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长白山
 
 
 
豆蔻年华 “冰心”一片
      --前“冰上皇后”陈露的真实故事
新华社记者 周长庆

  成功和失利交替,辉煌与平凡并存,欢乐和痛苦同在,暄闹与寂寞轮转。冰上运动17载,堪称陈露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她获得了很多奖牌、奖杯,其中分量最重的,是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金牌、银牌各一枚,以及在两届冬季奥运会获得的两枚铜牌。
  随着长野冬奥会圣火的熄灭,陈露17年运动员生涯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将圣洁的“冰上之梦”深藏在记忆里,这位前世界“冰上皇后”平静地告别过去,在大洋彼岸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尽管没能拿到梦寐以求的长野冬奥会金牌,但22岁的陈露以青春为代价,为祖国在世界花样滑冰界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同时用心血铸造了一个玉洁冰清的“冰之魂”,谱写了一曲强者之歌。

  (小标题)花样滑冰一直是欧美人的运动,陈露圆了中国人的“冰上之梦”

  就像中国人喜欢乒乓球、日本人喜欢相扑一样,欧美人对花样滑冰的喜爱如醉如痴,这项运动的开展也非常普及,花样滑冰共有三大项:单人滑、双人滑、冰上舞蹈。其中单人滑项目的男、女冠军分别被誉为“冰上王子”、“冰上皇后”。
  由于历史原因,花样滑冰一直是西方选手、特别是欧美人的天下。然而,陈露的崛起,却开始打破西方人独霸花样冰坛的局面世界著名滑冰教练桑德拉·白齐克在自己所著的《冰之魂》一书中,为陈露的一张童年照片这样注解:“和北美、欧洲选手不同,中国的陈露生长在花样滑冰历史很短的国家,是冰上之梦把陈露根植于这块她原本陌生的土壤。”
  “也许是继承了我们俩的体育天赋,露露这孩子天生是搞花样滑冰的料。她四岁半就缠着我要学滑冰,我从邻居家给她借来一双小冰鞋,第一次带她上冰,没想到她刚刚扶着围栏走了几步就会自己滑了。 露露只学了几天,就比别的孩子几个月滑得还好。”谈起女儿,陈喜勤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和骄傲。如果说陈露是匹“千里马”,那么识才的“伯乐”就是她的启蒙教练李露。但陈露最终成为世界滑冰明星,主要得益于李明珠。在两人长达14年之久的合作中,陈露因遇这个名师而成材,李明珠也因
这个得意弟子而扬名。
  陈露的崛起,为我国在世界花样滑冰项目争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1992年2月,陈露在第十六届冬奥会上,以纯熟的表演和潇洒的难度跳跃获女子单人滑第六名。中国人从此在世界花样冰坛占有一席 之地;1992年3月,在美国奥克兰世锦赛上,她战胜了冬奥会铜牌得主克·里根和全美冠军哈罗林等名将,获女子单人滑第三名,终于在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场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陈露自此进入世界花样滑冰明星行列;在1994年2月利勒哈默尔第17届冬奥会上,18岁的陈露获得花样滑冰铜牌,从而改写了我国在冬奥会该项目上没有奖牌的历史。
  由于在世界比赛中多次获第三,她在家排行老三,又是属龙的,所以陈露自封绰号“陈三龙”。这条“龙”的事业颠峰,是在1995年3月11日。她在英国伯明翰登上了“冰上皇后”的宝座。她不仅技术动作难度高,而且表演柔美舒展,风格独特,充满东方韵味,从而征服了各种肤色的观众和西方国际裁判。她是继日本的伊藤绿和佐藤友香之后,第三个获得女子单人滑项目世界冠军的亚洲选手。
国际花样滑冰界权威人士认为,花样滑冰是体育和艺术完美结合的运动,两者缺一不可。陈露摘取世锦赛单人滑桂冠,这是中国选手在该领域中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她既有难度动作,艺术表演又比较完美,在当代女子单人滑发展上最具代表性。

