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省情博览 |图说吉林 |走进长白山 |情系黑土地 |汽车风云 |长影时空 |吉林风情 |政府在线 |明星企业 |服务指南 |吉林分社

只有传播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才会拥有无限的生机!
         ——刍议中国影视如何面对进入WTO的“机遇和挑战”之一

               曾庆瑞(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影视如何面对进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是个很大的话题,内容极其丰富。我提出来跟大家交流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是:只有传播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才会拥有无限的生机!
  大家知道,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这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虽然从美国到欧洲到世界其他许多地方,反对全球化的声浪此起彼伏,这样一个历史的过程,这样一场深刻的变化,还是在继续下来。不过,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154年前就在《共产党宣言》里睿智地预见到了的,这样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化,还伴随着世界各地民族生活、民族运动的日益觉醒,民族国家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加强。于是,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中间的西方跨国公司的扩张,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的跨国传播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强者的侵权行为和弱者的维权斗争。由此,就产生了一个十分敏感也十分紧迫的问题,即文化策略和文化安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进入WTO之后,同样摆在了我们国家的影视事业、影视产业面前,摆在了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同仁面前。
  现在,美国文化借助于它的跨国公司的强有力的市场支配地位,已经控制了大众文化产品在世界上的流通及散布过程。凭借强大的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所实现的传播媒介全球化,也已经使得它每日每时地把林林总总的媒介产品如电影、电视节目、音像制品、广告及新闻,生产出来,呈现在世界的面前,强制人们去接受。美国影视产业量只有全球的5%,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在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方面,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几乎没有对手。它的近邻加拿大首当其冲,受害最深。在加拿大,95%的电影,93%的电视剧,75%的英语电视节目和80%的书刊市场,都被美国产品所占据。法国也难幸免。在巴黎,人们收看的6个电视频道每年播放1300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1000部来自美国。影院票房,美国电影占了60%以上。据统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电视节目的输出量就比居于世界第二位的英国要高7倍。90年代,全球传输和数据处理量的80%以上都起源于美国。1998年,美国影视业及相关产业总收入高达600亿美元,取代了原来的航空器和航天器的出口,占了美国各行业出口总额的第一位。这种势头,至今还有增无已。
  今天,我们又看到了另一种情景。美国的影视事业和产业,作为一种文化,在继续向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力传播的时候,开始大举进军中国了。“狼”,真的来了!
  据媒体报道,2000年年初,美国商务代表白茜芙在洛杉矶贝佛利山庄的一席演讲,为美国影视工业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带来一片喝彩。与会的八大影片公司主管和海外发行代表更是雄心勃勃。美国电影协会主席贾克·瓦伦提满怀信心地表示,中国加入世贸后,将为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美国影视业提供难以数计的机会,其中包括影片开放进口、投资兴建影院以及跨国合作拍片等。瓦伦提这个人一向被称为美国影视工业的超级说客。为了促使美国国会通过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他曾经多次在国会发表演说。瓦伦提的亲密伙伴、美国福克斯公司的东家,也是国际传媒大亨的梅铎,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在为进军中国大陆市场而努力。今年5月,他也走到了前台,甚至开放他位于洛杉矶西区的20世纪福克斯制片厂,召开以进入中国大陆影视市场为主题的“亚洲娱乐与国际影视艺术”会议,以协助美国政府和影视界认识进入中国巨大的影视市场。美国电影协会联合会秘书长莫瑞指出,中国大陆加入WTO后,第一年从美国进口的影片将从已往的10部增加到20部,中国人一向有看电影的习惯,若以每人10元计算,便能超过20亿美元。莫瑞说,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大陆每12万2千名观众才有一家电影院;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平均每8000—18000人即有一家。因此,中国大陆开放外国影片进口后,势必兴建更多的电影院,而美国电影娱乐界不会错过这个良机。除了兴建近年盛行的连锁式电影院外,由电影票房连带产生的外围商业还有光盘、录像带、唱片、录音带、书籍以及纪念品的发行、销售,每一项产品衍生的利益都令美国电影垂涎三尺。有别于八大影片公司,一些零星的独立制片人则正在寻觅他们跟中国大陆电影界的合作方式。不久前由上海返回洛杉矶的一名先头人员表示,中国大陆本土电影制作正尝试技术性的突破,美国电影中的计算机影像合成技巧领先全球,未来这方面的合作可为美国业者提供无限商机。
