袋,这连三岁孩子都知道。”
  在珲春市另一个山村,老虎夜里跳进一户农家的猪圈吃猪,看家狗夹着尾巴钻进屋里、吓得直打哆嗦。这家人也不敢出门,最后使劲敲盆,才把老虎吓跑了。
  对于东北虎的频繁出现,人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近年来生态保护有所加强,人的威胁不断减少,致使东北虎敢于向人类活动区靠近。另一种解释则完全相反,有专家认为老虎惧怕人类,如果不是野生猎物太少,决不会主动进犯农户和牲畜,这说明自然环境正在遭到破坏,可供捕食的野生猎物已经无法维持东北虎的生存。
  吉林省一些野生动物专家认为,虎豹等野生动物的习性,还是喜欢吃野生动物,而之所以下山或在山里吃家畜,是人类破坏了其食物链导致食物短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即不仅要保护虎豹等珍稀野生动物,而且保护所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否则,虎豹等就会越来越缺少食物,就会危害人畜安全,到后来还是会越来越少,直至走向灭绝。

  2、老虎吃牛政府赔 老虎吃人谁来赔?

  1998年,吉林省蛟河市发生了“老虎吃牛,农民告虎”案,结局是“老虎吃牛、政府买单”。2000年,这个市政府又对因老虎吃马的一个体屠宰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对于老虎伤人甚至吃人怎么补偿、由谁补偿的问题,众口纷纭,莫衷一是。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任俊杰认为,省人大做出在全省范围内“五年禁猎”和继续禁猎的决定,1997年9月省政府又颁布实施了《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管理若干规定》。所以,“老虎吃牛”、伤人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如何解决,不仅关系到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问题,也关系到法律的严肃性问题。我们的意见是依法行事,虎权、人权都要保护,既要保护野生动物,又要保护群众合法利益,各地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这方面工作。
  原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杨世和说:“山林本是虎故乡,老虎在山里吃牛马甚至伤人,如果站在老虎的立场看问题,老虎当然没有过错。因为是人类侵占了它们的领地,剥夺了老虎的食物,才导致它们吃牛马的。当然农民生命和财产受到了损失也值得同情,但根据有关规定,应由地方政府给予补偿。”
  吉林省林业厅主管野生动物保护的副厅长张鲁风说,按照省里的规定:“因保护国家或吉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牲畜或者其它损失的,当事人可以向县(市)人民政府提出补偿损失要求,查实后政府应当给予补偿”。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主观上是为了保护珍贵野生动物,像陕西省某地农民为了保护珍稀鸟类朱(擐去手旁右加鸟旁,音huan),不在农田里使用农药,所以遭受了经济损失,政府应给予赔偿。而农民到山林中放牧这种行为,是侵占了野生动物的领地,按理不应补偿。但考虑到自然保护事业需要依靠全社会参与,需要创新一个全民保护的氛围,所以在蛟河市“农民告虎”事件发生后,他指示蛟河市林业局在处理这件事时给农民以适当补偿。而老虎伤害了人,只能给一定的人道主义补偿。应该争取国际社会、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东北虎保护基金”,加强对东北虎等珍惜濒危动物的保护,其中一部分钱可用于补偿受损失的农民。
  曾参与处理“老虎吃牛、政府买单”事件的原蛟河市市长武松林说:“东北虎吃了农民的牛马甚至伤害了人,政府虽然没有过错,但既然法律有规定,我们就应依法办事,对农民予以行政补偿。当然,自然保护事业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参与,一方面国家也应拿出一些办法来。动物伤害人畜这类事的补偿标准和补偿办法,国家或省里应该有个实施细则。否则今天老虎伤了牲畜政府补偿了,明天如果蛇咬伤了人畜,你说该不该由政府补偿?”(完)


| 分社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