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省情博览 |图说吉林 |走进长白山 |情系黑土地 |汽车风云 |长影时空 |吉林风情 |政府在线 |明星企业 |服务指南 |吉林分社

技术主义冲击下的中国电影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美国电影作为世界电影工业的一个主导性的工业力量,走上了一条技术主义道路。最近,应该说美国电影技术的质量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而且技术对电影本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我说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技术不仅决定着艺术、技术,而且甚至决定了电影市场和电影趣味,它培养了世界性的观众趣味,就是对高科技电影的热爱,甚至是疯狂地热爱。大家对《星球大战》、《指环王》、《哈利·波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对虚拟对象、虚似环境的那种认同感,可以说对中国电影有很多影响。比如刚才张局长也在介绍,中国有几大电影集团,北京的、上海的,都建立了数字电影中心,引进了数字技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数字设备达到了与世界相同的水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技术的改造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中国的电影。我们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各种基金、各种渠道去支持我们走技术改造的道路。但这种得不到产业支持的数字工作站,当它没有足够的产品的数量、市场的积累来稳定它的时候,过三五年就会被淘汰。这样一些设备除非我们国家将来无限制地注入资金,无限制地改造它,说到根本,我觉得现在技术主义对中国电影的冲击是极其巨大的,包括我们进口电影。
  目前,我们中国电影走技术主义道路基本走不通。走不通的理由是,现在中国电影的产业基础没有健全,所以我在我的发言中提出,现在中国电影当务之急就是去完成自己的产业改造。产业改造我觉得有几个含义。第一,确确实实地正确认识中国电影产业的产业属性,要尊重电影产业的产业属性。昨天有一个记者采访时我讲:中国电影目前在整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当中,它的位置没有得到非常足够的重视,虽然也是很重视,但没有得到非常足够的重视。因为电影产业对于美国来说,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它就意识到,它不仅对于国民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基础,而且还传播美国文化,对美国的政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电影产业实际上在美国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一直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作为一个战略棋子来重视的。现在我们只注重电影怎么样能不亏本,怎么样能不赔钱,怎么样能够勉强一年拍80部电影,但是没有足够地重视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的重要性,同时在传播文化上的重要性。我觉得现在没有把电影产业放在一个非常战略性的高度来理解,还是把电影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宣传品来对待的时候多,所以我们在进行改革。对电影产业的政策、环境,包括我们的法规环境,目前搞电影的人都认为不够完善,包括我们各种各样的检查方式。我们需要一个非常理性的产业政策,既符合电影的产业特点。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产业,我们对它还有文化上的规定和要求。这样把它结合起来,制定一个完善的产业政策,这是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完全解决。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没有一个电影产业规划。我始终在讲,我不知道我们广电总局是不是做了,但是从我现在看到的情况,就是我们有题材规划,有剧本规划,但是我没有看到一个关于中国电影产业的五年或者十年规划。这个五年十年规划,我们究竟要分阶段分步骤,达到什么样的指标,我们在体制上怎样进行改革,分几步走,这个过程我觉得没有完全完成。所以我有时候是极端地提出,什么时候中国电影不搞现在意义上的剧本规划、题材规划,而搞一个产业规划,因为剧本只有在产业规划的前提之下才能决定什么样的剧本真的是符合中国电影工业发展需要的一个剧本,既有政治要求,同时又有产业要求。现在我们评剧本,没有市场,没有观众,我们拿来一个剧本,这个剧本写得还不错,文字挺好,故事也还可以,人物也还可以,但是我们不会想,这个剧本将来拍电影给谁看,如果一连拍30部这样的电影,中国的电影工业是不是还有前途,我们不会这样去考虑,我们单独就剧本谈剧本,作为一个电影工业来说,是不可以这样去讨论剧本的。那么我想这是一个规划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怎样进行产业改革。产业改革在我看来,核心竞争力是电影、是影片,换言之是内容。只有电影的这个核心竞争力建构起来了,才会有发行院线的繁荣,才会有放映的繁荣,才会有附属产品的繁荣,才会有连动产品的繁荣,才会有主题公园各种娱乐产品的繁荣。大家知道好莱坞,好莱坞首先是有电影这个核心竞争力,才会带动所有的附属产业,现在我们中国电影的改革,刚才张局长也谈到了中国今年的电影院线改革,应该说是作了非常大的举动,而且确实有些成效,但是现在的院线也比较多。全中国原来有60多条院线,据说,现在是十来条院线,所谓十来条跨省院线也是非常小区域的跨省院线。实际上在美国,十来条主流院线,就已经覆盖了。那么将来肯定是要慢慢过渡的,中国这样的一个市场,也是目前这个电影量,有个四五条全国性的,纵向电影院线,它就可以了,因为没有多少电影可发行,你一年能发行的只有几十部电影。在这个情况之下,也就是说中国的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影片内容没有解决,发行院线,我现在经常开玩笑,我说现在都要求你们把柜台建好了,把连锁店建好了,把商店盖得漂亮了,但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非常有限。