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省情博览 |图说吉林 |走进长白山 |情系黑土地 |汽车风云 |长影时空 |吉林风情 |政府在线 |明星企业 |服务指南 |吉林分社

坚守民族电影的文化身份

                   赵葆华(《电影》月刊主编)

  在学术气氛日渐稀薄,理论气氛日益淡化的今天。长影人举办这样一个学术研讨会,举办WTO与中国电影产业的这样一个论坛。这充分显示了长影人充沛的文化底蕴和宏阔的文化视野。这无疑将成为第六届长春电影节的一个理论收获和学术成果。文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远观其事。一个事物,一个文化现象的把握,要隔着一段时间才能概括,过了若干年之后,这个电影论坛的成果将会影响中国电影进程的面貌,但愿如此。
  我的发言题目就是:坚守中国电影的文化身份,坚持中国电影的文化方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呢?因为众多专家教授都是从院线市场经济角度来谈论中国的话题,我谈论这样一个话题并不是故做文化状,实际上基于一向这样的考虑,我们进入了WTO以后,中国电影确实面临着挑战,生存危机并存着,那么大家呢,更对学术界、理论界、创作界、评论界,更多的是从市场的角度、商业的角度、经济的角度、院线的角度去考查中国电影的现状和前景,去寻求中国电影的发展战略,而殊于从文化视野的角度来寻求中国电影的发展战略,从这个意义上我很赞成郑教授刚才慷慨激昂、热情扬溢的报告,我的发言可能是对他的发言的一种呼应,我刚才谈到我讲话的一个起因,是作为学者们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的补充,我们从市场角度考虑问题是正确的,是对的,但是只有市场是不够的,因为作为电影例来有两种本质,一个是经济的本质,一个是文化的本质;一个经济的力量,一个是文化的力量;一个是硬力量,一个是软力量;经济的力量、硬力量是一种产业。电影是一种工业,是个产业。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最终取中国电影绝对胜利的是它的软力量,是文化力量,是一种艺术形态,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面对好莱坞的文化大举侵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保护自己国家的电影文化主权、文化尊严,坚守自己国家的电影文化身份,刚才郑教授提到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高层论坛,一些资深人士研究文化,他说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商业形式,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商品,他认为既有发展,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呼应的一个组织团体,叫世界文化发展研究委员会,他提出,发展只是文化的一个背景,而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文化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发展那将是没有灵魂的发展,那么基于这些考虑,我想我们的电影,中国电影如果能够在加入WTO以后,能够在和好莱坞电影、国际优秀电影比拼当中繁荣起来,必需要坚守本民族的文化身份。谈到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先辈左翼电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想我们今天面对的困境,面对的挑战,不如三十年代,三十年代左翼电影面对的挑战,一方面那时候好莱坞已经走向一种顶盛,已经初具今天的超大规模,他的影片已经在世界各国风行。三十年代左翼电影一方面面对着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同时又面对着那不是一种检查了,那是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可是左翼电影在上海滩上一枝独秀,产生那些经典作品,像《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至今很多左翼电影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为什么?左翼能够生存下来,发展起来,成为左翼文化的一种辉煌,我想主要是他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守了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的文化身份,今天我们中国电影的文化身份是什么?我想这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是需要我们关注、研究、审视、总结的时候了。新中国五十年来电影发展到今天,我认为中国电影文化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电影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少有文章给予系统地总结。我个人认为,通过我们广大电影工作者的创作实践,还有我们三代领导人的论述,已经从这些得以阐述,这就是我们中国电影的文化方向,我们中国电影文化体系的第一个标志系统之一,是方向标志,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大众服务,这个问题恐怕大家认为是老生常谈,感到是一个陈旧的话题,可是我们搞创作的都知道,我认为就是创作上的失误,艺术上的失误,往往就是对常识的慢怠,其实好莱坞也有方向,好莱坞电影的方向其实就是美国精神,它是一种为商业服务,为内容服务,当然从表面上看它也是为观众服务,那么我们电影终极目标是为人民服务,构筑起民族的精神品格,这是文化方向。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文化追求。文化追求呢就是宏扬主旋律,追求多样化,这是对方向感的一个具体补充,那么我想这个主旋律就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文化精神,来构筑我们作品充沛的文化内涵,同时另一方面又满足广大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那就是多样化,风格、题材、样式、种类的多样化,这一种宏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构成了我们文化体系的文化追求。