  我们还可以听一听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王庚年对于形势的分析。他在2002年第1期的《电视研究》上发表《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一文说到加入WTO和广电集团化对中国电视业的影响时,指出,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下四种类型提供服务活动的总称:一是从一成员境内向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常被称为“过境提供”,如向另一成员提供卫星广播电视、中短波广播及网上广播等服务;二是在一成员境内向另一成员消费者提供服务,常被称为“境外消费”,如在境内向另一成员消费者提供广播电视服务;三是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另一成员境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常被称为“商业存在”,如在境外设立广播电视机构、制作提供广播电视节目等;四是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自然人在另一成员境内提供现场服务,常被称为“人员流动”,如节目主持人、导演、演员、编辑、记者等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在境外提供业务服务。这四种服务类型在我国广播电视领域里都存在。王庚年还指出,加入WTO以后,国外资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我国的广播电视业:通过电信、网络等信息产业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业;通过音像、电影、广告等相关产业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通过技术设备等物质产品领域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通过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等领域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业。身处这样的严峻形势中,王庚年还充满了忧患意识地告诉我们,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中国电视事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形成一定实力;在宣传管理、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电视媒体的整体实力,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同世界发达国家电视媒体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据英国《国际电视业》杂志提供的1999年全球电视100强名单,在前10名中美国占8 家,日本有1家,澳大利亚有1家。同年排名第49位的中央电视台的收入约为50亿元人民币,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168.7亿元,还比不上排名第十的一家公司37.8亿美元的收入,经济实力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现在,对于中国电视市场,国际传媒巨子们早就垂涎三尺。他们一方面加紧推销其影视产品,促进其电视节目在我国“落地”;另一方面加快了进入中国互联网等IT行业的步伐,因为我国加入WTO将开放互联网等领域。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提供商美国在线与我国联想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将分阶段投入2亿美元进军互联网业务。新闻集团早就看好中国市场,入股香港卫视,覆盖中国及亚洲;与人民日报社合作经营,又入股网通(香港)公司等。迪斯尼公司与我国海虹控股公司合作,授权海虹公司汉化经营迪斯尼网站及网上收费频道等。
  我想稍作补充的是有关这几家境外传媒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新动作的一些情况。这是山东电视台阎忠军在同一期的《电视研究》上发表《WTO电视传媒无法不面对》一文时给大家提供的一份资料:
  1. 新闻集团。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世界500强中排第371位,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新闻集团1993年从香港李嘉诚旗下购入的STARTV,目前已包括卫视中文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卫视电影台、卫视全家欢台,Channel[v]音乐台以及国家地理等各具特色的频道。STAR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智·默多克表示:“作为凤凰的主要股东,STAR对有关进展深感鼓励鼓舞。这表明凤凰卫视进入新的发展里程。”
  2. 时代华纳。前不久,美国在线(AOL)一时代华纳公司宣布一项里程碑式的协议,它的24小时中国普通话频道(CETV),将在广东省覆盖范围内的中央电视台的商业网络中播出,作为交换,中央电视台的英语频道(CCTV-9)将在时代华纳的有限电视系统中播放。此前,2001年初,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公司收购了香港华娱电视台。2001年2月经过全新改版,华娱电视台逐步实现了以家庭娱乐为主向一个具有国际视角的资讯娱乐电视台的转型。目前,华娱电视台称,在亚洲拥有约3300万用户,在中国大陆则拥有1000多万收视观众。入驻华娱是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推行中国战略的重要步骤,它填补了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在亚洲没有销售网络的空白,并借以挤进了我国的华南地区。我补充一下,现在不止华南地区了,前几天,我在北京门头沟山区一家三星级山庄宾馆开会,也看到了华娱的节目。另外,据业内人士透露,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投资1亿美元注入华娱,控制了华娱电视85%的股权,华娱几乎成了它的合资子公司。
