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长白山
 
 
 
长白山生态环境建设形象设计
新华社记者  周长庆

        序   言

  早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就已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迫切的任务。”而事实上,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人为外来物种引进等原因,环境状况仍在不断恶化,物种仍在不断消失。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组织全球5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著名科学家,共同合作,起草了一份《全球多样化评估》报告。报告中说,世界上共有1300至1400万个物种,其中13%(约175万种)已经得到科学上的描述,被列入“编目”。由于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破坏性,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这些已列入编目的物种中,至少有5400种动物和4000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机。世界著名智囊库“罗马俱乐部”不久前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报告,指出人类在“封闭的地球体系里自以为是的做法”,正造成“地球污染、粮食短缺、人口老化、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份报告为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我国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三位,但高等植物维管束植物中十分之一即2800种已经濒危或受到威胁,动物的消失或濒危更是有目共睹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爱护我们的唯一家园,就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自然保护区是环境建设特别是生物物种保护的关键,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生态环境建设概况及现状

  1.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职能、成绩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跨两市州(白山、延边),纵贯三县(抚松、长白、安图),南北长79.5公里,东西宽47公里,总面积196465公顷。它是我国建立最早、面积最大、地位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1960年4月18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下达文件,决定建立“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当时划定面积是23.675万公顷,分为“绝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几经变动,形成现在的格局。1986年长白山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1961年成立的长白山保护区管理局,作为保护区日常管理机构,以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己任,并从事科研、科普和利用工作。
  自成立以来,他们始终把保护管理好区内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作为首要任务。火灾是森林的大敌,保护局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护林防火方针,取得了建区以来没有发生重大  森林火灾的好成绩,多次受到国家和吉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科研工作是保护区重要工作之一。长白山保护局不仅多次接待、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科学考察活动、承办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而且局科研所还对长白山进行了长期的、比较全面的科学研究。他们多次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和森林资源分布、生物生态及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等研究工作,摸清了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情况,完成了森林植物、珍贵动物、森林昆虫种类调查、长白松物侯观察等20多项科学研究。
  他们编辑出版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论文集》、《长白山动植物名录》、《长白山鸟类志》,与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合编了《长白山植物药志》,还创办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季刊。
  1986年保护局建成长白山自然博物馆并对外开放,此外在接待教学实习、引进生物种源、科学普及等方面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保护局充分利用长白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现在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多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有上千万元。这不仅弥补了保护经费的不足,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达到了以旅游促进保护的目的。

  2.联合国确定长白山为国际“人与生物圈”研究基地

  长白山是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和巨大的“生物基因库”,有保存完整的野生植物区系和特有的动物区系,共有植物2424种,其中特有植物100多种,24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和213种省级保护植物;还有野生脊椎动物有500多种,无脊椎动物千种以上,其中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特产动物150种。
  长白山作为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1980年3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成为我国首批加入这个网络的三个保护区之一。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存在着正常生命活动的部分,大约包括从海平面下10公里到地面以上10公里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存在着各种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存在着构成生态系统的四个要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联合国确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已将世界200多个自然保护区纳入这个网络,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研究和监测基地。

  3.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起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长白林区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物种基因库”,对全人类的意义和作用更是难以估计。
  建国以来,由于忽视对生态屏障的保护,对长白山森林集中砍伐、采育失调、森林大面积减少,导致长白山区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减弱,给长白山以及东北三省更广阔的区域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研究表明,由于长白山森林面积的减少,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了吉林省西部干旱地区的出现,东部山区一些河流年均降水量减少。东北三省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增加。水土流失还导致下游水库泥沙的增加,如丰满水库设计寿命是1000年,由于上述原因,寿命将缩短到300多年。由于森林被大面积采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越来越小,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就是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80年代初还不时可见的大中型动物,近几年也濒临绝迹。在保护区内滥采松籽、搞“小秋收”,还切断了森林中许多禽兽的食物链,给长白山生物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灾难。滥砍盗伐、滥采乱挖等非法活动也十分猖獗,直接破坏了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少数药用价值为人所知的、引人注目的、形态奇特的物种如瓶尔小草、草苁蓉、高山罂粟等,也已濒临灭绝。此外,由于不受重视和科研滞后,许多可以恢复的生态环境,如天池公路两侧高山苔原的植被,也没有得到恢复。
  由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科学规划或不依法办事、管理不善,已经给生态和环境保护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像长白山高山植被遭到践踏,某些群落受到人为干扰,影响自然演替的正常进行,难以恢复;一些珍稀植物的花果、种子被采摘,影响繁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等。再就是由于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特别是为旅游而修路、搞建筑,对环境的破坏更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破坏活动,是由于管理无序造成的,许多“长官项目”或“三无
工程”,没有经过严格审批就草草上马,破坏了环境,也给旅游业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很脆弱,恶化趋势仍未遏制,具体表现在周边地区森林采育比例严重失调,林业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压力相当大;区内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趋于严重;特别是长白山北坡,垃圾、污水、粪便等,已使“三江之源”的天池和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造成污染。由于不适当的建设,环境和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近年来长白山山洪爆发、河流改道,大批树木死亡或被冲走。
  自然保护是为了利用,可持续地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为了人类能长久的利用长白山资源,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应把长白山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尤其应注重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长白山生态环境建设未来形象设计

