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长白山
 
 
 
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满族面具被发现
新华社记者 周长庆

  吉林省一青年学者最近首次发现一批满族面具图谱,并据此绘制出近百个面具。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民族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的权威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不仅填补了我国北方面具文化的空白,而且为研究世界北方人类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和中国东北古文化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这些面具是今年35岁的满族学专家王松林发现的。他是吉林省政府公务员、中国作协会员,多年来业余抢救、挖掘满族文化并卓有成效,至今已经有10余部专著问世,是我国满学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1998年7月以来,王松林先后四次到满族发祥地之一的黑龙江省宁安市,以其真诚打动了80岁高龄的满族文化传承人、民间故事家傅英仁,得到了老人祖传和收集的136个满族面具图谱和26个图腾柱图绘,其中大部分是满族“萨满”(萨满教中神人之间的沟通者,即民间所谓“大神”)祭祀和满族民间“玛虎”(假面)舞蹈所用图谱,每个面具都有满语神名和传说故事。
  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些面具是上古时期北方各民族共同信奉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而东北亚的萨满教是世界萨满教的主要发源地。萨满面具因属于宗教用品,具有神圣的权威性、神秘性和保守性,只在“萨满”中代代相传,并多在用后焚毁或埋掉,因此极少留存,再加上建国后作为封建迷信毁掉一批,过去认为满族面具已基本绝迹了。
  为了尽早将满族面具艺术再现给世人,王松林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将近百个面具图谱一一整理绘制在萨满祭祀所用的重要法器“神鼓”之上。这些满族面具造型艺术十分发达,具有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神秘粗野、稚美可掬、色彩明快等特点,与南方的“傩戏”等面具文化风格迥异,有起自身独特的已经和审美价值。王松林与傅英仁合著的研究专著《满族面具新发现》一书已于近日在长春出版。
  这批满族面具的发现引起海内外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而且,认为是“弥足珍贵的北方民族文化遗物”,是“难得的北方民间又一绝艺”,为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美术、戏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启示,开启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国际萨满教研究会中国唯一的科学委员、吉林省民族研究所富育光研究员说:“多年来我国北方面具在各民族中虽然有零星发现,但这么集中而且大量的征得,是少有的喜事。这些珍品确是弥足珍贵的满族文化遗产,是多年难以见到的稀世之宝!”美国、瑞士、韩国、日本等国专家、艺术家称之为“本世纪末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观”。(完)


| 分社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