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日期:1991-06-22
  标  题: 通讯:情洒万人心 唤得东风回——记共产党员、模范宣传员冯德奎
  
  新华社长春6月23日电通讯:情洒万人心 唤得东风回——记共产党员、模范宣传员冯德奎
  新华社记者 辛明华
  长白山脚下,安图县二道白河镇中学大操场。700多名师生队列整齐,鸦雀无声。
  老工人冯德奎给大家演讲《老山战斗英雄史光柱》的事迹。
  天空忽然下起大雨。校长为冯德奎撑起伞。冯德奎说:“停下来吧?”校长问大家还讲不讲,大家齐声回答:“讲——”
  冯德奎今年57岁,是长春机械设备制造公司退休工人。他义务演讲已经9个年头,自采、自编、宣讲了焦裕禄、雷锋、张海迪等12个英雄模范人物。他行程5万多公里,其中3000多公里是步行,在吉林省37个市县演讲近2000场,听众上百万人。
  (小标题)他不说别人说过的话
  熟悉冯德奎的人谁也想不到他会演讲。
  除了声音宏亮,他没有别的优势。他连小学都没念过,有点文化还是在部队学的。他写讲稿很困难,但他不抄报纸,不编书上的现成材料。他讲的人物都亲自访问,把英雄模范事迹变为自己的思想,一字一句地写出真情实感。听过冯德奎讲演的人都说很感人。
  他演讲成功的真谛就在于以情动人。
  冯德奎热爱、崇拜英雄模范人物。他到山东聊城访问张海迪时,特意买了两支长白山老山参送给她治病。他的访问就是学习。自己先受感动,然后再去感动别人。他经常是讲着讲着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他和他的听众一起流泪。
  1990年初冬,冯德奎去东丰县演讲。县委副书记王鹏第问他能不能讲讲焦裕禄的事迹。冯德奎回答说:“能!”没过几天,冯德奎筹集600元钱,背上家里的台式录音机登上南行列车。他在兰考、开封、郑州等地访问了焦裕禄的妻子、儿女、生前战友和当地农民。他几乎每天都是在激动中渡过。
  在焦裕禄陵园,冯德奎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汉跪在地上,点燃了整盒的香烟,双手举过头顶,向着焦裕禄的墓碑拜了三拜说:“老焦啊,20多年没见面了。你愿意抽烟,那时俺穷,买不起卷烟。现在有了,你多抽几口吧!”冯德奎也深深地向墓碑鞠了一躬,眼泪刷地落在墓前的石板上。
  在焦裕禄展览馆,他看到了焦裕禄用过的遗物:为战胜肝痛被刷子杆顶出了洞的藤椅,旧衣服,旧棉被,补了14块补丁的袜子,沾满泥巴的鞋子……他觉得,件件遗物都倾注着焦裕禄“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高尚情怀。他被感动得差点儿哭出声。
  他在演讲时就是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所见所闻讲给听众,怎能不感人肺腑呢?
  他到郑州访问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住进铁路招待所五层最便宜的房间。五层的房间因常年无人住,厕所钉住了,上厕所只好下到3层。冯德奎的腹泻犯了。夜里,他从5层到3层,又从3层到5层,不知折腾了多少遍。眼睛凹陷了,浑身无力。但他坚持着,不休息。
  焦守云很感动。她敬佩地说:“冯叔叔,我爸爸的事迹感人,您的事迹也很感人。为了宣传我爸爸,您千里迢迢吃了这么多苦,花了不少钱。我没啥送您的,毛主席和我的合影照片珍藏了多年,送您做个纪念吧!”
