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长白山
 
 
 
把长白山建设成为21世纪东北亚重要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第一部分 导论

  在21世纪,作为吉林省旅游业龙头的长白山旅游业,发展方向应当是生态旅游。在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下,通过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把长白山建成面向国内外、在东北亚占有重要位置的的生态旅游区,从而带动全省特别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的经济发展。
国家旅游局正在探索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拟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有关部门规划、开发、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区。应借助这个“东风”,把长白山旅游区建成景色宜人,环境纯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高起点、高标准并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

        第二部分 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小标题)回归自然生态旅游成为趋势

  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是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在世界上罕有可比。国务院总理朱容基把旅游业同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列为经济增长点的三大支柱产业。
人类来自于大自然,具有对自然亲善趋向的本能。随着当代工业化、都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回归大自然”成了新的
  思潮。游客已从摩天大楼、超级市场转向僻远乡村、宁静山林、广袤草原、广阔海洋。尤其是以“回归大自然”为永恒主题的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前景看好。回归大自然热潮是一种呐喊,是重申人类对自然环境价值的一种关注。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旅游者将达30亿人次,其中出国旅游者将达到9.56亿人次,这其中又有5亿要到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中去享受自然界的美景。对于长期居住在现代化高密度、高层建筑区,整天为污染的城市空气和呆板无生趣的城市景观所困扰的城市居民,对森林旅游无疑具有极大的魅力。其中包括开展野营、登山、探险、狩猎、滑雪、垂钓、摄影、科学考察、观赏野生动物和标本采集等活动。
  森林旅游就是利用森林资源对外进行有控制的开放,举办林区特有的旅游项目,使旅游者人投身于大自然的奇异风光和异常新鲜的空气、极其静谧的环境中,尽情欣赏自然美,增进身心健康,陶冶高级情操,增长实际自然知识的目的。
  世界森林旅游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现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起了森林公园和各种自然保护区3000多个。在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森林旅游已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发展迅猛的新兴绿色产业。以美国为例,美国林务局管理着2853个国家森林野营地,为旅游者提供自来水、餐桌、食物烘烤架、厕所和垃圾箱等设施,平均每年的旅游收入1400万美元。法国森林旅游业每年要接待游客6000多万人次,60%的城市家庭每年到森林旅游一次。日本把15%的国土面积划为森林公园,每年有上亿人次涌向森林。德国提倡“森林向全民开放”,鼓励林区家庭经营森林旅游业。泰国256个自然保护区中就有178个开展了森林旅游业。泰国森林旅游业每年 收入4亿美元。
  比森林旅游业开展稍晚,80年代,“生态旅游”概念正式提出。生态旅游是以生物景观作为旅游对象的特色旅游,是一种以欣赏和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景色、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文化特色为目的,有助于自然保护的高级旅游。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全球环境问题所引发的,其突出特点是改变了国际旅游客泉的构成了流向,得原有的以涌向城市为主的客流。改变为由发达城市涌向大自然,追求返朴归真。旅游者在生态旅游活动中,不再仅仅是被动地观赏和娱乐,而是参与了更多的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同时,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宣传主题和产品品牌,日益人心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占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比例为15-20%。到本世纪末,美国的生态旅游者将达到4800万人。
  我国有异常丰富的生物景观,有许多未开发的大自然风景,具有开展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难得的资源条件。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一项目的森林旅游业,在我国起步于80年代初,从1982年建立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开始,迄今已有各级森林公园870多处,总面积达700多万公顷,近几年每年接待旅游者5000多万人次。很多保护区也利用自己的条件,开展了森林旅游活动,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三部分 长白山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优势

