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长白山
 
 
 
“百草之王”人参早在商代就被发现
新华社记者 周长庆

  被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以其显著的治病效果和滋补作用久为世人青睐。然而人参的发现和应用究竟始于什么年代,已难以考证得十分准确了。据去年出版的《中国人参文化》一书揭示,人参在我国发现和应用的历史已至少有三千年,这比传统看法提前了五百到一千年。
  《中国人参文化》是由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孙文采教授主编、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论述“人参文化”的专著。据这本书揭示,我国早在殷商时代(公元前16世纪至前1066年)就已发现和应用人参了。
  我国是人参宗主国和主产国,过去,一些人根据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的《范子计然》一书有“人参出上党,状类人形者善”的描述认定,人参在我国应用已有2500年历史。但大多数人以我国最早的药学典籍《神农百草经》(大约成书于公元2世纪)为据,认为人参应用史为两千年。
   《神农百草经》第一次明确提出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的功效。
  据专家介绍,历史上人参之“参”字的写法大约有10种, 对其解释也各有不同,这是人参应用史研究的关键。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参”是形声字,说“参”即天上的“商(参)星”,后世多从此说。
  孙文采教授经过研究否定了这些说法。他在商代末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发现,“参”字有多种字形,但运用汉字六书知识分析,此字都是上下结构,上部以三个人参果形状,象征着人参的地上部分;其下部或者是一个跪着的人形象征人参的根部类似人形;或者在其前面加上三撇表示人参的须根。孙教授说,这充分表明人参的“参”字,是我国古代人民在认识了人参这种植物的特性基础上,创造的一个独体象形字,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形声字,更和天上的“参(商)星”毫不相干。后来汉字中繁体的“参”字还有象形的影子,简化后即现在所用的“参”字也没有完全脱离象形的痕迹。
  他以青铜器铭文“参父乙”拓片为例分析说,商代人可能发现了人参的药效和滋补作用,才能把“参”字刻在这种祭祀用的酒器上以示珍重。他推测,商代的帝王贵族,很可能以已经懂得炮制人参酒保养自己了。
  孙文采对人参之“参”字的独特解释和发现,得到了一些权威人士的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勤先生评价说:“以参为象形字,发前人所未发,自成一说,实在是创见。”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高明认为:“(孙文采)对`参'字的铨释,很有意义……提出此乃人参之象形字,不仅新颖而有道理。……这说明人参这一珍贵药材,在我国可追溯到商代,比过去的看法可向前推延千有余年。”
  现代医学已证明,人参具有大补元气、扶正固本、抗疲劳、抗缺氧、抗癌等多种功效。几千年来各国学者对人参的实用研究成果显著,但是对人参的发展史以及历史上人参文化演进更迭等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大量的资料散见于成千上百种古籍之中。
   孙文采十几年来致力于人参文化的研究,写成了33万字的《中国人参文化》一书。
  在《中国人参文化》一书中,孙文采还澄清了历史上“上党人参”是否是今天的人参的问题。他为此两次到太行山区专程考查,并从六方面认定上党人参是真的人参。国际知名的人参专家、吉林农业大学李向高教授说:“这对解决当前学术争论,有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完)


| 分社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