  3. 维亚康姆。作为全球最大的传媒娱乐集团之一,维亚康姆(Viacom)旗下主要包括:拉蒙电影、MTV全球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及19家电视台、1300多家电影院。其中,MTV全球音乐电视网在亚洲拥有四个24小时播出节目的频道,而在中国向上百家有线电视频道出售MTV电视节目。其中“MTV天籁村”尽管有70%的节目都是欧美流行音乐,却以人美歌美画更美的魅力赢得了中国观众。如今,每天与观众见面60分钟的“MTV天籁村”已成为国内收视率最高的国外合作节目。它是维业康姆旗下MTV全球音乐电视频道与中国有线电视频道合作的结晶,并且已经拥有数以千万计的观众。2001年5月,维亚康姆开始把它的一档在美国儿音节目市场占有50%份额的Nickclodcon儿童频道的节目推广到中国。截至9月15日,Nickelodeon儿童节目已经在中国的130家省市电视台顺利播出。
  4. 映佳国际。美国映佳国际传播公司(encore)早在1995年就开始拓展中国电视业务。2001年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与映佳国际签订了新的五年合作协议。双方签署的新协议在巩固、改进、提高的基础上,确定了未来五年的节目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项目。映佳集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诚刚在仪式上说:“在过去的五年中,在相互尊重和互惠、对等的基础上,我们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建立了深厚持久的友好关系,通过续签协议,我们很荣幸地成为唯一与中央电视台保持10余年合作关系的西方节目公司。我相信,新协议的签署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5. 迪斯尼。2001年3月5日,美国迪斯尼公司的互联网集团与中国海虹控投(深交所0503)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中国的互联网市场。8月26日,由海虹独家经营的迪斯尼中文网站(Disney.com.cn)开通。事隔两天,迪斯尼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罗伯特·艾格来华访问。已经推出6年、覆盖全国48家电视台、拥有近1亿6千万观众的儿童节目《小神龙俱乐部》,也是迪斯尼的杰作。
  这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我想特别提请各位注意的是,在这样的跨文化传播中,美国的战略和策略是不变的,他们既谋求这样的资本的最大限度的增殖,更谋求用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来改变整个世界,让世界“美国化”。
  这样的例子,我们真可以信手拈来。
  比如,有的学者就拍摄到在贫困的非洲的贫民区里众多的男男女女们每晚争看电视剧《豪门恩怨》的令人吃惊的热烈场面。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群穷人在耳濡日染一种“美国生活方式”,从中得到一种替代性满足。然而,伴随着这种梦魇般的替代性满足所发生的,却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情景——奢华侈糜的享乐观念已经深深地浸淫到了每个观众的心中,并且不断蔓延,改变着人们先前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信条,使他们远离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
  又比如,稍加留意,人们就不难发现,现在,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孩子,已经不再愿意听妈妈给他们讲自己民族的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故事了。唐老鸭、侏罗纪、变形金刚、电子游戏,直到哈利·波特,都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已经是在“买断”未来了。
  说到哈利·波特,我们要有勇气承认,他在中国的传播真是怵目惊心的。我说怵目惊心,一方面是说,她罗琳在困境之中写出的一部巫术神魔小说在中国4个月内分别经过5—9次印刷,总码洋拿到1个多亿,好莱坞华纳兄弟公司给她拍的电影在中国一轮放映票房就拿到6000万;另一方面是说,它在我们少年儿童心灵上留下的负面影响叫人难以想象。我们的一些作家、教育家、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曾经津津乐道于《哈利·波特》的“想象力”。其实,按黑格尔老人在他的《美学》里说的,想象是一种艺术的“真正的创造”,作为心灵的活动,“它只有在积极企图涌现于意识时才算存在”,它必定“具有心灵性的内容(意蕴)”,必定“是一个伟大心灵和伟士胸襟的想象”,必定“显示出人类的最深刻最普遍的旨趣”。《哈利·波特》的想象哪有这种“积极企图”?何谈这种“心灵性的内容”?它跟“伟大心灵和佛大胸襟”以及“人类的最深刻最普遍的旨趣”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这样的想象不美!有害!哪里扯得上什么“艺术享受”!事实上,当时,种种有害的社会效果就显示出来了。《北京晚报》记者肖名焰和秦秀玲到电影院现场体验,而后采访报道说,一个4岁半的孩子看电影吓得哇哇大哭,只好提前退场。一位从事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博士就认为,10岁以下的儿童就不一定适合观看,不少恐怖镜头会在他们心里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严重的甚至会给他们今后的心理发育带来影响。遗憾的是,有人对此却颇不以为然,说什么,“那是大人把小孩估计得太低了,以为他们都是傻瓜”。还有,2月25日的《北京晚报》、26日的《扬子晚报》,都报道了甘肃兰州一位叫李颖的母亲吁吁父母们都不要带孩子去看这部影片的消息,还说她的9岁的儿子看了电影回家后吵闹着不想上学而要去学魔法,甚至等大人不在家时站在阳台上骑着一支扫把要往下“飞”,吓得李颖心惊胆战的!可是,3月2日的上海《文学报》却报道了一个儿童文作家对此的嘲弄:“也许他们会模仿,也想像哈利那样飞上天,但那是游戏式的想像,他们不会真的从楼上跳下来,这是大人的自作聪明”!