       (小标题)长白山旅游应定位于生态旅游和风光旅游

  旅游是一种“求异”、“求特”、“求新”的活动。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即地域特色),而这正是唤发起居住在不同地域的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自然基础。生活在热带的人们希望去温带或寒带旅游,居住在内陆山区的人们渴望见到海滨风光,草原沙漠居民则愿意见识一下江南水乡……地域分异的尺度越大,地域特色的景观差异也越大,因而最能满足旅游者的愿望。
  特色是旅游的基本条件和旅游产品的生命,因此,突出特色是发展旅游的必由之路,是正确把握旅游业主攻方向的关键。因为旅游景点是不可转移的,它不能“送货上门”,只能“待客而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旅游并不是一种自然的盲目的运动,而是对新、奇、特的感受和追求。没有非看不可的景点,就没有非来不可的客源;只有非看不可的景点,才有非来不可的客源。
  作好旅游特色文章,必须抓住两个重要环节,即抓好规划、合理布局和依据特色、找准旅游产品营销的市场定位。制定旅游规划要从长远着眼,坚持高起点,立足于“特色”旅游景点建设的发掘,突出地方特色,避免盲目跟从,千篇一律。
  在我国100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山地型(山岳型、山林型)约占60%。全国许多名山大川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如“五岳”、黄山、庐山、峨嵋山、青城山、崂山等。这些以名山为依托的旅游区大多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开发历史,有大量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有历代名人或有形或无形的历史遗存,使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那么,长白山旅游的特色在哪里?旅游市场应如何定位?和国内那些开发较早的名胜相比,长白山旅游的特色是“美在原始、贵在自然”,应定位于自然风光观光游和生态旅游。这里有别的风景名胜区所不具有的独特资源:一天可体验北极风光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光怪陆离的火山地貌、刀斧未入的原始森林、高山之颠的长白山天池、飞流直下的长白瀑布、热气腾腾的聚龙温泉、五彩缤纷的高山苔原、白雪茫茫的林海雪原、多变的气候、莫测的风雨云雾、数不清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
  广义的长白山一般指长白山系,即中国东北部和朝鲜北部山地高原的总称。一般意义上的长白山,则指长白山系的主脉--长白山脉。而狭义上的长白山,则特指长白山旅游区,即主要是指位于长白山脉中段吉林省境内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包括的地域范围。
  1960年建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纵贯安图县、抚松县、长白县,南北长79.5公里,东西宽47公里,总面积面积190平方公里。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70年代末以来,长白山开始了旅游事业,特别是90年代后发展迅猛。目前,旅游接待人数已从开始的的几百人、几千人上升到目前的20多万人次,每年旅游门票收入上千万元。

      (小标题)长白山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长白山保护区开展旅游,优势、方向、潜力都在生态旅游。在这方面,长白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具有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是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从海拔720米到海拔2700米明显地分为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四个景观带,浓缩了从北温带到北极地区几千公里的生物景观,堪称“典型的自然综合体”。在北坡60公里的旅游路段内,海拔高差1500米之内,可以连续清晰地观赏五种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的景观带,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长白山是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和巨大的生物基因库,这里有保存完整的野生植物区系和特有的动物区系,共有植物2424种,其中高等植物1000多种,其中有长白柳等特有植物100多种、世界珍奇植物如狭叶瓶尔小草,有24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和213种省级保护植物。长白山的野生脊椎动物有500多种,无脊椎动物达千种以上,其中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的特产动物150种。这些为科学考察旅游和观赏旅游提供了良好充足的基础和条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作为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1980年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 保护区网,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顾问普尔教授于1979年秋考察长白山后所说:“像长白山这样完好的生态系统,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她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中国有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世界上应引为骄傲!”