   (小标题)长野冬奥会,陈露以“蝴蝶”造型为自己运动员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998年2月20日晚。日本长野。
  第18届冬奥会花样滑冰最后一块金牌决战赛场。
  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优美音乐伴奏下,陈露滑行在洁白的冰面上。她滑得非常流畅,非常投入,五种三周跳均顺利完成,并在冰面上完美地再现了令人回肠荡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爱情的甜蜜、相思的痛苦、抗婚、化蝶……陈露把表演和滑冰结合得十分完美,东方式的婉约、缠绵、抒情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感染力。当她以一个优美的蝴蝶造型结束全套动作时,全场爆发出雷鸣
般的掌声,如雨点般落下的鲜花几乎将她淹没。
  掌声和鲜花是给这个经历了严重挫折和失败、摔倒了又奋力爬起来的中国姑娘的。陈露喜极而泣,她匍匐在冰面上,久久地亲吻着脚下的冰面,任凭泪水尽情地流淌……虽然她最终只获得铜牌,但她也是个胜利者,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块铜牌的“含金量”不亚于金牌。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中国长春市,陈露的妈妈崔燕也在电视前嚎啕大哭。崔燕说:“我并不是看她滑得好拿第三而哭,而是想起这一年来露露受的这些挫折。这孩子太争气了,为自己、为父母、也为国家争气。她证明了自己,她是个强者!”
  获得女子单人滑冠军的是16岁的美国选手利平斯基,她以其高难度的旋转、跳跃和欢快、活泼的少女风格,战胜了获第二名的美籍华裔选手关颖珊和陈露,成为新一代奥林匹克“冰上皇后”。人们承认,这两位年轻的美国选手表演确实出色,但陈露的表现独具东方美魅力,也非常优秀。
  比赛结束以后,国际滑联主席兴奋地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女子单人滑项目裁判长对陈露说:“Lu Chen,我很少落泪。今晚,我哭了,太感动了,我想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回到驻地,教练刘洪云仍处于激动状态,他流着眼泪,一遍又一遍地看陈露表演的录像。他佩服弟子战胜了自己,他为陈露的成绩由衷高兴。
  1995年,陈露在影片《末代皇帝》具有东方特色的主题曲的伴奏下,将世界锦标赛冠军从欧美运动员手里夺了过来。这届奥运会,她又选择了中国名曲《梁祝》作为伴奏音乐。1997年6月初,国家请加拿大花样滑冰教练桑德拉·白齐克为陈露编排新的动作,陈露为此专程去了加拿大,和他一起花了五天时间选择音乐,并用了一周时间编排。
  陈露坚信:优秀的民族音乐也是优秀的世界音乐,在国际赛场上一定会打动观众和裁判。最初,她想选择电影《白毛女》主题曲,桑 德拉也认为不错,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曲子太悲愤了。这时,陈露又把《梁祝》拿给他,并向他大概地讲述了梁祝的爱情故事。桑德拉惊叹:“这首音乐太美了,日本观众能接受,相信西方人也能听得懂。”回忆比赛的情景,陈露说:“第一天短节目,我得了第四,成绩
不错,我对自己充满信心。第二天上场后,我暗下决心:我要发挥出全部的潜力,为自己的滑冰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梁祝》乐曲一响起,我马上融入音乐的境界,随着音乐,我自己像是曲子里的主人公,有快乐的时光,有同命运艰苦的搏斗,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陈露成功了,她“化”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小标题)“陈露炒教练鱿鱼”内幕:为了圆“奥运梦”,陈露不得不和业师李明珠分手

  1997年初,体育界爆出一个大新闻,这就是花样滑冰世界冠军陈露与为她执教十四年的教练李明珠分手。有的报刊说“陈露翅膀硬了,炒了教练鱿鱼”,有的说“陈露因奖金分配不均而和教练闹掰了”……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西方一位先哲如是说。陈露可能不知道亚里斯多德的这句名言,但对于她来说,滑冰就是“最高真理”。为此,她去年初不得不与李明珠分手,宁可承受某些舆论的不公待遇和极大的社会压力。
  对于这些沸沸扬扬的社会舆论,陈露一直保持沉默,没有为自己辩解。她退役后,在笔者的一再追问下,她和家人才首次透露了与李明珠教练分手的真相。
  陈露说:“说我因为钱和李老师分手,或者说我翅膀硬了不要教练,这样说对我的人格是一种极大的侮辱。要真是为了钱,我在95年获世界冠军后,可以风光风光地急流勇退去参加职业队,可以轻松
地挣很多钱。但那时我坚持不退役,目的就是为了奥运会。”
  据透露,在国家体委派李明珠带陈露在美国和加拿大训练的几年间,李明珠业余时间就在洛杉矶的冰场兼职,教美国小孩儿学花样滑 冰,但开始的两年没有耽误陈露上课。陈露说:“李老师也不容易,她毕竟自己有家庭,丈夫孩子都来了美国,要在这里生活下去,她业余教课我可以理解。但从96年开始,她业余兼职开始占用我的训练时间,因此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在我身上。那时我每天应该上四堂课,而她有时只给我上一堂,而占用那三堂课的时间教美国小孩儿。由于训练不系统,长期下去,我在奥运会上就不会有好结果。”
  不能正常上课,陈露非常着急,而在外国训练又只有她们俩人。没办法,陈露就在电话里向父母哭诉。陈喜勤夫妇为此自费去了一趟 美国,看到陈露和30多个美国小孩放在一起练滑冰,她的正常训练确实没法保证。回来后,他们把情况向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后来国家体委派人去考察,也认为这样下去陈露的前程就毁了,这才把陈露从美国领了回来。后来李明珠发传真给国家体委,自己也不干了。
回忆过去,陈露非常感伤,以至潸然泪下:“我和李老师在一起,风风雨雨走过很多年,取得了世界冠军这样的成绩,相当不容易,我从心里感谢李老师。但后来情况确实变了,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僵,如果不换教练,我就没有希望,这几年就白白浪费了。因为我之所以不退役还在坚持练,就是为了在长野奥运会上拿到好成绩,这是我多年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那时很多朋友劝我:‘你干嘛呀,都把你整这样了,你还在这硬挺什么呀,干脆出国深造或在国内上学,干点别的不一样吗?’但我觉得我还有这个能力,而且等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奥运会,说什么我也得去参加!”陈喜勤说:“陈露和李明珠分手确实不是因为经济问题。因为奖金问题国家是有政策的,体委早有明文规定,获奖后奖金的50%归运动员和其他有功人员,所以不存在陈露与李明珠争奖金的问题。”