现在我们每年生产80多部电影,但是真正电影院线愿意投入商业发行放映的电影,在这80多部国产片中的数量可能不到三分之一,而再加上我们进口限制的,20部以内的进口电影,那么一共全国能够发行的就四五十部电影,你建多少院线,你建多少电影院,其中包括多厅电影院,说一个建七厅的电影院,可是这个七厅电影院,如果是四十部电影,一年发行,它一个月就不能换电影,那么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首先是要提高影片的核心竞争力,而提高影片核心竞争力,关键就是要把电影产业当作一个工业产业来设计,而这个工业产品,当然是在符合政策法规,符合我们这个社会文化,道德取向的前提之下,一定要按照市场的方式来细分市场,来细分产品。我有时候也想,我们国家有电影基金,而且我们投入生产电影的数量也很多,说能不能把这些资金,除了投入一些主旋律电影,因为我们是政府行为,除了支持一部能表达政府政策需要的一部分电影之外,能够多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作为商业基金的投入,去支持电影,甚至我可以补贴投入,去培育市场,因为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萎缩,不是一年能够挽回的,需要好几年的培育,那么这个培育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政府的方式,也可以把我们的电影用基金,通过一个民间渠道,去支持这一类电影的运作,来慢慢培育这个市场,那么有了市场才会有技术创新,才会有艺术创新,才会有所有的文化创新。没有市场的支持,其实我的感觉,我们这十年中国电影的创新动力严重削弱,中国电影的整个创新动力是不够的,虽然每年还是有几部电影很好,但是一半以上的电影没有创新动力,那么这个其实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市场来支撑它,这个情况下,我就觉得提高影片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才会带动相关的,跟电影有关的附属产业的发展。
  最后一点就是,电影体制改革。因为我们现在的电影体制问题和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的电影企业,它的行政干预的因素大大高于市场干预的因素,当我们说市场不是检验一切问题的办法,我们一定会有政府行为去管理它;如果说这些管理不尊重市场,那么电影工业是没有前途的。从文化来讲,我个人理解,我们要走现实道路,来进入本土市场,中国电影实际上包括商业电影,我们现在看到的像冯小刚的喜剧片,其实他利用的就是一个本土现实文化,不管是今年的《大腕》,各种广告,各种中国现在面临的泡沫经济面临的状况用喜剧的方式展现出来,在中国这样的本土市场上,有很大的票房,虽然有很多人在批评他,但是在这四五年来的中国电影市场上,他的电影票房一直在市场前三名之列,那么这个问题必需研究,其中涉及到很多问题,包括建构的品牌问题,他的喜剧利用本土资源问题,这个不细讲。我觉得应该重视他,不是说他代表了中国电影的多高的成就,只是说他对中国电影工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个案。我们要走传统文化的道路,去进亚洲、亚太市场和华语文化市场,因为在整个亚洲地区,因为中华文化有着一个非常优厚,悠久的和共同的一个纽带。电视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验。我们要走这样的一个文化道路去进入亚洲市场。另外,可能就要走东方文化的道路,去进入欧美市场。其实这三个市场是不一样的,对文化的需要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东方文化是相对西方文化而言的,也就是说,我要提供西方文化当中所需要的东方文化,补充对他们来说缺少的东西进行进入,采取不同的策略,进入不同的市场,这样来制定我们的电影文化发展规则。这样,我们就会培育起一个市场,而且不一定培育起本土市场,因为我理解有三类市场,一个是我们大陆的本土市场,还有一个就是华文化市场,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澳门这样的地区,也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这样一些大量华人很多的地区,也包括像韩国、日本这样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地区;这是第二类市场,最后一类市场就是欧美的文化市场,那么可以分步骤地进入这样一些市场,通过市场培育,得到市场支撑,中国电影才会有技术上的改造。其实包括韩国电影,日本电影这些年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经验,大家看到的韩国电影,虽然它在语言上可以说是非常时尚,非常现代了,但是它并没有追求,去走高技术大制作,这样一条道路,多数电影而且现在非常有影响的电影都没有走这样一条道路,这说明一个问题,这说明东方文化确实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点,其实像《星球大战》、像《指环王》应该说在中国并没有像在美国那样引起那么大的振动,但是这个趋势也正在改变,大家知道现在在城市里面,大城市里面,年轻一代人由于受到媒介文化的影响,他们已经越来越认同于这种技术文化,过去其实中国大家都知道,包括《星球大战》一开始进入中国,大家并不感兴趣,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包括在中学的这一代孩子,已经被好莱坞培养起趣味来了,所以说,如果我们中国电影还不能够尽快地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在未来的五年的保护期当中,产业自身还不完善起来,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失去的市场就很难再挽回,因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观众,电影观众在一代一代的换代,因为年轻一代的观众越来越好莱坞化,他们越来越习惯于好莱坞提供给他们的视觉经验。因此,对于我们中国电影来说,我觉得这个危机怎么估价都不过份,因此虽然我们现在改革,但是我觉得改革的步伐,尤其是产业化的这样的一个步伐,我觉得可能和我们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局势还不完全相称。我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因为自己作为一个学者,可能看问题的方法不一样,从个人来说,非常希望中国电影能够在进入新世纪未来几年之内,能够真正地像我们领导讲的,夯实我们的产业基础,真正地加入全球竞争。谢谢!

 

| 分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