  二是气候的优势:由于海拔很高,长白山的气候瞬息万变,云雾雨雪说来就来,山在云雾中变幻莫测,这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在气候方面,天池气象站与全国的气象站记录相比,有众多的“全国之最”和地区之最:年平均气温为-7.3℃,为全国最低,比号称 “中国寒极”的漠河和西藏“寒极”那曲都低;年平均风速11.7米/秒,为全国最大;超过8级的大风天数269天,为全国最多;积雪日数258天,降雪日数145天,均为全国最多;年降雪量(320毫米)、积雪深度也为“全国之最”;雾凇日数165天,为全国最多;年降水量1333毫米,年降水日209天,都为秦岭-淮河以北最多;年有雾日数265天,为北方最多;比“雾都”重庆多了近两倍……
  三是有知名度:长白山的神圣、神秘、神奇,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影响和知名度。长白山是建立最早、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加入国际生物圈的三个保护区之一。作为“东北第一名山”,1995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中国山水风光游时,又把长白山作为五大汇合点之一。1998年,长白山又被列为国家级旅游景点。在世界很多国家,长白山比吉林省的知名度都高得多。
  四是经济优势:由于开发历史较晚,长白山周边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第三产业尤其不发达。长白山旅游业的开展,促进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仅以保护局局址所在的安图县二道镇为例,80年代初,这里人口只有3万多,工商企业只有20来家。随着长白山旅业的不断开发,该镇现有工商企业上千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繁华的小城镇,农民人均收入由几十元上升为1300多元,人口也增加了一倍。特别是经省政府批准,二道镇变为省级开发区--安图长白山旅游经济区以来,更是促进了长白山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紧靠北坡山门的白河林业局黄松蒲林场,户数不到200,家庭存款超过300万元;该林场还每年向林业局上交利润300多万元。林场依靠旅游接待等第三产业,已由生产型转为旅游服务型。上述巨变,除了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大气候的影响外,主要得益于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
  五有稳定增长的客源: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1997年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报告表明,海外游客对中国旅游资源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三大方面,其中比例分别为50.6%;39.6%;27%,外国旅游者对中国的文化艺术、饮食文化和旅游商品亦表现出较大兴趣。以观光度假、休闲游览为主要旅游目的的旅游者对中国山水风光的兴趣最高,达到64.1%。长白山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山水风光,以及这里独特的满族、朝鲜族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使长白山拥有了对韩国、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国内游客方面,由于实行了五天工作制和大部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队伍中来,而长
白山在东北三省和中原地区,具有很大的潜在客源。
   六是有联合国组织和周边国家的支持: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国际合作开发项目“图们江工程”的首要支持项目之一,联合国和东北亚有关国家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开通韩国束草经过朝鲜或俄罗斯到中国珲春至长白山的旅游线路。经过共同努力,长白山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小标题)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先决条件

  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既也可能性又有必要性。一方面,它可以把保护、科研、教育和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生物圈保护区的多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只要开展生态旅游,才能使环境不至于遭到严重破坏,才能长久发展。
  本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拯救地球”已成为各国人民的一致呼声。但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仍每况愈下。现在,地球上平均每天灭绝27种生物,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中也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减少。1995年6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参观后,为保护局题词时指出:
  “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为人类造福”。如何以最小的环境损失换取最大的经济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的影响,对保护事业同时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积极作用在于,第一,能够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景观资源,是天然的博物馆,可利用这个天然大课堂,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和自然知识教育,培养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是为保护工作开辟财源。旅游业作为世界三大创汇之一,是无烟工业。旅游工作不仅直接增收创汇,而且可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兴旺,带动邻近地区经济的发展。美国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之一就是与旅游业密切结合,其国家公园所获得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第二位。