  1.指导思想、奋斗目标

  长白山不仅是我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长白山的生态环境状况如何,对我省东部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甚至对我国东北地区和东北亚也有很大影响。因此,这里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超出地区和国界的重要意义。长白山未来生态环境建设形象,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图们江地区开发和全省的重要生态屏障”。
  --“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1981年推出的一部具有国际影响的文件《保护地球》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改进人类的生活,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环境和发展委员会1987年则将它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生存能力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最广泛的定义是:“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它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但有两点是最基本的,即:第一,强调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但这种权利应坚持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行使,而不应凭借利用技术和投资来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第二,强调现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意识到给予后代人平等的机会,而不应一味片面而自私地追求眼前的发展与消费,而毫不留情地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换言之,如何以最小的环境损失换取最大的经济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5年6月22日,江泽民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后,为保护局题词时指出:“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为人类造福”。应该遵照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按照客观规律,把长白山建成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区。在目前的状况下,应该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使多年来超量采伐的森林得到休养生息。与此同时,彻底贯彻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吉林省人大关于“五年禁猎”的有关规定,使长白山重新成为“百兽乐园”、“百鸟乐园”。
  --“生态旅游区示范区”
  长白山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世界公认的“森林、冰雪、海洋”三大旅游资源中,长白山就占了两项。这不仅是吉林省旅游业振兴的希望,也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国内那些开发较早的风景名胜区相比,长白山旅游以“美在原始、贵在自然”为特色,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具有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是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北坡60公里的旅游路段内,海拔高差1500米之内,可以连续清晰地观赏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等五个明显差异的景观带,浓缩了从北温带到北极地区几千公里的生物景观,堪称“典型的自然综合体”,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此外,这里还有光怪陆离的火山地貌、刀斧未入的原始森林、高山之颠的长白山天池、飞流直下的长白瀑布、热气腾腾的聚龙温泉、五彩缤纷的高山苔原、白雪茫茫的林海雪原、瞬息万变的风雨云雾、数不清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这些都是长白山开展生态旅游的丰
富资源。
  二是有知名度:长白山是“东北第一名山,其神圣、神秘、神奇,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影响和知名度”。1995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中国山水风光游”时,又把长白山作为全国五大汇合点之一。1998年,长白山又被列为国家级旅游景点。
  三是经济优势:由于开发历史较晚,长白山周边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尤其第三产业不发达。长白山旅游业的开展,促进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仅以保护局局址所在的安图县二道镇为例,80年代初,这里人口只有3万多,工商企业只有20来家。随着长白山旅游业的不断开发,该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工商企业已达上千家。城镇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繁华的小城镇,农民人均收入由几十元上升为1300多元,人口也增加了一倍。特别是经省政府批准,二道镇变为省级开发区--安图长白山旅游经济区以来,更是促进了长白山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紧靠北坡山门的白河林业局黄松蒲林场,户数不到二百,
但依靠旅游接待等第三产业,已由生产型转为旅游服务型,家庭存款超过300万元;林场还每年向林业局上交利润300多万元。上述巨变,除了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大气候的影响外,主要得益于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
  四有稳定增长的客源: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1997年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报告表明,海外游客对中国旅游资源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三大方面,以观光度假、休闲游览为主要旅游目的的旅游者,对中国山水风光的兴趣最高,达到64.1%。长白山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山水风光,以及这里独特的满族、朝鲜族民俗风情,使长白山对韩国、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在方兴未艾的国内旅游热中,长白山更是大有作为。
  五是有联合国组织和周边国家的支持: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工业发展组织支持的国际合作开发项目“图们江工程”的首选项目之一。联合国和东北亚有关国家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开通从韩国束草、日本,经过朝鲜或俄罗斯,到达中国珲春至长白山的旅游线路。经过共同努力,长白山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长白山开展生态旅游,既也上述优势和可能性,又有必要性。一方面,它可以把保护、科研、教育和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生物圈保护区的多功能作用;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先决条件。只有开展生态旅游,才能使环境不至于遭到严重破坏,才能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法律上,1988年12月颁布实施的《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必须坚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主,旅游服从保护的原则”。旅游开发必须服从于保护、立足于保护;与保护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保护,即保护第一、旅游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定点、定线、定时、定量”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将旅游活动严格控制在规划区内的旅游景点和线路上,使旅游活动不超过自然破坏的临界值。
  如何把旅游对环境的破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是一个值得长期关心和研究的课题。协调保护与旅游的关系能使自然保护搞好,动植物资源、景观得到维护、恢复,有怡人的环境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可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相反,保护搞得不好,环境遭到破坏,旅游业就会慢慢失去吸引力。
  针对旅游对环境保护的“两重性”,要求我们把旅游对保护的负作用控制到最低甚至消失。这样才能趋利去弊,扬长避短,促进保护,形成“旅游促进保护,保护推动旅游”的良性循环。
  --“图们江地区开发和全省的重要生态屏障”
  绵延千里的长白山及其余脉,是东北三省相当一部分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屏障,是东北地区发达的农业和密集的工业的摇篮,是人民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的依托。因此,从全局利益考虑,必须把长白山的生态效益放在首位,保护好这个重要生态屏障不被破坏,这是长白山区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战略任务。  长白山区不仅有丰富的地上地下宝藏,而且这里茂密的原始森林可以保持水土,更可以调节气候、雨量,有利于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长白山作为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三江之源”,更是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母亲之山”。专家认为,如果没有长白山这个生态屏障,松辽大平原根本不可能成为我国的重点商品粮基地。如果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东北亚上亿人口的生存环境就就出现大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合作开发的图们江地区,也有赖于长白山。长白山国际旅游业本身就是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长白山为图们江地区开发提供了生态屏障。保护了长白山保护区及周边环境特别是林业资源,就保护了长白山的主体,保护了东北亚相当一部分地区工农业赖以繁荣发展的生态环境。