  《哈利·波特》的跨文化传播,以及无数的类似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种跨文化传播,这种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世界的大同和平等,而是意味着另一种霸权。美国前总统国家安金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失去控制》那本书里就说,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权,增强美国的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和必须实施的战略。对美国来说,在电视上播放美国的电影和连续剧以及美国式的新闻具有首要的战略意义。美国学者约翰·耶马在他1996年发表的题为《世界的美国化》一文里也指出,美国的真正武器是好莱坞的电影业、麦迪逊大街的形象设计厂和马特尔公司、可口可乐的生产线。美国制作和美国风格的影片、服装和“侮辱性的广告”成了从布琼部拉一直到符拉迪沃斯克的全球标准,这是使这一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美国化的最主要因素。
  有感到这种“霸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拉伯裔学者爱德华·赛义德提出了后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话题。世界各地研究文化帝国主义的一些学者认为,当代文化帝国主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出版媒介、影响音像产品,以文化及信息产业等形式,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进行有形无形的主宰、支配、驾驭和控制,以达到他们在军事殖民主义和重商殖民主义时期都难以达到的目的。西方学者托马斯·L·麦克菲尔就曾说过,重商殖民主义寻求廉价劳工,劳工的双手、双脚和身体被榨取挖掘,用以开发原料和制造品。而电子殖民主义寻求的是心灵,它的目的是透过眼睛、耳朵来影响那些消费了进口媒介节目的人的态度、欲望和信念,他们的生活形态、消费意愿或购买形式。观众在无意中学会了西方的社会价值和生活方式,导致了某种心智状态。电子殖民主义的目的在于变换你心智中的意象,在于使各种类型的电子进口软件对你产生长时期的影响。这真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打中了要害。
  现在,甚至可以说,美国影视已经形成了一种“媒介暴力”。这种“媒介暴力”几乎已经侵犯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塑形”霸权。这种霸权,到今天,借助于国际互联网的高科技,更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子殖民主义”。新西兰有一位信息技术专家就说,美国从全世界收集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加工成有利于本国的东西,然后再向全世界传播。正是这些信息,如同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哈瑟夫·奈所指出的,成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精神因素构成的一种“软力量”。这种“软力量”,是和经济、军事等物质因素构成的“硬力量”相匹配的,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说,20世纪就是美国文化向全球扩张的世界。什么是“文化扩张”?在国际关系学里,“文化扩张”这个词主要就是说,一个国家将它的价值观念传播或强加给其他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文化帝国主义。美国纽约州立宾汉大学教授佩查斯在他的《20世纪末的文化帝国主义》那本书里就说,西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文化生活的系统的渗透和控制,以达到重塑被压迫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使之服从帝国主义阶段的利益和目的。这就是文化帝国主义。
  这是我们尤其需要加以警惕的。
  我们怎么办?
  我今天不是来提供什么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的。那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的工程。那是政府行为,我没有能力去做,甚至也不能在这里说三道四,但是,我可以在这里向在座的朋友们,向我们的国人,呼唤一种精神,提出一种倡议,那就是,亮出维护民族文化权利的旗帜来!
  我想,我们大家都已经看到了,现在,面对着美国文化的大举渗透,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积极的反渗透的抵制措施。比如,在加拿大,这种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文化跨国传播中的侵权行为和维权斗争,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那时,当美国娱乐圈明星、美国的价值观充斥着加拿大的广播的时候,许多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加拿大人就呼吁政府采取措施,抑制美国思想文化的入侵。为了制定一项有效的政策,加拿大政府于1928年成立一个由约翰·爱尔德公爵负责的调查广播事业的皇家委员会。委员会于第二年提出报告,指出加拿大人有着一个共同的观念,加拿大的电台听众需要加拿大的广播。报告提醒政府注意那些对加拿大民族构成威胁和破坏作用的外国(主要是美国)广播节目,指出:“不断收听这些外国节目极易使国内青年人适应非加拿大的理想与观念”。1936年,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成立。它“直言不讳地维护文化主权”,是加拿大对美国文化入侵的认真抵坑。1952年,加拿大广播公司又在蒙特利尔和多伦多建立两家电视台,本意就是要使加拿大邻近美国的边陲地带不受美国电视台的影响,并宣扬和繁荣加拿大的民族文化。鉴于随后建立的加拿大私营电视台以追逐利润为目标而和美国电视台里应外合,加拿大广播电视和电信委员会又规定,本国国营电视台晚6点到午夜12点的节目中,加拿大内容应占60%,私营电视的比例则为50%,虽然,这一规定并没有认真执行,在电视戏剧等节目中加、外的比例甚至到了1:25的地步,但加拿大政府的努力并没有松懈下来。为了鼓励加拿大广播公司制作高质量的节目,政府一直坚持提供发展基金,加以扶植。又比如法国,1992年9月正式开播的第五频道文化台,就以大量提高文化和教育性质的节目为主旨。与此同时,外交事务署还要求它的第五套节目向世界各地播出法语节目。19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协和广场上,法国著名演员德迪帕约和阿兰·德隆从片盒中拽出一部美国电影的拷贝,当后当众销毁。这是法国电影人对电影诞生100周年的纪念。