  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给保护区的经济带来活力,其收入不仅为保护、科研、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也解决了保护局相当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管理局充分利用区内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后,增强了“造血”功能,达到了自我发展的目的,为保护区管理局提供了大量资金,弥补了自然保护经费的不足,达到了旅游促进保护的目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消极作用。首先,旅游不可避免地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破坏性,特别是生物资源,尤其是植物资源比较严重。像植被遭到践踏,某些群落受到人为的干扰,影响自然演替的正常进行;花果、种子等被采摘,影响繁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等。再就是环境污染。主要是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旅游业和自然保护是一对矛盾,游客的过多,超过了环境负荷,必然造成资源及环境的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保护的力度;对旅游业管理不善,也必然会造成保护区内的环境污染、破坏等问题。另外,为旅游而修路、搞建筑,对环境的破坏更大。环保专家痛心地指出,天池公路的修建,对脆弱的高山苔原带造成的破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破坏活动,并不一定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引起的。长白山地区的开发建设中,由于管理无序,许多项目没有经过严格审批,草草上马,破坏了环境,也给旅游业带来不利因素;由于法制观念淡漠,有法不依,偷猎、滥伐、乱采等非法活动十分猖狂,直接破坏了旅游资源。少数药用价值为人所知的、引人注目的、形态奇特的物种如瓶尔小草、草苁蓉、高山罂粟等,濒临灭绝。由于滥采松籽,切断了森林中许多禽兽的食物链,给长白山生物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灾难。此外,由于科研工作滞后,许多可以恢复的生态环境,也没有得到恢复,如天池公路两侧的植被。总之,这些活动的破坏,远远超过了旅游活动。
  所以,如何把旅游对环境的破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是一个值得长期关心和研究的课题。协调保护与旅游的关系能使自然保护搞好,动植物资源、景观得到维护、恢复、有怡人的环境,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相反,保护搞得不好,环境遭到日趋破坏,旅游业就会慢慢失去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管理,针对旅游对环境保护的“两重性”,把旅游对保护的负作用控制到最低甚至消失。这样才能趋利去弊,扬长避短,促进保护,形成“旅游促进保护,保护推动旅游”的良性循环。

       第四部分 长白山开展旅游业必须处理好四大关系

  为了促使长白山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旅游与环境、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旅游业与保护区三大功能区、旅游与科研这四大关系。
  一、旅游和环境的关系
  旅游活动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但与一般旅游区有所区别的是,自然保护区既不是原始的藩篱禁区,更不是热闹的娱乐场所,而是能够显示自然风光、历史风貌、能为人们提供生态旅游等适当旅游项目的自然环境。这就要求人们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与旅游的关系,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确立大自然的主导地位,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使旅游者成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订的一项关于旅游与环境的联合宣言,宣言说:“保护、加强和改善人类环境和各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类似的,旅游业的合理管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应该看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际上就是保护旅游,反之,毁掉资源、毁坏环境就是毁掉旅游。前任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曾指出:“保护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如果遭到破坏,其损失将无法弥补。”副省长刘淑莹也曾指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全人类不可多得的生态自然资源宝地,具有科学、环境和观赏价值。近年来由于管理、保护不善,那里天然珍奇动植物品种数量锐减,环境污染有加重趋势,还有滥采乱挖等`小秋收'活动。长此下去将导致毁灭性破坏……旅游开发方案要经过严格地科学论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有的生态资源不可再生或周期太长。不要急功近利和见利忘义,不要以牺牲环境和生态资源来求得暂时的经济效益。”
