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长白山
 
 
 
长白山区农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增强
新华社记者 马扬 周长庆

  过去只懂得“靠山吃山”、一味向大自然索取的长白山区的农民,日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山秃了,水土就会流失,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只有让荒山全绿起来,我们才能得到更多、更长久的回报。”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七道江村青年农民张奎指着他承包的一片荒山,道出了长白山区农民的心声。
  39岁的张奎对山区环境恶化的危害有深刻体会。1997年,几场大雨将他承包的责任田前的一座荒山冲得泥石俱下,泥石甚至堵塞了道路,冲进了田地。那些日子,天天路过山脚的张奎内心很痛苦,既为大山,也为自己。第二年春天,他主动要求承包了这座荒山,从此起早贪黑地上山植树。三年时间里,他在这座占地40多亩多的荒山上种植了上万棵杨树、红松、核桃、李子、苹果,树下栽种了白瓜子、天麻。山绿了水清了,绝迹多年的野兔、山鸡也回来了。
  张奎为自己算了一笔帐:按一棵树产半米木料计算,15年后,他至少可以收入20万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两不误。在他带动下,村里其它几座低质林和荒山也被人承包下来,种植了各种经济林和经济作物。春天一到,山山花海、坡坡绿浪。
  目前,“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对农民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自觉学科技、搞生态经济开发已经成了长白山区农民的新时尚。购买哪些新技术图书、看中央电视台的农业频道以及《人与自然》等节目,成了大家交谈时最流行的话题。
  在长白山区,农民们自发建起的大大小小的“保护区”、“生态沟”到处开花,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能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想要富先种树”、“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万代”的观念都已开始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吉林省共保护性地开发沟系75万公顷。其中放养林蛙25亿只,种植中药材216公顷,林下栽培人参1565公顷,基本上形成了以沟系承包、租赁发展种植业、养植业、采集业和以造林地内开展林粮、林药、林果间作为主的森林资源综合开发的生态经济框架,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发展后劲。(完)


| 分社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