法国极地公司执行总经理阿雷德·米诺在1999年召开的亚欧文化产业和文化国际会议上更进一步谈到了自我保护的问题,说到,考虑音像业的全球化问题,必须把电视业发展成为一个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民族价值观念的文化产业。法国国家最高视听委员会还召开了法国电视一台、法国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等六家台的总经理和文艺台台长的代表会议,目的是加强节目的道德观念,改进电视节目的质量。事实上,从1948年开始,法国财政法里就明确规定:法国电影工业享受电影扶植基金的支持。90年代以来,这笔基金的总额一直保持在每年12-17亿法郎之间。这使得法国电影产业始终保持了元气,而没有被好莱坞吞噬。欧洲一些国家,正在通过限额或多边协议以避免美国文化成为主导文化,消除美国文化中不良成分对本国文化的恶劣影响。还比如,在柬埔褰,洪森首相公开发表讲话,指出他的国家现在“通过传媒自觉自愿地接受了文化殖民主义”,批评了金边各电视台在晚8点到11点的这段时间里充斥外国广告、电影和电视剧的现象,责成国家电视台进行协调,务必使各电视台在晚上黄金时间播放高棉文化艺术节目。在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还曾召集电影界巨头到总统府开会,要求他们把暴力镜头从菲律宾电影中清除出去。在越南,政府也表示,希望通过整顿文化市场来彻底堵住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弘扬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还有一件事情也是令人鼓舞的。那就是2001年的世界电影的动人景观。我指的是,世界上的电影如何依托于他们的民族文化和好莱坞作了勇敢的对抗。按照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世界电影回顾》摄制组的报道,这一年,在亚洲伊朗的《巴兰》、《非洲点滴》,尼泊尔的《家族》,韩国的《朋友》、《八月照像馆》、《美术馆边的动物园》、《记忆中的风琴》、《白兰》,泰国的《素里约泰》,都为民族文化的独立和尊严进行了艰难的奋斗。而在欧洲,波兰的《君在何处》,捷克的《深蓝的世界》,法国的《暗流》、《狼族盟约》、《天使爱美丽》,德、英、法合作的《决战中的较量》,意大利的《面包与郁金香》、《儿子的房间》,都开始了电影人重整河山的光荣梦想;英语国家和拉美呢,澳大利亚的《梦断花都》,爱尔兰的《伯士托监狱的男孩》,加拿大的《柏油天使》,甚至借用英语的全球优势,反攻了美国与国际电影市场;巴西的《在父亲的左边》也证明,拉美电影并没有死。这都是当今文化跨国传播中维护民族文化权利斗争的凯歌!
  大家知道,联合国大会曾经通过决定并成立了世界文化和发展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起草的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十大行动纲领提出,必须协助各国制定保存其文化价值和种族遗产而不是摧毁它们的新的大力开发战略;提出各国传媒的专业人员进行某种形式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在尊重表达自由的同时保护自己的人民免受暴力与色情的毒害;并认为,文化权利与人权一样,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保护,应该有一份《国际文化行动守则》来裁决严重侵犯文化权利的行为。大家还知道,成立这个委员会、产生这个行动纲领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就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美国文化的跨国传播侵犯了别的国家的民族的文化权利,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地掀起了反对美国文化的侵权行为维护自己民族文化权利的斗争。
  另外,大家还知道,鲁珀特·默多克1982年创办了一个在整个欧洲播出的商业频道——空中电视台。出于对媒介商业化的警觉以及担心美国风格的、低级粗俗的节目可能会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欧洲议会通过了由青年、文化、教育、新闻和体育委员会提出的一项决议,呼吁欧洲国家共同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和颇具侵略性的美国节目。决议特别要求培育“共同体水准”的广播法规。这个问题向欧洲领导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他们试图估价私有化的电视可能对潜在的3.5亿电视观众产生的影响,而广告商不可避免地打算将1983年的43亿美元广告支出增加到2000年的大约200亿美元。该委员会在一年以后用报告的形式对此作出了回答。在题为《欧洲电视的现实与趋势:观点与选择》的报告中,讨论了跨国界电视的文化意义,回顾并检讨了欧盟成员国电视体制的现状以及对其进行管理的法规。欧洲议会继续对该委员会施加压力,并在1984年通过了另一项决议,要求制定全欧洲范围的法规,同时签署了一份报告对过度的商业化和最终的所有权集中问题提出了警告。同年,该委员会还出版了绿皮书《关于广播共同市场的建立,特别是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1989年,欧盟公布了《无国界电视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的目的是在成员国内统一和规范广播电视法规。它要求,娱乐广播播出时间的绝大部分必须通过可行和合适的方式留给欧洲原创节目,这并不包括新闻、体育、赛事、游戏、广告和电子版节目。欧盟强行规定了有关播出内容的最低标准,但成员国可以制定超出这些最低标准的规则水准。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要求成员国确保广播电视机构为“欧洲作品”预留出大部分播出时间。该条款旨在确保50%或50%以上的播出时间免受国外(非欧盟国家)节目的竞争。第二,实施了旨在激励欧洲电视剧节目制作的配额制,要求广播电视机构将其播出时间的10%乃至更高的比例,或将其节目预算的10%预留给“独立广播电视机构”的制作者创作欧洲作品。到1993年底,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已经通过了这项立法。由于欧盟各成员国都执行《无国界电视指导原则》,欧盟委员会已经开始有关运作,检查该指导原则各项主要条款的执行和遵守情况,包括节目配额在内。《无国界电视指导原则》的目标在于保护欧洲作品的播出时间,并从中得到经济利益。该指导原则试图促进和加速单一市场的发展。这个《指导原则》后来经过不断修订,到1997年通过了它的修正案。
  还有,今年4月12日,上海合作组织的6个成员国,即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6个国家的文化部长,在北京饭店会议厅签署、发布了一个《联合声明》,其中的第一条就说:“各方一致主张,在全球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提倡各种文明和平共处,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影视事业、影视产业怎么办?