  事实证明,只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舍得投资,自然保护区完全可以处理好旅游和环境的关系。四川省九寨沟保护区开办旅游业15年来,靠严谨细密的保护管理制度,使生态环境不仅没有遭到破坏,而且进入良性循环。这个风景名胜区所在的九寨沟县曾是西南第二大林区,木材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0%以上。开展旅游后,该县先后停止了沟内的林木采伐和沟内建设,并退耕还林3500多亩,沟内的农民全部转向旅游服务业。同时,投资近千万元筑防洪坝、防护栏,治理了十多条泥石流沟。为减少污染,县里投资让沟内200多户人家用上了液化气,在沟外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能力30吨的垃圾焚烧场,并决定投资4500万元引进没有污染的液化气汽车,在沟内统一运输。在他们的精心保护下,一度恶化的九寨沟生态环境已明显好转,成为我国唯一同时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和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
  二、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1988年12月颁布实施的《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必须坚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主,旅游服从保护的原则”。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法律法规,长白山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一定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在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分期适度地开发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必须服从于保护、立足于保护,与保护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保护,即“保护第一、旅游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定点、定线、定时、定量”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将旅游活动严格控制在规划区内的旅游景点和线路上,使旅游活动不超过自然破坏的临界值。
  另外,要严格遵循“保护区内游览、保护区外服务”的原则,不在保护区内新建旅游宾馆等接待设施,其它设施的建设也必须符合保护区有关法规。要寻求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以旅游开发促进保护事业。在旅游内容的安排上,要把观光、科普、趣味、探奇融为一体,开展生态旅游,提高游客对自然保护的认识。 三、开展旅游与保护区三大功能区的关系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9.65万公顷,按其功能,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部分。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等活动,要按照不同区域的作用,照章办事,绝不能乱来。
  核心区分布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5.3%,这里保留了大面积的天然林,是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繁衍、生长的好场所。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域,除保护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巡护、定位观测研究和定期资源普查外,禁止其它人为活动,使其自然发展,作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始对照地。在核心区,绝对不允许旅游开发,也不允许游人进入。
  缓冲区占长白山保护区总面积的10.2%,是核心区的缓冲地带,这里也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但因教学和科研目的,经过保护局批准,可进入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采集标本。
  实验区多分布在距离村屯较近、人为活动较多的地方,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5%。它既为核心区外围设立了一道屏障,又为科研、教学、旅游等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实验区是长白山保护区开展旅游业的主要基地,也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科普教育基地。经有关部门批准,这里可开展繁殖、培育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探索和研究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增殖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以及开展科普性参观、旅游、夏令营等活动。
  四、旅游和科研的关系
  长白山自然资源,保护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合理开发,以及旅游业要想跨新台阶、上高档次,绝对离不开科学研究。由于种种原因,最近十多年来,长白山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滑坡很大,没有坚强的科研做后盾,长白山的旅游和其它事业都不可能有多大后劲。长白山的旅游事业,不仅仅是让游客看看风景、陶冶情操,还有作为“天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库”的科普、教育等问题。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科研力度和广度,努力增加长白山旅游业开发的科技含量。

      第五部分 加快软硬件建设,尽快开发长白山生态旅游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近委托韩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预测,到2010年,长白山游客数量可达82.2万人(其中外国游客占35%);到2020年,游客将达150.8万人(外国游客占40%)。而据省旅游局和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所做《吉林省长白山旅游规划》的预测,到2000年长白山游客发展规模为35万,2010年为90-100万;如按100万游客(其中国内和海外游客分为60万和40万人次)计算,长白山旅游年收入可达8.4亿元。
