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9月15日电(记者张博宇)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吉林医药产业凭借政策赋能与企业创新双轮驱动,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在长春市,一批医药企业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铸就发展底气。
走进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高新”)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的研发中心,AI技术已成为这里科研的核心驱动力,打造了从ADC(抗体欧联药物)、小核酸、多功能分子到TCE(靶向化学治疗药物)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平台,形成覆盖多技术路径的研发创新平台。
在这里,创新被刻入基因。金赛药业于1998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2005年上市亚洲首个重组人生长激素水剂、2014年成功上市全球第一支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2015年“重组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创新的步履不停,2025年6月,从金赛药业生物制药实验室走出去的1类创新药金蓓欣(伏欣奇拜单抗)正式获批,成为国内首个IL-1β单抗药物,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带来了“单次给药快速起效、半年长效控炎”的新方案,填补了我国痛风领域长效抗炎精准靶向治疗的空白。
而在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企业专注于疫苗领域,在水痘减毒活疫苗、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等产品方向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这样的突破并非偶然,长春高新近十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左右,2024年更是达到了近20%。
在医药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许多企业由于利润下滑而选择减少研发投入,长春高新却逆势而上,坚持加大研发投入。
“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临床应用价值为核心的产品开发策略。”长春高新董事长姜云涛表示,通过构建核心技术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应用前沿技术等方式,企业不断提升研发效率和创新能级,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目前,长春高新正积极筹备赴港上市工作,构建国内、国际双融资渠道,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研发实力。“上市后,将显著提升公司在行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稳步朝着国际化公司的目标大步迈进。”姜云涛说。
这种坚持在创新药领域构建长期竞争力的战略眼光,使得长春高新在牺牲短期业绩表现的阵痛中,积蓄起长远发展的动能,高强度研发投入正不断转化为丰硕的创新成果。
目前,长春高新已有26款重点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其中13款为1类创新药;6个产品处于上市申请阶段,8个产品进入III期临床。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体现了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突破,更彰显了吉林医药产业从“跟跑”向“领跑”升级的决心。创新驱动下的吉林医药产业活力涌动。
2025年上半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在全省八大重点行业中实现两位数增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卷”。
作为吉林省医药产业的重要板块,长春市以长春高新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创新驱动铸就发展底气,产业布局构建发展优势。
在长春北湖未来科学城,一幅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加速绘就。正在建设的新材料中试及产业放大基地项目占地31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首批入驻的25个项目中包含中试孵化项目12个,加速放大项目13个,为医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志联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作为长春新区重点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24.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吉林省规模最大、库种最全、配套设施最完善的大型供应链综合服务型园区,为医药产品流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些项目布局与吉林省“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高度契合。
按照规划,吉林省正着力将长春打造成国家生物产业高地,推动“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地区医药健康工业总产值实现全省占比85%以上,长春高新等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长春市医药产业正加快形成产业布局优、集聚程度高、产业竞争力强的发展格局。以长春高新为代表的医药企业,通过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创新实践,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让“吉药”品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