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省情博览 |图说吉林 |走进长白山 |情系黑土地 |汽车风云 |长影时空 |吉林风情 |政府在线 |明星企业 |服务指南 |吉林分社
友谊天长地久
——影片《毛泽东与斯诺》导演手记


                          王学新

  在影片《毛泽东与斯诺》就要同观众见面之际,蓦然间回忆,起去年冬天拍摄的日日夜夜。我们艰辛地跋涉在陕北高原的绥德、志丹、延安、米脂、黄河壶口瀑布,在险峻崖畔、低矮的窑洞、连绵无尽的群山之巅,毛泽东主席、美国记者斯诺、美国医学博士马海德的身影映衬在彤红的沉日之中;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红军、老百姓的场面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情感都融入在直冲云霄的歌声、口号和掌声之中。
  摄制组挥师东进来到北京,马不停蹄地在北大未名册畔、亮盔甲胡同、昔日的美国大使馆、八达岭、慕田峪长城拍摄后,我们来到当年毛主席会见斯诺先生的中南海“丰泽园”拍摄。当拍到毛主席畅谈中美人民友好时,广电总局领导赵实、电影局副局长王庚年来现场看望,询问拍蹑质量与进度,传达了有关领导对民族电影的殷切希望,使3个制片单位的同志非常感动。大家表示要以精致、精细、精美的影片献给广大观众,更好地展现主人公深邃的内心世界。
  由3个国家人员组成的故事片小分队,写下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第一次赴瑞士拍摄的新纪录。在中、瑞双方大使馆和瑞士21世纪交流公司的帮助下,在阿尔卑斯雪山旁的日内瓦、伯尔尼、洛桑、卢塞恩、斯瑞堡等地,我们日以继夜地连续拍摄,完成了住宅、医院、教堂钟楼、救护车及奔驰车队行驶等镜头,再加上日前在长春拍摄棚内的戏,数千米的胶片与磁带上记录了毛泽东与斯诺的心心相印,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是一曲深情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交响乐章。
  饰演毛泽东的王雯、古月在创作中执著用功,乐于听取导演的意见。美国的乡村音乐主持人、加拿大外交官、叙利亚电子工程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语翻译、法国的电影硕士研究生、笃信佛教的明尼苏达大学生、英国伯明翰女留学生、西班牙驻华使馆的商务参赞等外国朋友热情高涨,参加了这次难忘的拍摄,他们为友谊而来,他们抒发了对毛泽东、对斯诺的尊敬和热爱。
  难忘1966年8月18日,作为文工团员的我,在天安门金水桥前见到毛主席,照片后来刊发往《人民日报》、 《解放军画报》上。数十年的拍摄历程中,在长沙、韶山、广州、上海、井冈山、福建龙岩、北京,在毛主席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驻足长望、反复思考。记得中学时我读《西行漫记》留下深刻的印象,幸运的是,1981年我在北影曾任苏菲导演的助手。从她及她丈夫、卫生部顾问马海德大夫那里听到许多关于斯诺、毛泽东的难忘往事,长期的积累为影片总体的构思打下良好的摹础。
  在《毛泽东与斯诺》拍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毛泽东、斯若特有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对真理的热爱,对人类和平、幸福和进步的永恒追求。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埃德加·斯诺纪念会上,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成员,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名嘉宾参加了研讨会和书画展,特别是黄华会长、凌青副会长、爱波斯坦、美国的戴蒙德会长、南希会长都作了精彩的讲话,他们都关注着《毛泽东与斯诺》这部影片,仔细阅读影片的专集画报,并在电影海报前合影。大家都怀着同样的心情纪念埃锦加·斯诺赴中国红都采访65周年,也都关注着中美两国关系新的发展。
  愿友谊地久天长。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