  近两年,由于东亚金融危机造成韩国、日本等国游客大幅度减少,国内也由于一些地方经济不景气,造成长白山游客数量上升缓慢甚至下降。因此,上述预测指标可能不会按期实现。但长白山旅游的发展趋势是好的,潜力是巨大的。那么,怎样让长白山旅游的巨大潜力尽快释放出来、变成经济优势呢?
  第一、正确分析旅游客源,科学进行市场定位。
  根据1996年国家旅游局、统计局对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和学生在近期内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月平均收入在500元至2000元的社会阶层,是最有可能出外旅游者。另据同年的一项调查,全国已在从事旅游开发的自然保护区客源市场以国内近距离为主,所接待的旅游者中,36.6%为当地游客,59.8%的旅游者来自本省。
根据以上分析,鉴于长白山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周边地区及海外旅游客源国的具体情况,应将长白山旅游市场定位于:以国内客源市场为主,海外客源市场为辅,在努力拓展国内客源市场的同时,深入挖掘海外客源市场的潜力。国内客源市场分为三级市场:一级市场是东北三省、京津及华北地区,客源可占市场总额的一半左右;二级市场是沿海经济和旅游发达地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级市场是国内其它地区。海外客源市场也分为三级:一级市场是韩国,可占海外客源市场的七成左右;二级市场是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三级市场是大洋洲和欧美。
  第二、继续加强硬件建设,重点解决交通“瓶颈”。
  经过多年建设,长白山北坡旅游接待条件已初具规模,西坡则刚刚起步,南坡尚没有纳入议事日程。但从总体上说,长白山旅游的瓶颈仍在“硬件”,特别是“行、住、游”上,就是开发较早的北坡,这些问题也仍需进一步解决。
  影响长白山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交通问题,按国际水准要求,去长白山的交通仍然很不方便。保护区的外面不仅没有高速公路,普通的黑色路面也没有达到要求。每当旅游季节,汽车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旅游车连窗户都不敢开,游客没到保护区旅游,先感到扫兴了!所以大环境的交通不解决,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进山和登天池的交通问题也应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北坡可以考虑从山门外铺设一条森林铁路,采取小型电动机车的运输方式,使绝大部分旅游者通过这种方式进山,这样既可减少大量的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使游客感到新奇,再配上导游,可以更好地欣赏长白山这个“天然博物馆”。长白山保护局应新购一批没有污染的液化气大客车,把另外一部分游客拉进山,把所有外来车辆控制在区外。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北坡应建立上山索道,笔者认为此议不妥。北坡建索道,不仅影响景观,而且由于山体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容易造成安全问题。另外,从经济效益考虑,目前已投巨资建设了天池公路,解决了山上交通问题,再建索道,算经济帐只能是得不偿失。
  应该指出,长白山的山体不是很大,游长白山应提倡游客徒步登山。一般体质的人,有三四个小时即可到达山顶,既使游客增加了游兴、消耗了体力,又能增加了游客滞流长白山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可进行团队徒步进山和散客登山两种方式,并在登山路线分段设人管理,避免游客“放羊式”登山,既减少对资源的破坏,也增加其安全性。
  对于建索道一事,可考虑在山顶到天池边建索道(朝鲜已有成功经验),这样既不影响景观,又可使游客坐车上到山顶欣赏了天池后,坐索道下到天池边,最后沿乘槎河和天池长廊下山,在北坡形成一个小的环形旅游线。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游客由于体力问题不愿沿长廊登山到天池边的问题,还可以减少游客到天池边来回走冤枉路,增加游客的容量,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而且增加经济效益。另外,地下森林是很多游客十分向往的地方,但遇上雨天,游客无法进入。另外,在专家指导下,在通往地下森林路上,架设管式滑道,既使游客感到方便、增加游兴,又减少了游人对森林植被和环境的破坏。
  在旅馆、饭店等硬件建设中,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不应一味雷同、豪华。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是世界森林旅游者和探险者向往之地。原先这里仅有一些没有电的“丛林小舍”,随着旅游事业发展,如今林中已不乏豪华旅馆。居住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冲淡原始探险的气氛,而只不过是把浪漫同舒适结合在一起。然而,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建于树顶的“林舍”,其中最有名气的被称为“塔赞屋”,那是筑于120英尺高的栗树上的,特别富有野趣,颇受旅游者青睐。长白山也应突出其“原始”、“自然”和“野”的特色,如西坡的野营帐篷、马架房等颇受游客欢迎。
需要强调是,厕所建设在“硬件”中是不可忽视甚至应摆在重要位置的。长白山现有厕所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需要,不仅游客意见大,而且带来随地便溺、污染环境等问题。有关部门应舍得投资,购进一些活动式的水冲厕所和免冲厕所。
  第三、开发更多更新的旅游项目。
  旅游业要发展,必须开发更多更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留住游客,使其留连忘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洲旅游大国西班牙的旅游部门利用地区、气候、差异、和特点,努力打破所谓“高峰”和“低峰”之间的界限,使旺季不衰,淡季不淡,一年四季均可接待游客。为此,除了继续开展自然风光旅游外,西班牙还积极开拓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保健旅游、宗教旅游、会议旅游、贸易旅游、生态环境旅游 、冒险旅游等新项目。
