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省情博览 |图说吉林 |走进长白山 |情系黑土地 |汽车风云 |长影时空 |吉林风情 |政府在线 |明星企业 |服务指南 |吉林分社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系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邴正在长影的辅导报告

    

                    

  一、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意义

  中央在当前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吉林省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认识这一战略机遇:党中央提出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样一个战略举措还是深谋远虑的。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为了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原有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协调的,要全面建议小康社会就要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分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的不平衡发展体现了我们发展的不全面、不协调。东部沿海以及上海、深圳、广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均GDP现在已接近5000美元,中部的贵州的人均GDP是370美元,不到上海的十五分之一。贵州去年全省的GDP是1110亿,长春市去年的GDP总值是1300多亿。这种巨大的差距典型体现了中国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协调已经达到警戒线了。振兴老工业基地一是为了缩小差距,二是寻求新的增长点。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全面的发展,仅东部的繁荣解决不了全国的发展问题。东部繁荣确实能带来一部分资金,使中央能够向中部和西部适当的倾斜,但中部和西部自身没有生产能力,这种靠扶持救济的发展方式是谈不到发展的,只能是生存。那么中部和东部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社会的链条就会断裂的,这是潜在的大问题,所以说中央下定了决心发展中、西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除旧布新的过程,从传统的工业社会进入现代、新型的工业社会,这是我们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意义。如果我们进入新型的工业社会,那就加快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面临的问题比较多。

  首先严格来讲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从40年代中期开始就为我党做贡献,始终是支持解放战争的重要工业基地。一直到新中国成立,156个大项目改革东北有58项。为我国迅速进入工业社会发挥了作用,但由于那时体制的原因,低工资、企业上交利润较多、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这三个大原因就造成了今天的后果。第一,低工资导致的后果是靠,老企业国有职工多,改革开放后多数人退了或都下岗了;第二企业上交利润,企业没有流动资金,企业要发展向中央报计划。可是等到企业设备老化、资源枯竭的时候转制了,中央也不要你的利润了,利改税了,中央不在给你投资了靠企业自己了,这时候正好断奶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到了。如果企业正红的时候采取这一政策,东北不会有今天的问题,企业都能从自己的在发展过程中找到新的产业和行业;第三,计划经济、全民所有制、大锅饭一包到底、企业办社会,这时候中央突然说开放市场,民营企业闯进来了。民营企业没有包袱,国有企业没有竞争力。所以,中央有权利有义务向东北倾斜下,解决一下国有企业下岗、退休职工的社保问题。
  其次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现在主要的增长点是三大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经济特区。如果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靠这三个经济增长点是不够的,要多增加增长点。目前看东北是最有增长潜力的。东北的基础好,城市化水平高、工业水平高,基础制造装备业水平较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基础工业,没有工业基础,国家的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尽管现在是高新技术信息时代,但产业结构是循序渐进的。下一步中国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东南沿海城市都是加工业,特点是很多产品在中国组装拿到外国去卖,没有中国自己的特点。只有东北能够形成具有从齿轮到高精尖仪器的全套系统。如果改造好了,中国会成为巨大的工业制造业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可能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点。
  第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造,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经验的重要举措。北京有计划经济优势,上海有市场经济优势,东北即无计划经济优势又无市场经济优势。东北的企业面临问题较多,卖卖不掉,关关不了。面临的是转制,如何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的问题。

  二、 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在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

  改造老工业基地的任务可以说任重道远,需要多方面的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我认为国企在于转制,不是仅仅投入资金的问题,光要钱光上项目不改体制,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因为体制不对头,所以解决不了问题。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在改制,要用市场经济的体制来改造我们现有的国有企业。转制转什么:   1、产权问题。

  国有企业为什么普遍亏损,是因为产权不明晰。什么是国有,就是中国13亿人,人人有份,人人有份就没有现实的对实现意义。名义上是国有,实际上是无有。实际上我们的国有已经转化为权利所有,部门所有。明晰产权要做到:

  ⑴解决国有企业的法人、监督人。由抽象的国有资产转为具体化的国有资产,也就是说有具体的国有资产代表人、监督人,而代表人和监督人对资产得有一定的责权利,如果没有责权利就没人对资产负责。

  ⑵解决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要多样化。清一色的国企业要改很难,要逐渐的多样化。我个人认为要先在国有企业之间实成股份制。什么叫在国有企业之间实成股份制,就是在没有民营企业参股的情况下,可以国有企业之间互相投资参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各个出资的企业都派董事来监督这个企业,否则现在的董事会是没有意义的。第二是适当的准许外资、民间资本参股。第三是国有企业职工可以参股。

  2、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我认为咱们的国企还没有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这也是造成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艰难。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按行政手段任命的,不太符合企业制度。严格讲企业是一长制,而企业的民主体现在职代表会和董事会。有股权的人是民主的,董事会一人一票。大股东说了算,这种民主就是谁钱多谁说了算。基层是工会或是职工代表大会,保护职工基本利益的。这是现代制度企业制度的要求。行政方式从企业管理中的退出,由行政管理模式转换到企业管理模式。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人事制度是首先要解决的,然后是领导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所以说这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这一刀迟早是要切的,大家必须得接受。温家宝总理这次来调研时也有“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的提法。

  3、利益分配制度。

  我们现行的工资制度就是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现在的工资还不如文革前的工资,文革前的工资平均主义还差点,因为极差大级别分得细,极差为17倍。现在呢,国家最高工资是5000元,刚参加工作的工资为600元,两者相差9倍。所以说1985年工资改革是失败的,比原来的还倒退,“官本位”就是这次工资改革造成的,所以工资体制必须改。国有企业要彻底和政府脱钩,利益分配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都解决不了。

  4、国有企业改革转制要结束企业办社会,明确企业的社会地位。

  国企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办社会,学校、医院等。国有企业本身和私企的竞争机制就不一样,再背上办社会这样一个大包袱,国企当然亏损,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了,我认为国企业肯定能盈利。

  总体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叫做有进有退。我们要防止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叫破产卖光、消灭国有,这一观点是错的。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点国有企业都没有,美国有国有,英国、日本都有国有,但经营都不算太好。所以国有是全世界性的,不光我们一个国家有。如果走国有全部变成民有这条路是极端是错的。所以说有进退,要根据实际需要。实际上国有并不意味着就亏损,一汽就不亏损,因为它抓住机遇了,它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全省的GDP三分之一是一汽的。

  第二个要防止的是盲目的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裁员。政府的口号应是什么?扩大就业。前不久有的地方政府提了一个口号 ??减员增效,各个企业都活动起来了,减完之后,政府发现自己和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减下来的人一点都没少,都在政府门前站着呢。政府的使命他忘了,政府抓的不是效益,而是社会的公正。政府的特点就是协调,让这个社会能够平衡,社会各个利益主体不冲突,否则社会就断裂。政府的任务就是努力的鼓励就业,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都得分三类,一类企业是解决挣钱的,第二类企业是解决国计民生的、让大家过日子的,第三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个社会让人都闲着,让十分之一的人干活,让十分之九的人都呆着,这个社会就要崩溃了。呆着的人就是发钱让他呆着也不行,一个社会十分之九的人闲着,那十分之一干活的就会不干,社会上没有干活的那钱从哪来。企业可以提减员增效,企业不要去当政府。