  (小标题)从“走麦城”到“过五关”,陈露经受了从颠峰到深渊的痛苦,但她终于重新站立起来

  世界上很少有常胜将军。英雄也有失败时,英雄有时也会流泪。但是,面对挫折,真正的英雄能正视现实,愈挫愈奋,重新崛起。1997年,对于陈露来说,是永生难忘的一年。这年3月,由于训练不系统、伤病困扰、换教练风波等原因,陈露在世锦赛上名次仅列第二十五,没能直接拿到长野冬奥会的“入场券”。
  从世界冠军、亚军到第二十五名,这是一段多么“遥远”的距离。陈露深深地体验了从颠峰跌入深渊的痛苦。
  但她太热爱滑冰了。为了重新回到赛场上,特别是要参加梦寐以求的长野冬奥会,也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走麦城”的陈露连闯“五关”,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第一关是信心关。陈露回忆说:“说实话,从高峰跌到低谷,使我在自信心方面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一度失望。”去年从世锦赛回来后,由于训练不系统,陈露的表现起伏很大,有时可以成功地做出20多个三周跳,有时只能做出几个;有时在做了一个漂亮的三周跳之后,接着跳非常简单的一周跳居然会站不稳、打趔趄。看着身边一个个年龄比她小得多的队员,各种技术动作做得比自己还漂亮,陈露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非常烦躁,甚至和前来看望自己的父母发脾气。
  但“奥运之梦”在支撑着她。国家体委领导及新任教练刘洪云,还有她父母、朋友都给了她很多鼓励和支持。伍绍祖在大年三十晚上特意把陈露接回家里吃饺子,袁伟民在训练和生活上对她无微不至地关心。陈露终于重建了自信心。
  第二关是社会压力关。当时外界舆论对陈露有很重的压力。除了一些报刊大做“陈露炒教练鱿鱼”之类的文章外,那段时间,很多人也说“陈露没戏了”、“陈露不行了”。
  陈露说:“有些事记者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与我正面交谈过,就写了很多文章,这是很不公平的。但那时我没有精力为自己去辩解, 也不想去说,只是心里在想:只要我去拼,拼赢了,什么话也不用说,大家自然而然就知道谁对谁错。我要用行动去证明我还行!”“当然,这种社会压力非常大,尽管自己尽量不去想它,但不可能一点也不受影响、看到今天这个报纸这么说,明天那个杂志又那个写,我心里确实挺难受的。但我既然还想参加奥运会,就得忍受压力、痛苦,那时真是非常非常的艰难。”陈露眼圈又红了。
  就是后来,陈露拿到奥运会“入场券”后,舆论界也认为她在冬奥会上不仅夺牌无望,就是进入前六名也很难。陈露不服气,她分析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和实力最强的利平斯基、关颖珊相比,我的表现力略强,脚伤可以咬牙坚持,技术上的不足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弥补,如果不出意外,可以一搏,也有望拿牌儿。”
  陈露总结说:“这一段也算是人生的一个经历吧。从今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生挫折,我相信都会应付得来,都能顶得住,因为对我来说,不会有什么比这段时间更艰难的、压力更大的。”第三关是体重关。一名顶尖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身体不能超重。1997年初,身高1米61的陈露体重最高时达60公斤,这样的体重夺牌肯定无望。陈露的减肥成了一个最大的难题。由于不能依靠 药物减肥,唯一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少吃饭、少喝水、多运动。为此,国家体委安排了三个教授专门为陈露安排食谱。
  去年一年,陈露几乎全都在减肥中度过。一边要长期持续地减掉身体里多余的水分和脂肪,一边还得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有时她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有时还不能吃饭,最惨的一天她不仅没吃一口饭、就连水也才喝了四口。减肥引起生活紊乱和心慌,陈露晚上难以入睡,有时只好趴着睡觉。陈喜勤夫妻去北京看望陈露,亲眼看到孩子在一周内只吃了五顿饭,可才减下一公斤分量。还看到陈露穿着降体重服
长跑训练之后,运动鞋能哗哗倒出水来。看到这些,他俩心疼坏了。那段时间,陈露的体重已经成了“国际性话题”。人们一打电话,或见了陈露的第一句话就是“体重多少”。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陈露的体重终于减到49公斤,整整比原来瘦了一圈。后来很多朋友都来问陈露减肥的“秘诀”,弄得她感慨万分。
  第四关是伤病关。多年的高强度训练,使陈露右脚落下了疲劳性骨折的伤病,周围软组织还有损伤,发作起来钻心地疼。每次训练,上课时间为两个小时,而用于克服伤病的时间又要花去一个小时。课前,需要用绷带绕住右脚脚面、脚底和髁骨;下课以后,还要用冰袋敷脚,以减轻伤病。令陈露感动的是,国家体委科研所的李旭坤,每天无论陈露训练到多晚,都毫无怨言地等着给她按摩脚伤。
  第五关是训练关。95、96两年,陈露技术如火纯青,名次上始终保持世界前三名。去年成绩滑到低谷后,陈露感叹地说:“世界冠军的头衔居然转瞬即逝,当你想重新去夺得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正站在起点上。”
  1997年5月,在来自哈尔滨市的新教练刘洪云的帮助下,陈露开始耽误很久的系统训练。她练得很苦很苦,除了白天的冰上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外,晚上还得加上一次冰。这段漫长、寂寞、难捱的日子,陈露坚强地挺了过来。在去年10月在奥地利举行的“卡尔沙杯”花样滑冰比赛上,陈露背水一战,发挥出色,以第一名的成绩,登上了开往长野奥运会的“末班车”。