  而长白山旅游多年来,旅游项目开发不够,长途跋涉几百里、上千里,就能看看天池、瀑布什么的,一般半天、顶多一天就看完了,难免使很多游客有“不值得”的感觉为此,长白山应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立足本地特点,学习外地经验,应突出火山地貌、森林生态和冰雪风光的资源优势和主题。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开展自然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同时综合开发其它专项和专业旅游项目,如疗养度假旅游、温泉保健旅游、徒步登山旅游、森林探险旅游、冬季滑雪旅游、天池怪兽探秘、科学普及旅游、环境教育旅游、大峡谷漂流探险游、梯子河漂流游、森林观鸟旅游、自行车自助旅游、摩托车旅游、西坡北坡大环线旅游,等等。
  长白山也有很多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风情,可开展民俗风情游。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被清王朝视为神山圣地,围绕着她产生出许许多多神奇美丽的史诗、神话和传说,满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尚袭至今,具有很高人文游览价值。此外,朝鲜族在长白山地区特别是延边州境内亦有聚居,安图、和龙两县有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浓郁的村屯分布于长白山旅游线路沿线,为开展朝鲜族民俗风情游提供了条件。
  还应该指出,长白山并非“文化荒漠”。白山市政协主席张福有不仅前出版的我国第一部《长白山诗词选》,收录了从《诗经》、《楚辞》到当今三千多年间歌咏长白山的1145首古体诗词,作者总数达526人,包括曹操、唐太宗、李白、苏东坡、朱元璋、康熙、孙中山、毛泽东、朱德、郭沫若等历史和当代名人。它证明,长白山的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开发长白山旅游业过程中,要注意开发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档次。
  长白山文化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红楼梦》,可在一定层次游客中开展《红楼梦》文化溯源之旅。“红学界的黑马”、吉林省作家陈景和说:“倘若《红楼梦》是条河,那河源的涓涓细流可以直可溯长白山;倘若《红楼梦》是棵树,那根梢细脉连着长白山。”他的研究表明,长白山是这部名著的文化之源,其开篇所写“大荒山”其实就是长白山,“青埂峰”就是天池十六峰中的青石峰;贯穿全书的、出自“大荒山”的灵石(“通灵宝玉”的原型)就是长白山的“补天石”;林黛玉的化身“绛珠草”就是长白山的露珠草。此外,该书中处处存在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俗,就是发源于长白山的满族所普遍信奉的萨满教文化和东北民俗。
  第四、提高服务质量,抓好旅游队伍建设。
  “服务”作为旅游业的“软件”建设至关重要。对旅游业来说,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西班牙1998年共接待外国游客7000万人次,其中4700万为过夜旅游者,创造历史最高纪录,使它超过法国成为欧洲人首选旅游目的地。西班牙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诀窍之一,就是旅游部门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完善服务意识。在这里,所有与旅游业有关联的企业、旅店、饭店,无论是负责人、导游,还是大堂领班、服务员、收款员及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参加培训后才能上岗。
  所以,造就一支过硬的旅游服务队伍,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必要条件和当务之急。而目前长白山保护区连一只导游队伍都没有,旅游服务上也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队伍建设和服务质量亟待加强。
  第五、加快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共同开发长白山旅游业。
  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长期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解放思想,广开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一起开发长白山旅游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吸引社会投资之多,不仅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是少见的,而且在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史上也是少有的,其中外资的投入功不可没。1984年,国家为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制定了“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外资五个一起上”的方针,全面启动了社会投资机制,使这一“朝阳产业”的规模迅速壮大。15年来,全国旅游业利用社会资金的总体规模已经超过3700亿元,其中利用外资200亿美元,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外商投资不仅为中国旅游业注入了大量资金,缓解了旅游业发展初期住宿接待设施紧张的瓶颈状态,而且全面引入了国际先进经验和新的观念,提高了中国旅游业的经营服务水平,为其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90年代以后,外资对中国旅游业的投入已从饭店业扩展到度假产品、专项旅游产品以及各类景观资源和现代娱乐设施的开发。现在海外资金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地域分布上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地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和新开放的地区逐步延伸;在投资项目上,从新建项目、适应国家旅游需求的项目,向更新改造项目、适应国内旅游需求的项目转移,表现出较强的政策取向。这也是长白山乃至吉林省旅游业扩大吸引外资的一个机遇。
