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节日、专家的讲坛、农业的盛会”,这是第三届中国长春农博会的定位和宗旨。农博会已经成为长春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前两届参会、参观总人数达70万人次,而本届农博会则有望突破100万人次。通过农博会这个窗口,无论是乡村里的农民还是城市里的市民,无论是国内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还是看好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都欣喜地看到了中国农业,特别是吉林省农业在“入世”发生的新变化、新机遇。
  新华网吉林频道记者 齐海山 赵宝锟 马扬 摄影 迟海峰  制作 邵守志

 中国农业企业逐渐改变“西装不革履”的现状
 “餐桌革命”正改变国人的生活
 我国清真肉类产品日益受到伊斯兰国家青睐
 我国力促高科技快速走进农民生产中
 吉林省由“粮食农业”向“肉食农业”过渡
 “农”字号企业多了
 我国努力提高黄金玉米带的含“金”量
 专家认为我国玉米流通格局将出现重大变化
 中国采取措施加强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
 中国农产品:何时“红杏能出墙”
 传统农产区发展设施农业并非高不可攀


中国农业企业逐渐改变“西装不革履”的现状

  面对入世的挑战及西方发达国家复杂苛刻的“绿色壁垒”,我国一些农业企业逐渐改变那种与现代化生产不相适应的生产方式,逐步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安全标准的生产基地,以“西装革履”的面貌应对国外农产品的冲击。
  “公司+农户”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化发展中作用非凡,做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随着西方国家“绿色壁垒”的加强,尽管企业不断强化现代化企业管理、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但是千家万户的原料、畜禽饲养等往往就是欧盟、美国、日本等“挑剔”国家拒收产品的借口,有专家称这种现象为“穿西装蹬草鞋”或“西装不革履”。
  吉林省牧业管理局局长彭志国说,目前“西装不革履”的农业龙头企业非常多,以吉林省部分牧业龙头企业来说,有很多企业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几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企业所带动的养殖户却拖了企业后腿,养殖户的卫生、防疫、农药残留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都参差不齐,企业对分布各地的养殖户管理不便,造成产品质量在源头上的被动。
  彭志国说,吉林德大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鸡肉出口企业,近日一亿只鸡项目也正式竣工,肉鸡生产能力扩大了一倍。“公司+农户”的形式使德大的养鸡户辐射到7个县(市、区)、600多个村屯、6000多农户,尽管公司采取了统一计划、统一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统一结算的方式加强管理,但是这样的生产方式还是受到一些国家的质疑。为此德大公司准备建设统一的养殖小区,目前已经建成16个,今后将达到25个、1亿只的优质肉鸡饲养基地,以此应对入世挑战。
  在第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德惠市佰顺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明柱认为,不仅国际客商对产品越来越挑剔,国内的消费者也开始全面“考核”企业的生产资质,目前他的企业效益下滑,主要原因是没有自己的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仅仅依靠从农民手里收购再加工,这样已经远远不适应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农产品加工必须从原料来源、生产、运输、包装等每个环节来抓,这才能称得上绿色、优质产品。
  有关农业专家认为,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质量认证制度,以及名目繁多的进出口商品包装、标志和对卫生环保等要求,形成了更为隐蔽、更难对付的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影响日益增强。我国农业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熟悉和掌握WTO规则,对于畜禽产品更要加强过程控制,尽快确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体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要求。
  长春市市长李述告诫一些农业企业负责人说,最近因绿色壁垒而被退货甚至赔偿的案例不胜枚举,有纺织品、水果、蔬菜、动物源性食品等,除去贸易保护的成分,其中确实有部分产品标准低。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无懈可击,并时刻跟踪出口目标国的检测标准,随时调整产品,再苛刻的壁垒也会迈过。(完)。

 



“餐桌革命”正改变国人的生活

  如今,无论在城市的街头还是乡间的田野,随意询问人们对“吃”的看法,得到的回答一般都是“吃自然的、健康的、方便的”。作为世界上最讲究饮食的国度,餐桌上的变革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三届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绿色食品成了“抢手货”,1300多个食品展位中百分之八十都打出了“绿色”标志。五花八门的展台宣传牌前,多数都会有详细的介绍告诉消费者:某产品在哪些方面有营养,富含哪些微量元素,食用会使消费者哪些方面受益。
  据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共有1402家生产企业的2791个产品经过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比去年同期增长40%。
目前,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套“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签、储运等各个环节。整体水平达到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其中AA级绿色食品标准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
  “这一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表明,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吃已不再只是为了温饱,而是为了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邴正说。
  除了追求绿色、健康以外,简餐和方便食品也在消费者中间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在长春农博会上,方便食品品种之多、花样之全另人瞠目。从传统的方便面,到方便玉米、方便汤、方便菜,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如今,在家里做饭的人少了,经常到饭店吃饭的人多了。还有很多人利用假日买来大量方便食品装进冰箱,以减少每天采购食品的麻烦。人们在减少烹制食品时间的同时,更多的是用这些时间来从事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长期以来热衷于煎、炒、烹、炸的中国人这一转变表明,一种的新的崇尚简约的观念正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
  与这种潮流对应的是,不仅“肯德鸡”、“麦当劳”等“洋快餐”在中国各地不断增加连锁店,而且大大小小的中国风味饭店、营养快餐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邴正认为,“餐桌革命”体现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重新思考,它带来的变化将十分深远,涉及到人文、科技、社会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摒弃思想中一些陈旧的东西,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理念,这是我国社会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完)