  长白山生态建设目标:

  近期(到2005年):长白山成为在东北亚和图们江地区最有影响的旅游区。长白山旅游区内的有碍环保的非法建筑清理完毕;停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全部及时运往保护区外处理。
  中期(到2010年):长白山成为在亚洲东部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旅游区,并带动延边州、白山市乃至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区的北坡和西坡的生态旅游全面展开,并基本达到环保要求;与此同时,南坡旅游初步开展。
  远期(2020年):长白山成为世界级生态旅游区,极大地促进吉林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此相适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生态建设成为中国风景名胜区中的样板和世界的示范区。

2.重点项目总体布局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96.5平方公里,按其功能,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部分。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环境保护等活动,要按照不同区域的作用,照章办事,绝不能乱来。
  核心区分布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5.3%,这里保留了大面积的天然林,是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繁衍、生长的好场所。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域,除保护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巡护、定位观测研究和定期资源普查外,禁止其它人为活动,使其自然发展,作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始对照地。在核心区,绝对不允许旅游开发,也不允许游人进入。
  缓冲区占长白山保护区总面积的10.2%,是核心区的缓冲地带,这里也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但因教学和科研目的,经过保护局批准,可进入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采集标本。
  实验区多分布在距离村屯较近、人为活动较多的地方,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5%。它既为核心区外围设立了一道屏障,又为科研、教学、旅游等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实验区是长白山保护区开展旅游业的主要基地,也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科普教育基地。经有关部门批准,这里可开展繁殖、培育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探索和研究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增殖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以及开展科普性参观、旅游、夏令营等活动。

  3.措施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投入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自然保护
  区特别是森林类型保护区作用的认识。据研究表明,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要大大超过其本身的价值。经济学家计算,投资于发展卫生事业而综合经济效益是220%,发展教育事业的经济效益和413%,而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是600%。可见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同时并举是可取的。
  应该看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作决定性的作用。森林资源的价值体现出了木材、多样生物之外,还有一个无比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生态效益,如果折合成货币单位,国际公认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木材价值的20倍至30倍。
  --像防火责任制一样,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对长白山的
  环境生态保护,除长白山保护局负有直接责任外,地方政府、周边林业局等也应负有重要责任。他们主要是管好村民和林场职工,制止他们到保护区中去干违法的事情。同时,各有关方面应形成合力,加大打击进入保护区“滥采乱挖”“滥捕乱猎”等非法活动的力度。
  --按照国家和吉林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整体规划,依法办事。任
  何领导不得乱批条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出发,擅自进行违法建设。要严格遵循“保护区内游览、保护区外服务”的原则,不在保护区内新建旅游宾馆等接待设施,其它必要的旅游辅助性设施建设也必须符合保护区有关法规。旅游开发方案要经过严格地科学论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要急功近利和见利忘义,不要以牺牲环境和生态资源来求得暂时的经济效益。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投入。
  要贯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指导思想,对已被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加紧综合治理。恢复高山苔原带等破坏的景观区和保护区。现有驻区单位要模范遵守保护区的法律法规,把环境放在首位。污染排放尽快达标,不破坏和污染环境。

  总之,长白山是吉林省东部的主要生态屏障,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是带动地方经济经济的重要因素。在21世纪,要高度重视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把长白山生态旅游业开展起来,把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好。


| 分社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