  另外要注意的是政府要退出企业。老工业基地改造重要一点是把国家投资转化为企业投资。老工业基地改造如果还是国家拿钱,我认为国家拿钱办的项目亏损是注定的。只要是企业投资就要有人负责,这笔钱要是拿出来如果要是没了,负责人是负责不了的。我讲的是产权问题,政府拿钱没产权问题,没了再管银行要。因为咱们国家无论多少银行,最后就一个中国银行,这个体制将来也得改。按市场来讲,政府要退出企业。严格来讲,即使是国企也不应直接由政府来出资,说白了即使是国企也要建立国企的董事会。进入国企的人员走出干部队伍就不能再调动了,面临的就是要么你重新考公务员,要么你跳槽到别的企业,要么你下岗。这样才能真正改活国有企业,要不然后患无穷。

  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创业、创新的问题

  振兴老工业基地关键在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所以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新的创业。东北人经历了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是东北的少数民族加上关内来的农民,用了二百年的时间把东北从一个以渔类、游牧为主的社会改造成为农业社会;第二次叫做创业者的创业,五十年代初搞建设,人们从四面八方来支援东北,把东北从一个农业社会推进为工业社会;今天我们面临的是第三次创业,把东北改造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把传统的工业社会转入新型的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的社会转为市场经济的社会。
  创业就要创新,要求我们要更新观念。日前首要的是解决三大创新的问题:   

1、观念创新。

  一个就是由自主精神代替依赖精神。随着国企的改造,国企的自主性会越来越强。以往公有制重大的毛病就是把人的依赖性增强。国企的特点是什么,只要一进入国企就是铁饭碗,当然就依赖企业。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结束了,企业就是竞争,在竞争的社会里经营不善就会被淘汰,不管多大个国企,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这个时候不用自主精神解决的话,将来生存都会成问题。

  第二个我们要解决的观念问题是由单位本位转移到个人本位。市场经济就要转移到个人本位上,市场经济要落实责、权、利,自下而上。国企的特点就是单位本位,职工认为自己是单位的一部分。我们的概念以厂为家,是非常非常的糟糕的。“为家”是什么后果,当然了爱家是对的,但千万不要认为“为家”就好了,家是什么,家是避风港。单位本位是非常要命的,单位本位使人没有自主性。依赖性哪来的,就是单位本位。你得有这个意识,一个人属与一个单位是契约关系,也就是双方签了合同,是履行合同的问题,合同履行的好我就继续在这干,合同履行的不好我可以离开这里。你得有这种想法,可能单位不要我了,可能我炒单位,随时准备着第二种职业。一个人要培养自己多样化。现在时代变了,所以我们要教育职工打破这个单位意识,要建立新型的企业意识?个人和企业是契约关系。即然契约关系就是双向的,一个是你能给我什么,第二个是我能为企业贡献什么,两个都得问一问。

  第三个要由冒险精神替代安稳精神。生活是挑战的,市场是竞争的。不敢冒险就不会有创新。创新是什么,就是撕裂原有的社会关系,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就意味着一部分人得到利益,一部分人失去利益,就是利益调整。利益调整有什么后果,那就是牺牲,所以说这就是冒险。再就是说你要想改变现行的原有体制,没有冒险精神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冒险精神,我们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等着陈旧的计划经济把国企拖垮,我们全体完蛋,逐渐国企就会萎缩掉,被新增长的民营企业逐渐替代掉,腾出空间让人家发展,我们剩下的就是卖地了,最后全部结束。

  第二条出路就是对国企进行改造,能改造成民企就改造成民企,能改造成半国半民就改造成半国半民,能改造成新的国字号企业就改变成新的国字号企业。换言之就是没有别的出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如果东北人不改,南方人就来改你。

  2、制度创新。

要想改造国企就要在制度上自己摸索,在市场范围内、在产权范围内、在现在的企业制度上、在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上、在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上,走出新的路来。   3、技术创新。

  因为经济发展要靠技术,没的先进技术经济没法发展。

  这是我们面临着的创新。要想改造老工业基地我想要在这三个创新上有所突破。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愿望。进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发展的新的机遇,同样也是我们东北我们吉林省发展的新的机遇。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去努力发展。

                        (艺术处供稿)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