 



我国清真肉类产品日益受到伊斯兰国家青睐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尤素夫·拉马丹肉类及食品贸易公司近日与皓月集团签定了价值800万美元的牛肉定单,根据合同,在未来半年内,浩月公司将向该公司提供大约4000吨牛肉,每月运输5到6次。
  尤素夫·拉马丹公司与设在吉林省长春市的这家公司的牛肉交易已经持续了一年,“我们已经与皓月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关系,对牛肉的品质都有了共同的理解,我们希望能与皓月公司继续保持这种合作关系。”该公司经理阿普杜拉说。
  尤素夫·拉马丹公司只是与皓月公司签订购销合同的外国企业之一。正在长春举行的首届中国清真禽畜产品产销定货会上,皓月公司得到的出口定单价值三千万美元,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
  皓月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牛肉出口企业,每年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以,目前他们的产品已成功打入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董事长丛连彪分析说,中国的清真肉品越来越受到伊斯兰国家的青睐,原因之一就是中国肉品的质量有可靠的保证,并且严格遵循伊斯兰教规对于牛羊屠宰的规定。
  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邓富江说,近几年来,国际肉类市场由于受到欧洲疯牛病、二恶英、口蹄疫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国家减少了从欧洲的进口,开始增加从中国进口,为中国的肉类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国一贯重视对畜产品的疫病控制,并加强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的建设。至今,我国没有发现疯牛病和二恶英,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肉品的品牌信誉。
  但邓富江对目前中国肉品的出口情况并不满意,以清真牛羊为例,每年仅中东地区的牛羊肉需求量就在7万吨左右,而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量所占份额很小。他建议中国的企业以加强防疫、改良品种、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尽快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肉类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完)

 



我国力促高科技快速走进农民生产中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博会,开幕5天来吸引了70多万观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东北各地的农民。
  “真是开眼界!活动给我的启发太大了。回家后我马上要做的就是更换养殖品种,选择会上看到的一个优质新品种肉牛。”吉林省长春兴隆山镇养殖大户周威兴奋地说。
  据了解,本届农博会集合了世界20多个国家和国内近万种最新农业设备、栽培技术和名、优、新、特品种动植物实物。会议主办者力图通过农博会对广大农民进行生动、直观的科学普及。
  事实上,各级政府正努力通过多种手段,让信息闭塞的农民尽快掌握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并运用到生产中。统计资料表明,仅2000年冬到2001年春天,全国就为各地农民送科技图书1.5亿多册,组织科技人员下乡147万人次,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54万班次,共有9700多万农民参加了培训。
  “其实,这样的活动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坚持,如今已使多数农民受到了实惠。”吉林省副省长杨庆才说。此次农博会上,有20万册科技图书和100多万份科技资料将向农民免费发放;一批长期从事农业科研的专家和学者还在会上设立专区,为农民义务讲授高科技知识。
  在农博会上,不时可见手里抱着花花绿绿的科技资料的农民,或在向农业专家认真请教问题,或者选购他们感兴趣的动植物新品种。尽管挤得汗流浃背,但从他们的脸上看出对农业新科技的渴望。
  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长期以来,农民文化基础差、信息闭塞成为阻碍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2%,远低于先进国家60%到70%的水平。
  “我国的主要农业科技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10到15年的差距。科技开发能力薄弱、科技储备不足,推广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急于解决的问题。”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的陈巳处长说。
  考虑到多数农民的接受能力,科技普及工作注重的是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同时也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李怀财是吉林省蛟河县的一位青年农民。近几年,他刻苦自学草莓知识,掌握了世界先进的草莓培养技术,产品已成功销往韩国、日本和美国。
  为了让更多农民加入学习先进技术的行列,共青团吉林省委通过各类媒体介绍李怀才的事迹,激发起了很多人学习新技术的兴趣。此后,他们在帮李怀财扩大草莓种植面积、联系合作伙伴的同时,从各地选拔了40名优秀青年农民跟他学习技术。这些人回到家乡后将成为星星之火,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农业推广站一直是面向农村推广新技术最基层的部门。一段时期以来,因资金紧张、人才缺乏等原因,农业推广站的作用正在削弱。最近几年,政府通过职业学校带农户、科技专家下乡授课等方式,使推广站对农民又有了吸引力。
  尽管国际互联网在中国农村普及率很低,但一些有强烈求知欲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农民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目前中国各类农业科技网站已达数百个,上网的项目涵盖了产、供、销、普及、推广等各个领域。一些人从中找到了商机,也因此走上了富裕路。
  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说:“在中国,让农民很快接受先进的高科技有很大难度,这个道路也将很漫长,但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完)

 