  (小标题)他的演讲催人奋进
  1989年春节前夕,辉南县石道河子中学学生沈秀琴来到冯德奎家。一进门,姑娘喊了声“冯伯伯”就哭了起来。两年前,她因父母离异失去家庭温暖。她把一瓶“敌敌畏”装进书包,准备结束年仅15岁的生命。那天,她去学校请假,告别老师和同学。正巧冯德奎去学校讲演《当代保尔张海迪》,学校不准请假。冯德奎在讲演时说:“同学们,海迪姑娘高位截瘫,还顽强生活,刻苦学习。你们之中谁的困难比海迪多?谁的条件比海迪差?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沈秀琴哭了,她把“敌敌畏”交给了学校。后来冯德奎多次去信鼓励她。
  沈秀琴的生活确实有困难。这次来冯德奎家,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头上没有围巾,脸冻得通红。冯德奎赶紧给她冲了一碗白糖水,又煮了面条。女儿提议把家里不穿的旧棉衣给秀琴穿。冯德奎说:“不行。我救了这孩子,就该象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让她感到家庭温暖。”沈秀琴住了5天。临走穿上了冯德奎老伴给做的一套新棉衣和新棉鞋。邻居也送她一些衣物。冯德奎买了火车票和食品
,又送她30元钱。依恋不舍的沈秀琴给冯伯伯深深地鞠了一躬才上了火车。
  冯德奎挽救了11名象沈秀琴这样的职工和学生。
  冯德奎的演讲及他本人的模范行动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他成为许多青少年的知音和朋友。他收到了3000多封来信,他回信1700封。有400多人索要冯德奎的照片,240多个单位或个人索要冯德奎的讲演录音。
  他的演讲教育了人们,人们支持他。长春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谭国忠,在冯德奎编写《爱国主义者林则徐》遇到困难时,送他一本《中国近百年史》。他所在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党委,为他每个讲稿的试讲安排会场,组织听众,一些共产党员主动捐款给他做演讲路费。
  (小标题)他就是模范
  冯德奎从演讲的第一天开始,就为自己约法四章:“一不坐公车,二不收费,三不收礼,四不吃请。”
  8年多时间,冯德奎到各地访问,演讲,回信,寄照片,买书和录音带,花去近7000元,其中连老伴蹲马路卖瓜籽、打零工积攒的2000元,也被他花掉了。至
今他还欠了亲属2000元的债。
  冯德奎家没有彩电,没有冰箱。他工资低,一家6口人,老伴又没有正式工作,一直是厂里补助对象。为了他的演讲,老伴含辛茹苦,全家人跟着省吃俭用。演讲的头几年,他的4个孩子都在上学。二女儿上大学,脚上没有一双皮鞋。她经常买一角二分的凉拌豆腐吃。冯德奎在外地演讲,经常是吃一碗面条或者啃饼干、面包,住最便宜的旅店,还常常睡人家收发室。1986年6月,他去农
安县小城子镇途中被大雨浇病了,发烧39·2度。医生劝他住院打点滴,他不住,只注射了青霉素,服了药。因为他身上没有多少钱了。如果住院,回长春的路费就不够了。
  放牛娃出身的冯德奎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感情。他7岁失去双亲,领着弟弟讨过饭,是共产党解救了他。冯德奎说:“党就是我的母亲。”他1955年参军,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冯德奎的义务讲演始于1983年。那时,受“一切向钱看”的影响,一些青年工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更缺乏助人为乐和奉献精神。一些学生不爱读
书,甚至打架斗殴,违法犯罪。他不止一次地苦苦思索。得救救这些孩子,不能让他们垮下去。他要尽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
  1985年,冯德奎退休了。老伴让他开个食杂店,一位朋友以每月400元高薪聘他当采购员。干哪一项都能富起来。然而他执拗地继续担当了义务宣传员。在思想政治工作被淡化的日子里,很多人对他搞义务讲演不理解。说他“神经不正常”,是个“疯老头”。他主动走上门去请人家听他讲演,曾被推出大门。人家说:“这年头,谁还听那个!”他为此流过泪。老伴和子女都劝他在家养
养身体,别再讲了。可是他矢志不渝,不信东风唤不回。
  不少人看他为演讲花钱很多又很辛苦,劝他收点讲课费,他不收。有的单位主动塞给他钱,他都谢绝了。今年4月,他到省外贸医药公司讲演,单位领导把40元钱卷成钢笔形状装进信封,怕他不收,说是送他一支钢笔,让他写稿用。他回家一看是钱,第二天就送还了。
  近两年,冯德奎义务演讲有了名气,主动找上门来请他讲演的单位多起来,常常有小汽车来接他,讲完还请他吃饭。他心里很不安,不想破了自己的规矩。
  去年冬天,他在长春市第47中学连讲两场。两个半小时,又累又饿。学校要找车送他,他不同意,骑上自行车就往家奔,天黑路滑,又被迎面来的汽车灯光照花了眼。他一头栽到路沟里,右腿摔瘸了,自行车也不转了。他拖着自行车一步一挨地走了十几里路,到家时已是晚上10点钟。
  如今,冯德奎身体大不如昨。久治不愈的肾炎、肠炎、腹泻折磨着他,每讲一次都浑身冒虚汗。但他依然不停止讲演。他相信奉献是共产党员的本性。
  冯德奎,这位30年前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过誓的老党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在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去年2月,长春市总工会命名他为“模范工人宣传员”。今年4月,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他“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