  长白山保护局近几年也通过吸引外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旅游接待条件,增加了旅游产品品种。他们引进外资,新建了登山长廊、温泉宾馆等。今后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还应继续立足于吸引社会资金包括外资,在统一规划前提下,加快旅游资源开发。
  第六、扩大对外宣传长白山的力度和广度。
  在当今时代下,“知名度也是财富”,要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就要加大宣传,应该舍得在宣传上投资。举个简单的例子,黑龙江省亚布力雪场虽然冬天温度很低,经常是零下三四十度,人在外面连手都难以伸出来,滑雪条件远不如吉林省,但人家每年肯拿出一千多万元搞宣传和促销,所以在国内外很快打出了名气,一提到东北滑雪首先想到在就是亚布力。
  长白山是吉林省旅游业的龙头。近年来的正常年景,长白山保护区每年旅游门票收入超千万,但用在宣传上费用寥寥无几。应该说,对长白山的宣传既不是保护局一家的事,也不是延边州或白山市的事,应该形成合力,进行全方位、全口径的宣传促销活动,并在实践中讲究宣传的超前性和广泛性,要争取新闻、体育、民航、交通等部门的支持,走共同培育市场、共同促销、共享利益的路子。
  第七、加快旅游商品特别是旅游纪念品开发。
  旅游业中“购”是六要素之一,但在实践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旅游商品开发是一个大有潜力的产业,谁到一个地方旅游,不想给自己和亲友买上几件价格适合、很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呢。而长白山旅游区有自己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很缺乏,品种既少,有的又是出售原料,何况这里面还有的违反保护区法律(如出售不老草、红景天、狍子角等规定保护的动植物)以及纪念品价格过高等问题。
  实际上,长白山地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巨大。应该在深入调查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快旅游商品的研制,调整旅游商品结构,提高旅游商品收入的比重。要切实搞好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和保健滋补品的深层次开发,合理布局旅游商品的销售网点尽快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名、优、特、新旅游商品,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第八、开发冬季旅游是长白山旅游再上新台阶的希望。
  多年来,长白山受“一年旅游半年闲”问题的困饶。由于旅游集中在夏季短短的三四个月,造成冬春季节旅游资源、设施的极大闲置和浪费,也造成旅游成本高、吓跑了潜在的游客等问题。长白山旅游要上新台阶,希望在于加快开发冬季冰雪旅游。
  长白山有独特奇异的冰雪风光和得天独厚的冰雪体育娱乐条件。这里一年有长达9个月的冰雪覆盖期,雪期长,雪质好,降雪日数145天,积雪日数258天,积雪深度1-2米,茫茫林海白雪皑皑,为开展滑雪体育运动和冰雪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地,具有很强的冬季旅游优势。特别是这里有长白山国家高原冰雪基地,开发滑雪等冬季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发达国家,高尔夫球、网球、滑雪是三大普及性高雅运动,中国前两项运动受经济条件、国家政策和场地限制,所以最有可能普及的是滑雪。据专家介绍,冰雪旅游相当赚钱。去年,历时一个月的哈尔滨冰雪节,就吸引了25万名中外游客,其中境外游客5万人,旅游收入大约5亿元。法国的阿尔卑斯山区,过去都是贫困地区,但是靠发展滑雪场都成了富裕地区。黑龙江的亚布力雪场开展滑雪旅游收入也很可观。
  开发冬季冰雪旅游,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冬季冰雪旅游的活动内容、接待条件、食宿、交通等问题,特别要抓好滑雪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项目要向国际水准看齐,要有高质量和科学的管理。所谓国际水准不一定是大型,而是因地制宜,设计巧妙和独具特色。近几年,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吉林省包括长白山在内的冬季旅游现出一线曙光,但要真正把冬季旅游开展起来,还有相当长的路子要走。
  第九、树立“大旅游”观念、开发大旅游产业。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只是长白山地区旅游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保护区内的旅游活动,全赖整个长白山地区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包括图们江地区国际旅游业的开发。整个长白山地区及吉林省,都应树立“大旅游”观念,开发大旅游产业。
  长白山保护区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在共同“打长白山牌”、“吃长白山饭”、“做长白山文章”的同时,也应尽量开发各自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延边州的朝鲜民俗风情游、图们江地区边境旅游、中俄朝跨国游,白山市的人参文化考察游、露水河国际狩猎场狩猎游、仙人桥温泉度假游、鸭绿江木排观光游、寒武-奥陶系地质考察游、大阳岔“干饭盆”探险游、中朝边境游、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游等。
  总之,长白山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世界公认的“森林、冰雪、海洋”三大旅游资源中,长白山就占了两项。这不仅是吉林省旅游业振兴的希望,也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要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把长白山生态旅游业开展起来,并逐渐把长白山建成在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对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完)


| 分社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