  第三点,文化标志,就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一谈到这个问题我们青年观众觉得是一个十分可笑的事情。我愿意再重申一下,对艺术规律的慢怠,会受到艺术实践的惩罚。实际上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界的几次失误,都是在规律上认识偏颇造成的,我们从新时期初始,我们从恶梦中醒来,就是十七年来我们特别强化我们电影的教化作用,那么新时期开始我们的观众厌恶了电影的说教是正确的,要求是合理的,可是我们理论界强化电影的艺术探索也无疑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电影,像《黄土地》、《一个和八个》都很棒,但是当把这个需求推向极至的时候,把艺术片的艺术性推向极至的时候、推向探索的时候,我们的影片出现了零拷贝,电影院门口门可罗鹤,艺术的探索者就成了孤独的爬行者,造成了我们几年间电影创作上的失误。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那么我们从误区中清醒,赶上需要重视电影的如娱乐性、观赏性,于是从浮洛依德的的作品当中发现了一个理论主张:快乐原则,唯乐原则,于是在我们电影的作品的海滩上留下了一片又一片的垃圾,大家都讨厌这样的娱乐作品,我们中国电影一时间陷入了摇摆舞,这就是理论上的误区造成的。三性统一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个艺术规律应该作为生命上值得珍视的,作为艺术标准、文化标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第四点,就是文化范示。我们也有文化范示,什么是文化范示呢?就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们的电影作品应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制,这应该成为我们电影的一种范示,我们就应该拿出这样的作品,为观众提供精神食粮。我们实施精品战略,不能败坏国产电影的形象,这是我们的文化范示。
  第五点,具有文化管理,什么文化管理,我个人认为就是制片放开、院线搞活、市场规范,那么制片放开就是单片许可证的发行,调动人自为战,社会各种力量你都给单片许可证,都可以拍片,只要剧本获得通过,我想这无疑是对中国电影界来一次造血功能。还有一个就是制、发、放一条龙,影视录一体化,我们的树立大片观念,制发放一条龙在美国这样是行不通的,在美国联邦有联邦法,谢尔曼反垄断法,电影的制发放不能一体化,制片发行可以,制片发行,再加上放映已经被联邦法限制强行拆开,过去其它公司都是制发放一条龙,造成垄断,可是在美国是不可以的,而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电影,我认为这条线是可行的,我们不能照搬美国,可以做到制发放一条龙,同时也影视录一体化,构筑我们的大电影观念,做强、做大,要起规模性,因为我们电影走到今天,中国电影加入WTO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自由竞争的时代,而面对的是寡头垄断时代,好莱坞的电影已经不是自由竞争,它形成了一种多媒体综合性、跨国化,超大型投资,华纳时代美国在线是个集团,的卡母集团,新闻集团,像这些个大集团他们确实是自称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他们是规模效应,内部规模,外部规模,总之显出规模效应。所以我们也应该塑造我们的航空母舰。所以我们现在建立了几个电影集团。
  第六点,电影体系的文化影响。我们的电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它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就是文化影响,我们电影文化理想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电影的终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社会主义电影事业。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当然我们也要赚钱。我们要盈利,因为不盈利不赚钱不好看,一切都是妄谈,但这只是一种扩大再生产。而终极目标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和美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在促进中国电影事业改革的时候,进行电影创作的时候应该牢牢把握这样一个我们文化系统的一个标志,来打文化品牌。 像美国电影,美国文化有三个品牌:牛仔裤,可口可乐,好莱坞。中国文化的文化品牌是什么,中国电影文化的品牌是什么,中国的文化体系是什么。这都需要作为电影理论工作给与总结。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这样一种感觉,我本人是对电影的前景是谨慎的,积极的乐观主义者。基于以下几个考虑,第一个考虑:刚才我已经说了,不在技术,我们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体系,第二,我认为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绝佳的历史机遇,这个历史机遇是一切艺术史,文学史上记载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着一种经济转型,文化转轨的时候,文化巨变,文化昌盛时代就到来了。春秋战国,经济转型,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文化转轨,所以诸子百家,文化昌盛,孔子、墨子、韩非子、荀子、老庄,群星灿烂,至今照耀着中国精神文化的天空上,也照耀着人类精神文化的天空上,那么今天呢,依然面临着经济转轨,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经济转轨,同时也文化转型,我们既面对着这种计划经济,又面对着市场经济,还要面对着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里,给中国电影的繁荣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希望中国电影家抓住这个机遇,最后我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发言,中国银幕,谁主沉浮,我认为主沉浮的不是好莱坞电影,也不是中国电影观众,而是中国影人自身。我们应该强化自己的外部力量,经济力量,电影产业搞好,同时我们也应该强化自身的内力量,软力量,电影文化,然后让我们大家以期待、热情,迎接电影的繁荣的到来。谢谢!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