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一来,我们种粮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秋日的黑土地上,吉林省榆树市人和家庭农场负责人话语里满是期待。长春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农技专家服务团深入榆树市、德惠市,接连走访四家农业经营主体,从破解仓储瓶颈到激活饲料产业链,再到赋能品牌提质,以“精准滴灌”式服务,为家庭农场、合作社理清转型思路、破解发展难题。

专家服务团首站走进人和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立梅道出经营难题:“农场年服务土地面积达9000余亩,既想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又受存粮霉变困扰,计划建设烘干塔却无从下手。”针对痛点,专家团当场“拆题”,制定可落地的增产方案;指导农场避开永久基本农田选址,并提供库房、烘干设施、恒温库的规划建议。
随后,专家团来到尹小宇经营的宇顺通家庭农场。农场在运输成本、秸秆离田处理、播种时机把握以及玉米品种转型等方面面临多重挑战。专家团提出组建区域联盟,通过整合区域运输资源,实现批量运输、集中调度,从根源上降本,并指导精准把控播种时机。
万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雪的痛点更“细腻”。合作社旗下“同巨永”有机大米多次获奖,却受优质水稻产量低、除草用工大、品牌推广难等制约。专家团“对症开方”:技术上推广秸秆地膜覆盖除草,利用秸秆腐熟形成天然隔离层,在减少60%人工的同时还能培肥土壤,助力提升水稻产量,强化品牌竞争力。
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当地规模较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如今也陷入发展瓶颈。“去年粮价走低,托管户担心收益,我们压力倍增;想种优质品种,市场溢价没跟上。”负责人坦言。专家们提出了完善托管协议、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等措施,帮助合作社稳定与农民的合作关系。此外,专家还为合作社规划的宠物口粮、玉米渣等新产业,提供技术指导与市场分析,助力开辟增收新渠道。
“服务不是送技术,而是帮经营主体找方向、强能力。”长春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负责人于林海表示。四站服务覆盖生产、运输、加工、销售、机制全链条,既是回应急难愁盼问题,更是探索可复制转型路径。这场“专家下沉”的接力,正让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在转型路上走得更稳、更有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