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省情博览 |图说吉林 |走进长白山 |情系黑土地 |汽车风云 |长影时空 |吉林风情 |政府在线 |明星企业 |服务指南 |吉林分社

  
毛主席关爱“电影摇篮”

                            胡 昶

  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的长影,是在革命战争的炮火中,最早建立的我国三大电影制片基地之一,还在战争年代,它以数百名的骨干支援了北京、上海两个电影基地最初的建设,因此它在电影界享有盛誉。它所拍摄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钢铁战士》《平原游击队》《董存瑞》《上甘岭》《战火中的青春》《英雄儿女》《开国大典》,农村生活题材影片《白毛女》《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香魂女》《喜莲》,少数民族题村影片《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革命知识分子题材影片《人到中年》《蒋 筑英》和历史题材影片《甲午风云》等,是我国百部影片精品之作,由于长影在每个历史时期都生产了数量可观的优秀影片,受到了全国广大观众的深深喜爱。正是长影在人们心目中这种位置,引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摇篮”的亲切关怀。
  1958年2月14日,毛主席来吉林省视察时,视察了长影,观看了大办公室走廊贴的揭发“三风五气”的大字报,向厂长亚马询问了影片创作生产情况,先到第六摄影棚观看了苏里导演的影片《红孩子》,随后到第一摄影棚观看了袁乃晨执导的影片《悬崖》的现场拍摄,到混合录音室观看了戏曲艺术片《火焰山》的录音。毛主席每到一处,都亲切地询问演员的创作和生活情况,这是毛主席视察的惟一一个电影制片厂。毛主席对电影生产和对电影工作人员的亲切关怀,表现了党和国家对长影的重视,是给长影的一种特殊的荣誉,这给长影职工留下了极为深刻难忘的印象。因为是仅此独有,以至成为长影的一种骄傲。
  毛主席的视察给长影以巨大的鼓舞,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在1958年抽调数百名业务骨干,支援新建的西安、广西、内蒙、辽宁和黑龙江省办电影厂,并在1959年使影片生产出现了一个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影片。此后又在60年代前半期和80年代中期两度出现创作生产的高峰,此期拍摄的十数部影片,至今在中国电影园地里熠熠生辉,使长影职工数度享受到繁荣的喜悦。这种喜悦历久足珍,在今天可能成为人们一种奢望。
  长影有几度繁荣的喜悦,也有几番痛苦的记忆。1975年春,正当彩色影片《创业》在全国倾情献映,亿万观众为影片所表现出的中国石油工人顶天立地的志气大加赞誉之时,反革命野心家江青出于她不可告人的目的,下令停印拷贝,停止向国外发行,停止宣传。扼杀影片《创业》。随后,江青控制的文化组罗织《十条罪状》,追查影片的拍摄背景,责令厂领导人和创作人员进行检查,使长影陷入困境。该片编剧张天民甘冒极大的政治风险,于7月18日给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写信,报告影片《创业》创作经过和广大观众对影片的反映,揭露江青一伙扼杀《创业》的行径,7月25日,毛主席在病中口述了对影片《创业》的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内的文艺政策。”毛主席的批示,支持了长影,使长影在江青一伙的围剿中得以生存下来,这是毛主席对“摇篮”的巨大关爱,使长影数千电影工作者永远感激难忘。毛主席如此关爱“摇篮”,长影自己更应珍爱,应不负领袖和广大观众的期望,把电影创作 生产搞得更好。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