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日期:t 950410
  标  题:   通讯:支撑英雄家庭的刚强女性

  通讯:支撑英雄家庭的刚强女性——记延吉市民政局优抚科长宋顺女
  新华社长春4月10日电通讯:支撑英雄家庭的刚强女性——记延吉市民政局优抚科长宋顺女
  解放军报记者张海平 新华社记者杨民青
  每年金达莱花儿在海兰江畔开放的时候,总可以见到一位女人推着轮椅上的男人,走在赏花的人流中。金达莱花年年开,这位女人推着男人年年来。这位朝鲜族妇女用柔嫩的肩膀,支撑着一个极其困难的家庭,做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尽管岁月让她从青春步入了半百之年,但人们仍然把她比作美丽的金达莱。
  在吉林省延吉市,几乎每个军属都知道宋顺女。这位市民政局优抚科科长一心为军烈属们排忧解难有口皆碑。可她家中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1970年盛夏,宋顺女与原成都军区某部指导员李龙禹举行了婚礼。蜜月只过了15天。部队施工紧张,李龙禹提前归队。
  1971年春节前夕,丈夫如期的来信中断了。宋顺女当然不会想到,李龙禹所在连队在国防施工中遇到了大塌方,他为解救两名战士负了重伤,脊椎神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胸部以下失去知觉,成了高位截瘫患者。
  手术后,李龙禹昏迷了一个多月,可他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先别告诉我的妻子。
  那年4月,李龙禹与宋顺女的儿子出世了。两个月后,部队派人来找宋顺女,送来了中央军委授予李龙禹“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喜讯,并委婉地告诉她丈夫身负重伤的事。她带着孩子,立即前往成都。
  那些日子,宋顺女如同处于恶梦中。待思想安稳些后,李龙禹提出了思虑了数月的决断——分手。
  宋顺女紧抱着病榻上的李龙禹,深情地说:“你我都是共产党员,就是不是党员,我也不能那样做。我要和你同舟共济生活到底,天大困难也能克服,不许你再提此事。”
  以后,李龙禹又一次次地提起那个沉重的话题,每次,宋顺女的一句话就使他语塞无言:“如果受伤的是我,你能舍弃我吗?”
  几年后,李家又出了第二位英雄,宋顺女的肩上又多了一副重担。
  李龙禹有兄弟三人,他负伤瘫痪后,两位可敬的老人决意送小儿子哲禹参军,接替龙禹继续为国效力。
  李哲禹来到哥哥的连队。短短几年他5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成了部队新的模范,被提拔为干部。1979年,在边境自卫还击战中,李哲禹为救护战友壮烈牺牲,长眠在祖国南疆。
  李哲禹的牺牲使这个英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更加困难。宋顺女决计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因为这个家庭如今特别需要她。
  李龙禹在部队医院住了10年,宋顺女不远千里13次从遥远的东北到大西南探望,一趟单程就要7天7夜。冬天,母子二人冻得手脚麻木;盛夏,热得汗流浃背,令人昏厥。每次到达目的地,宋顺女如同患了一场重病,因双脚肿胀,连鞋都无法脱下。
  长途探亲请假,宋顺女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为此,她不得不辞去公社党委副书记职务。后来,她被调到民政局,当了一名普通的优抚工作干部。
  宋顺女曾多次提出让丈夫回家休养,可李龙禹不忍心将沉重的担子压在她身上,每每拒绝了。1981年,经宋顺女再次要求,部队按退休干部和特等伤残军人的待遇安置李龙禹,派人送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从此,每天晚上每隔两个小时,宋顺女就为丈夫翻一次身,还要随时随地接大小便。她经常为他擦身,帮他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陪他一起读书、娱乐,推他上街散步。
  她用青春和生命支撑着这个英雄的家庭,生活的年轮过早地在宋顺女的额头刻下深深的皱纹。
  儿子长大了,夫妇俩又把他送进了军营,当了一名武警边防战士。2年后,儿子考上了军校,如今是排长。
  宋顺女将爱献给了英雄丈夫和家庭,也献给了社会和人民群众。
  在延吉市所有军烈属中,李淑范等6位老人生活最困难。从那时起,宋顺女多了6名父母,她经常来到这些老人家,解决其粮食、蔬菜、燃料、衣着等各种困难。
  宋顺女的经济条件有限,于是,她奔走、呼吁有关部门和企业及全市人民群众,求得了不少热心人的支持和帮助,尽力为军烈属和驻军官兵排忧解难。
  最近几年,延吉市驻军调入调出,百多名的军官家属等待安置就业,百多名子女等待就学。为了让军官安心国防建设,宋顺女协调几十个行业、部门,仅用了20天,就将这项工作做完。
  中央延吉市委的负责同志说,宋顺女和李龙禹是一对模范夫妻,这是延吉市的光荣,是朝鲜族共产党员的光荣,市委已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向宋顺女学习。(完)
  1995-04-10 17:34:3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