  我们别无选择,就是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说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说过,那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非常庞大而又十分艰巨的工程。我们需要在很多方面花大力气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我们要对影视文化观念作一些必要的适当的调整;要在影视文化传播机制运作层面上尽快建立与世界影视工业接轨的市场运行体制;要在市场研究、影视片创作、制作及发行的所有运营环节中体现出浓郁的国际化特点;甚至于,探讨最现代的艺术语言的运用;还有,研究和把握国内市场;等等。这中间,“走出去”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们要“走出去”和让别人“走进来”,其实就是一个参与影视业的跨文化传播的竞争的问题。
  这个问题,电视尤其是电视剧比电影形势还要严峻。现在,制约市场的因素首先是播出台数量的减少。号称3000家电视台的时代早已过去。到2000年,我国登记在册的电视台只有354家。这就意味着需求量发生了变化。再有,就是购买力的限制。根据中央电视台的调查,2001年,全国电视广告的总额在300亿元左右。其中,用来做节目的份额大约是30%多一点,也就是100亿元左右。这100个亿里,用来购买电视剧的比例,大约是25%,也就是说,全国电视剧的购买市场,也就是25个亿左右。如果这25个亿用来购买已经在上一年制作好了的电视剧,那上一年,即2000年,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计财司的统计,总计摄制完成的电视剧是1074部14781集。要是算当年,即2001年,数字也相当可观,也高达851部13621集。如果算上有的播出台还要用相当的播出时间购买往年已经播出过的电视剧重播,或者,用较低的价格购买别的大台首轮播出之后的二轮、三轮剧目播出,那新剧的14781集,或者13621集,肯定不能全部卖出,必定有相当的数量被迫压库。比如北京电视台,这是我国北方地区电视剧播出的一个大台。2000年,他们审看了8000集电视剧,其中只有112部作品的总共2587集进入播出线,大量的作品不在购买之列。还有,就是播出台购片价格走低,和市场机制不健全,也影响了电视剧投资的回报,挫伤了投资的积极性,资本投入减少又意味着未来市场的萧条。比如北京电视台,他们在2000年制定的购片价格标准就是比较低的。其最高限价是:6频道一档剧即国产精品剧,每集6万元;6频道二档剧,每集3.5万元;21频道“红星剧场”剧即国产娱乐剧,每集4万元;21频道“女性剧场”剧即午间剧,每集2万元;27频道“晚间剧场”剧即引进剧加国产剧,每集2.2万元;27频道“青春偶像剧场”即引进剧加国产精品剧重播,每集2万元;即使殊殊情况单独报批,改变市场购销状况的力量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广播电台像播出电影录音剪辑那样再消化一部分,加上VCD、DVD市场再卖掉一些,一个走向萧条的市场还是无情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我们怎么办?出路之一,应该就是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实事求是地说,就价格而言,我们的产品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大家知道,在美国,电视网最高的广告价格每10秒钟可以卖到200万美元。而我们的电视剧,迄今为止,卖得最好的是《水浒传》,总计42集大约1700分钟也只卖了250万美元,价格便宜得很。2001年12月31日的《中国文化报》也发过一条消息,说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燕访美归来向记者透露,她们把国产电影、电视剧作成的系列VCD,在海外热销,业绩不俗。前任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也对报界说过,国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海外市场也很好。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电影、电视剧产品怎么样走出去?拿什么样的作品去参与跨文化传播的竞争。这其实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即使只说电影、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文本,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当然也要在叙事形态以至于叙事语言技巧上作出很大的努力,比如,早年美国买电视剧《三国演义》和近年买电视剧《太平天国》都要重编重剪,我们就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但是,这里面的关键,还是我们的一个又一个的电影、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文本,一定要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
  今年8月1日的《参考消息》上发表了他们的两位记者喻菲和温新年从阿富汗发回的一篇报道,说的是那个饱经20多年战火摧残的国家现在拯救历史文物的情况。他们说,在千疮百孔的喀布尔国家博物馆大门上高悬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这两位记者告诉我们说:“如今,恢复和平的阿富汗人认识到:重建国家必须重塑灵魂。”看了这个报道,我很受触动。当时我就想,这正是我们的影视作品走向世界所必须牢记的一条真理。真的,只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民族和国家才活着。我们也是这样。
