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首 页
黑土地采风
黑土地论坛
王景和专栏
赵宝锟专栏
“新东北现象”牵动人心


  
  有关我国东北农区因不适应国际竞争而出现“新东北现象”的报道,近日在东北三省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1月13日,新华社播发了《“铁杆庄稼”积压严重“新东北现象”引人关注》一稿,解读“新东北现象”。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地方干部群众,用不同方式表达了对“新东北现象”概念的认同和肯定。他们认为,农产品竞争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的第一场硬仗,商品率最高的东北农区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无论遇到怎样的暂时性困难,都是发育中的我国商品农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辽宁省粮食局局长张宝林对记者说,新华社记者提出的“新东北现象”深刻分析了我国商品农业面对国际竞争暴露出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作为粮食收储企业,我们应当加快自身的改革步伐,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在被称为“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新东北现象”的提出同样引起强烈反响。中共长春市委副秘书长王健还召集驻吉林省中直新闻单位记者召开了“新东北现象”座谈会。

  王健说,前几年,长春市粮食逐渐开始卖难,“新东北现象”其实从那时起就出现了。目前,德大公司、大成公司等粮食加工转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全市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超过了200万吨,大大减轻了玉米库存压力。

  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张增敏研究员阅读报道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新东北现象”所反映的粮食卖难等问题,揭示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中环节缺失等问题。我国目前的粮食流通体制刚刚从计划经济分离出来,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拉动不明显。多数农民想的还是多打一点粮,近年出现的“订单农业”虽然可以部分解决这一问题,但加工企业没有能力一下将所需原料一次收完。同时,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不是农民坑企业,就是企业坑农民。关键是我们要像发达国家一样,扶植建立一批大型的粮谷经销商,一手牵着农户按市场需要种地,一手拉着企业共求效益。   “先暴露问题才可能先解决问题。”他说,东北正因为原来就走在全国商品农业的前列,现在面对国际竞争自然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对此不必惊慌失措。从这一点来说“新东北现象”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新东北现象

  曾是我国重要粮仓的东北三省,近年来特别是入世前后,出现了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不大等较为尖锐的问题。新华社记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新东北现象”。

  “新东北现象”是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工业出现的“东北现象”而言的。那时,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在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企业步履艰难、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新华社记者将其称为“东北现象”。

  面对国际市场一体化和国外农产品的激烈竞争,东北农产品节节败退,以至到现在的部分农产品产量下滑、外销量急剧下降。破解这一现象,对我国农业迎接入世挑战有着重要的典型指导意义。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2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