吉林省由“粮食农业”向“肉食农业”过渡

  德大公司的肉鸡系列产品、皓月公司的牛肉及熟食制品、华正公司的冷却肉、德莱鹅业的鹅肥肝……牧业龙头企业和畜禽产品占据了第三届长春农博会的大部分展位,与粮食深加工的系列产品交相辉映。种种迹象表明,吉林省正着力完成从“粮食农业”向“肉食农业”的过渡,以此破解东北地区特的有的农业“新东北现象”。
  吉林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自1985年至今,吉林省的粮食商品量、商品率、人均占有量、粮食调出量、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成为举足轻重的粮食生产大省。但是随着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吉林省粮食出现了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不大等问题,严重制约吉林省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据吉林省牧业管理局局长彭志国介绍,别看吉林省粮食多,原先吃肉还得从外地调,当时每年需要调进生猪二三十万头,主要是当时传统观念与落后的生产方式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自1989年以来,吉林省生猪生产方式由推广使用暖棚喂猪开始,加大品种改良进程,增加生猪饲养、饲料、加工的科学含量,以此带动了整个吉林省牧业的发展。目前,吉林省畜牧业总产值已经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43.6%,德惠市、农安县等产粮大县(市)的牧业总产值已经占当地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吉林省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95公斤,为全国最多。畜牧业已经成为吉林省支柱产业,也成了应对“新东北现象”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畜牧业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过腹转化增殖是吉林省发展玉米经济的主要内容。
  “过去是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了换点油和盐,现在则成了我们的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吉林省榆树市养牛专业户马凯说。马凯成了第三届农博会的农民致富明星之一,吸引了许多农民围着他问长问短。他说:“粮食现在卖不上价,一年到头倒搭钱,咱不能看这个就不种地了,发展畜牧业把这些粮食转化增值,通过牛、猪、羊等畜禽变成了现钱,照样赚!”目前吉林省各地牧业产业化组织已经发展了1200多个,总产值接近100亿元,带动农户新增收入每年5亿多元,大规模的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已经发展了100多个。
  长春市市长李述说,一家一户的分散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确实与先进的农业大国相比处于劣势,但是我们的主要农产品是玉米的单产产量与美国农场主的单产产量不相上下,品质问题也没有大的差别,主要是玉米品种太杂,畜禽肉类产品比国际价格低40%到70%,明显地具有相对明显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标准体系后,长春市的农产品的品质就会符合国际标准,5年的过渡期长春市完全可以办得到。
  吉林省牧业管理局局长彭志国认为,今后10年内这个省将建成畜牧业大省,牧业总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届时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将得到缓解。吉林省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目前德大公司、皓月公司的肉鸡产品、牛肉系列产品在一些国家成为免检产品,相信随着生产、检疫、安全等标准体系的不断与世界接轨,畜牧业会象粮食一样成为吉林省的“金字招牌”。(完)

 



“农”字号企业多了

  在第三届长春农博会上,出现了一批致力于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新面孔,他们的加入为农产品市场开发注入新鲜血液。这些企业的产品包装新颖,质量把关严格,受到参观者的欢迎。而且面对入世对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的冲击,他们都信心十足。
  吉林省辽源市农村经济信息中心的王玮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以前依赖劳动力的投入,变成现在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一些企业投资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依托企业资本,一批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应用,更加促进了农业发展。
  据介绍,今年辽源市在长春农博会上参展的企业有57家、210种商品,其中近10家企业是近年来投资或转行兴建的。吉林省德春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鼎越说,德春米业是2001年初投资兴建的,现在已形成年加工水稻10万吨、玉米6万吨的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已经销往北京、上海等地,今年还准备上马玉米方便面生产线,继续扩大规模。
  刘鼎越说,虽然有人说国内农产品面临“两头受挤”的问题,一方面是进口农产品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出口农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技术阻力,“我们知道农产品加工企业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国家各种农产品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再加上企业生产与国际规则标准的接轨,更有质量一流的绿色食品,还有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更能使企业奠定了信心。”
  吉林农业大学孙立诚教授认为,乡镇企业曾经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小,再加上农业生产受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资本进入农业的动力明显不足。在入世背景下,大批企业投资农业,开发我们的优质农产品,将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白城市农业局局长高新文说,白城市参加农博会132家企业中,新近涌现的农业企业占有一定比例,这些企业组建了白城市鹅、绿豆、甘草等15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对优质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改变了只是出卖原料的现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1年底投产的吉林省丰盛米业有限公司,凭借严格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把产品打进上海等大中城市,并且日本客商也有了每年3万吨的订单。董事长李予武说,我国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不是到了末路,而是当年忽视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出口导向农业和绿色农业,造成入世后的不适应,其实对我们企业来说,大米的质量好坏不取决于加工机械的孬好,而是大米本身的质量、无污染、绿色,所以投资农业机遇还是大于挑战的。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农业企业不断增多,我国应该积极应对农业国际化的挑战,实施竞争性发展战略,在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施全程管理及检测,确保食品的标准和质量,积极促成农产品向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完)

 

更多报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吉林频道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