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 | 四平玉米:黑土地孕育出的香甜产业-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8/09 17:32:18
来源:新华网

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 | 四平玉米:黑土地孕育出的香甜产业

字体:

近日,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的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评选中,四平玉米入选“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

今年以来,吉林省首次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四位一体体系,为地方特色农产品铺就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针对鲜食玉米,不仅推出“一带金黄、天赐之礼,吉林鲜食玉米在这等你”主题宣传,更通过分级分类、创新“产区直通社区+高端商超”模式,让优质产品精准对接终端消费群体。这种省级层面的品牌战略、渠道搭建与标准制定,为四平玉米等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从“好品质”到“好口碑”再到“好价钱”的新机遇。

北纬43度黄金玉米带赋予了四平玉米得天独厚的生长基础。梨树模式升级版让这片沃土持续焕发生机,保证了“玉米主食化”优质绿色玉米的持续供给。

“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四平坐拥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生态资源优势造就了鲜食玉米“香、甜、软、糯、嫩”的特质,每100克含有的膳食纤维是大米的11倍,黄糯玉米、白糯玉米香气较普通糯玉米提升22%,水果玉米甜度超出普通玉米17%。

科技创新为四平玉米产业注入澎湃动能,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从种源突破到产品升级,再到加工创新,全链条的技术赋能让产业实力持续跃升。本土种业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等深度联动,联合培育出“绿育619”“富民105”等品种,为产业筑牢品质根基。功能性玉米技术实现突破,50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玉米蝶变为600余款精细食品,完成从“粗粮”到“珍馐”的转变。

四平市加快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专项研发的“气吹扒皮机”有效避免玉米损伤,玉米饺子粉生产设备与鲜食玉米加工技术让产业链条更加顺畅高效。

四平玉米正以“六化”(即:种植区域化、品种专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系列化、产品优质化)体系为笔,在产业升级的画卷上勾勒蓝图。从百万亩标准化原料基地的规模化布局,到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并行的标准化建设,从破解“有产量无品牌、有品质无溢价”困局的品牌化跃迁,到“政、产、学、研”联动的品质化深耕,再到溯源化体系建设与健康干预媒介的功能化转型,四平对鲜食玉米产业的升级探索,为全国粮食主产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经验。

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调研员张铁钢介绍,当地扶优做强粮企,12家骨干企业和86家联盟企业协同发力,做“产品”、创“品牌”、扩“渠道”、控“质量”、严“标准”。凭着地理标志的品牌背书,四平鲜食玉米已销往全国多地,并出口到韩国,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特级鲜食玉米在价格上能多卖三成,带动8万户农户增收。

为了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四平市在国家品牌创建行动的引领下和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指导下,通过宣传推介、参与展销活动等形式,加快品牌“走出去”步伐,并与金沙河、十月稻田、中粮等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四平从产粮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