  (小标题)回首当年陈露“无怨无悔”她说将来离不开酷爱的冰场

  冬奥会比赛前,陈露和几个好朋友说:“比赛完了咱们要狂欢一个星期。”但真的赛完了她们又没有这个心思了,觉得累得不行,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但这个愿望也难以实现:领导接见、记者采访、朋友会面、办理手续……回到了长春的家里,陈露的日程也排得满满的, 人还没有回来,找她的电话就不断。
  陈露退役后已去美国自费留学。多年在国外训练、比赛,她的英语口语和听力已基本没什么问题,但看写能力还不行,她准备先在旧金山过了语言这关,再求发展。在即将开始新生活之际,陈露对自己拼搏冰场那17年恋恋不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稚气未退的陈露神色中有一种无奈,她说:“世界花样滑冰运动快速向前发展,出现了一批年龄更小、技术更精湛的顶尖选手。我这个年龄,加上多年带伤,已经很难再进步了。但遗憾的是我退役后我们国家的女子单人滑项目后继无人。”陈露吐露心声,百感交集:“我感谢祖国对我的培养,从小就对我进行了系统训练;我感谢国家体委,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能够送我到国外训练,为我提供一次又一次比赛机会;我感谢李明珠老师曾经给予我的巨大帮助,我怀念我们一起走过的十几年日子;我感谢刘洪云老师,是他像慈父一样对待我,在我迷茫、困惑、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的时候,给予我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技术上的严格指导,使我重回赛场,又一次夺取冬奥会铜牌。”
  谈到未来,陈露说她不会去经商,她去美国首先是学习深造。“我从小喜欢舞蹈,崇尚艺术,花样滑冰无疑是自己生命中最灿烂的 部分,我不会放弃我所酷爱的这个事业。”她透露,有可能将来要搞花样滑冰的舞蹈编排,“因为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是个弱项”。陈露考虑的还是祖国。在她心中,祖国永远放在第一位。和李明珠分手后,国外也有不少朋友打听原因,但陈露考虑到国际影响,宁可自己受委屈,却只说“没什么”。在长野冬奥会上,陈露站在领奖台上,现场演奏的是美国国歌。人们看到,陈露也和两名美国选手一样把手贴在胸前。后来有人问她:“你是不是已经美国化了!”陈露说:“我永远是中国人!别看那时奏的是美国歌,但我心中哼唱的是《义勇军进行曲》!” “虽然我退役了,但一旦祖国需要我,而我还能滑冰,我一定听从祖国召唤。”她透露,1999年初将在长春举行的全国第九届冬季运动会,她还有可能回国代表长春市参加比赛。经历了波折、坎坷,陈露已走向成熟。在这个很多女孩子还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龄,陈露已过早地步入生活,领略人生的酸甜苦辣。她坦言心声:“人,一旦认准了目标就要走下去,别回头,别气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完)


| 分社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