  说到传播民族文化,我们又不能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
  上个月的20日,《当代电影》杂志社和中国电影评论家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一个“中国电影新世纪新导演研讨会”,对推出处女作的21位导演的新电影作品作了一番理性的思考。与会专家就认为,这些新作虽然都把目光投注到了社会和社会中的人上面,都有一定的社会指向意义,但还是过分在意影像,多从表面做文章,而没有从平凡人生中提炼出大的深刻的东西来,没有像《那山那人那狗》那样有一些“容易被外国观众认可的文化底蕴”。这说明,我们这些导演新人还不意识到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性。这是叫人十分担忧的。
  来长春之前,一位电影界的朋友请我帮她看了一个电影剧本,她想和一位年轻的导演把它拍出来,拿到国际上去争一争。这个本子是根据6年前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获奖的一篇小说改的,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吃奶的孩子,冒充一个外出打工的乡下人的妻子,来到一个偏僻的小镇上,住进了那乡下人母亲的家。喂孩子吃奶的时候,光天化日里,她大胆地把自己的一对硕大的乳房暴露在这个十分封闭的小镇上的男女老少的眼前。乡邮员顿生邪念,住在对门回家过暑假的大学生心旌摇动,还有这样那样的男人,全都魂不守舍了,生命的本能,性的冲动,全都搅翻了,像冒泡一样折腾起来了。就连邻居家一个4岁的小男孩,也乘她睡着了午觉的时候解开了她的衣裳。说真的,我一看,就劝她不要拍。这倒不是暴不暴露乳房的问题。我对这位朋友讲,在外国人面前展览我们的落后,已经不合时宜了。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那些年,我们有的电影工作者带着红高梁、黄土地、大红灯笼底下妻妾成群等等文化现象,走出国门,让那些对中国、对中华民族文化十分陌生的外国人大开了眼界,于是闯进了他们的电影视野,也拿回了一些奖杯和获奖证书。但是,当我们引以为荣的时候,我们是付出了代价的。没办法,那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白的历史时刻。我记得,我教的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有一个地级市电视台的朋友,到北京闯荡,做了一个策划文案,想拍一个系列专题片叫什么《中国小脚女人》。据说,光这个策划,就打动了北美一个国家某个制片商的心,说是愿意出价6000万买下来。当然,这个节目后来没有做出来。
  我们承认,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里,精华和糟粕是同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十分清醒地看到,我们要向世界传播的是民族和国家文化的精华,是它优秀的方面。向世界展览落后、出卖糟粕、推销陈规陋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些东西,不代表我们民族,不代表我们国家。还要传播这些东西,人家也会反感的。
  我这里不能不提到刘晓庆的一部电视剧《逃之恋》。这倒不是说今天她犯法进了监狱我们搞什么墙倒众人推。这个话题,两年多了,我上课、开会发言、写文章、出书,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我今天还要讲一次。刘晓庆主演的《逃之恋》,说的是当年蔡锷将军和小凤仙的故事,然而,刘晓庆把这个故事糟蹋得不像话了。1999年9月5日的美国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批评她说,刘晓庆所扮演的小凤仙,“造型艳俗,举止浪荡,言语放纵,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性’,而那些青楼女子极具暗示性、挑逗性的对话更让人不忍卒听。”而那首由刘晓庆亲自演唱的片尾曲“《我的小乖乖》更堪称是一曲妓女挑逗客人的‘黄色小调’。”这样一些“充斥剧中”的“大量对青楼女子生活极尽铺陈、渲染的各种镜头”,让人看了“目瞪口呆”。
  我最早看到这篇批评文章就觉得,我们有些同胞真的是不知道外面的人想看我们的什么东西了,她们总以为别人不喜欢看我们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其实不然。
  我还想说到一个例子。就在半个月前,8月9日的《中国文化报》上报道了一件发人深省的事情。原来,今年5月17日,这家报纸的《环球文化》周刊第一版以《流动的紫禁城》为题,报道了著名服装师胡晓丹将为他新推出的服饰展“盛世中华——流动的紫禁城”选拔300名入围模特进京培训的消息。胡晓丹将从这300名入围的模特中选出150名模特,参加为期两年由全国妇联、中国对外友协联合主办的“盛世中华——流动的紫禁城”世界巡演系列活动。7月15日在北京、成都、昆明、大连等12个城市启动这一工作之后,选拔活动十分热烈。光北京一个报名点,就有1316名选手报名。从超级名模到海外留学生,从13岁的孩子到63岁的老人,场面之感人,热情之高涨,都令人深深感动。然而,如火如荼的参选气氛,铺天盖地的报名人数,却和胡晓丹心中冷静的期盼,合意者的廖廖无几,形成了强烈的反差。8月5日那一天,有记者到北京长富宫饭店二楼会议室旁听了一次初选面试,竟也无限感叹。为什么?记者观察到,那瞒目修长靓丽的青春女孩,98%的人身高都在175cm到180cm之间,95%的模特三围符合标准,她们100%都参加过专门的模特培训,其中不乏在各项模特大赛上获得十佳甚至季军、亚军的著名模特。然而,她们千篇一律的“马艳丽式”的叉腰和扭胯,数量惊人的“人造”黄毛和沧桑发或者男孩般的超短发,还一个个都滔滔不绝地自述她们频繁的商业演出的经历,给人留下了一种浮躁而缺少底蕴的印象。记者写下的感受竟是:“很难想像旗袍穿在她们身上能够形成一种和谐和统一的美。从很多应试者的脸上,记者完全品味不到东方女人的味道,她们太新潮、太摩登、太洋派了。”记者看到,胡晓丹非常失望。胡晓丹认为,“中国女人的美丽是温和内敛、含蓄高雅的,其极致美中还包含着独特的性格魅力;温柔含蓄而又不缺乏坚毅果敢,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赋予她们的最珍贵的礼物,中国女性的美丽中蕴涵了一种经过历史文化锤炼的人格美,人们常常从中感受到一种从内到外的优雅。这种魅力不是靠‘妆面’修饰出来的,是从内到外的美,古人曾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形容之。”然而,“他心目中渴望寻找的纯朴、端庄、典雅、含蓄的中国美人,在现代社会的某种致命熏陶中,似乎变得形象模糊起来”了。
  这件事,也许我费的口舌多了一些,但是,说说它,是我觉得对于我们的电影、电视工作者有好处。这些事情都告诉我们,世界之所以青睐于中国,那是因为世界钟情于我们国家优秀的民族文化。只有传播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才会拥有无限的生机。
  想想这些年我们的多种多样的民族艺术,在北美,在欧洲,在亚非拉的许多地方,造成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文化热潮,自豪之余,我们真的应该明白,这就是传播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结果。
  其实,我们的影视作品也有很好的例子。大家所熟知的《那山那人那狗》就很能启迪我们的理智,廊清我们的蒙昧。大家知道,潇湘厂和北影厂合拍的这部电影在国内票房挺惨的。可在日本,大不一样。从2001年4月在日本上映,到2002年中国春节前后,一直受到日本观众的热烈追棒,在日本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到一年,竟取得近4亿日元的票房收入,大大超出了各方的预期。同时,还在日本电影界举行的一系列评奖活动中频频获奖,在“日本电影笔会奖”、“电影旬报奖”、“银幕奖”的评选中,都名列外国电影十佳前列。今年2月7日,有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每日电影奖”在东京举行颁奖典礼,这部电影,又在和包括美国大片在内的众多影片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位列外国电影最佳十部影片第一位,一举夺得“最佳作品奖”,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日本获得这一殊荣。
  这部电影为什么在日本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呢?显然,除了其中的景致、音乐以及自然环境吸引观众外,山村邮递员的生活以及中国山村普通人家的父子情感和家庭情结,深深打动了日本观众。尤其是,这些东西,与当今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父子情感淡漠、家庭观念淡薄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说明,中国电影只要主题和内容能引起海外观众的共鸣,一样具有很大的市场。
  据报道,这部电影在不久前的韩国电影周、新加坡和印尼的电影展上也很受欢迎,也很轰动。
  到新加坡和印尼参加当地举办的中国电影展的影片还有《真情三人行》、《紫日》、《法官妈妈》、《刮痧》、《一代天娇——成吉思汗》、《黑眼睛》、《开往春天的地铁》等。这也都是传播了民族的优秀文化的。
  这不仅是我们眼见到的现实,也不仅是我们从这现实中得到的一种感悟。我甚至觉得,这是在跨文化传播中面对西方文化、美国影视产品的文化侵权而要维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权利的各国的一条必由之路。
  正因为如此,我们还看到了,在2001年的世界电影里,亚太地区各国的电影人都是依傍着自己绚烂而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回答了好莱坞的霸权的。这也许算得上是“穷人的电影”,少有豪华的布景、大牌的影星,也没有出神入化的数码科技,更没有巨资用作包装炒作,但是,亚洲电影始终关注底层民众的疾苦,传达草根阶层的追求和意愿,电影人为民族文化的独立和尊严作了艰苦的奋斗。如前所述,就是欧洲,甚至北美的加拿大和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的英语国家,也都为保卫民族文化而和好莱坞抗争。而他们用以抗争的武器,就是自己民族的文化。
  这样的抗争也许是充满了悲壮的意味的。然而,这是电影人还有电视人的一种对于自己民族的“忠诚”和“感情”。我在这里要提到两位普通的文化人写下的一段话。他们叫徐波和陈林。这两位文化人在为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民族主义研究学术译丛》写的《代序言》——《全球化、现代化、与民族主义:现实与悖论》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现代国家里,人们的生老病死、上学求职、一切公私事务,都离不开民族国家建立的种种组织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能够比对自己的民族国家的忠诚还要强烈的感情呢?还有什么有比民族感情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填补人们的心灵呢?”
  面对这种“忠诚”和“感情”,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文化人,我愿意和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