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天空下,一望无际的稻田绿意盎然。清新微风中,作物摇曳起伏稻浪延向远方……
7月16日,海兰江畔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迎来7·16吉林粮食品牌日考察调研团,政府工作人员、专家学者、企业法人、产区和销区代表等200余人,陆续登上水稻观光亭,走进村史馆,探访稻米馆,循迹稻田路。
随着考察调研的深入,光东村“粮食也要打出品牌”的十年奋进历程,如同一幅画卷,在人们面前铺展开来。吉林粮食品牌建设为新时代新农村带来新发展新变化。
“10年来,光东村挖掘特色资源优势,走出一条绿色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绿色农业与特色民俗文化相融的发展之路……”在光东村村史馆内,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为调研团讲解。稻米馆中,千年稻影、粒粒生长、稻香澎湃、智慧稻浪、稻路成就、直抵舌尖等展区展位连同直播带货区,让人们对当地水稻发展史印象深刻,“白金名片”吉林大米在当地的10年焕新升级路越走越宽。
村民金君弯腰查看水稻,眼中溢满对丰收的憧憬,“吗西达”品牌大米就出自这里。这个在朝鲜语中意为“好吃、美味”的品牌,见证了这个村的米业蝶变。
光东村坐拥“平岗绿洲”的天然馈赠,171公顷水田是其发展的根基。10年来,光东村立足资源禀赋,深耕水稻产业,大力发展稻田经济,依靠科技赋能与品牌建设双轮驱动,成功打造“吗西达”“海兰江御米”等有机大米品牌。稻米价格从每公斤6元一路跃升至15元,实现从普通农产品到高端品牌的跃迁。
曾经的光东村是个留不住年轻人的“空心村”。转机出现在2015年,“粮食也要打出品牌”为吉林粮食品牌建设指明方向。这一年,金君贷款扩建厂房,引进精米加工设备,“吗西达”品牌大米问世。
“我们的大米定位是中高端市场,每年能卖出1000多吨。”金君说,“我们还借助线上营销打开新渠道,每年销售额能达到1300万元。”
品牌建设需要全产业链发力。光东村创新探索“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发展模式,将稻田变成网红打卡地。特色民宿、稻田文化、农耕体验、亲子娱乐……三产融合加速发展。
2011年,杨丽娜返乡创业。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前提下,建起观景台、跑起稻田小火车,推出种稻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按比例给村集体分成,让村民一块稻田能挣两份钱。”杨丽娜介绍,光东村已与500多家旅行社建立合作,上榜“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杨丽娜与村民合作,确定收购价格、设计产品包装、搭建线上商城,在网上卖起大米、米酒、辣白菜等特产。截至目前,线上商城销售额超千万元。
近年来,光东村接待游客数量持续增长。2024年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旅游收入436万元。“光东村通过全面推广有机水稻种植、发展民宿旅游产业、提升人居环境等措施,带领村民走向致富之路。”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说,得益于产业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突破百万元,较2015年增长10.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4万元,增长3.8倍。
这些年来,光东村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成了全国有机大米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环保认证的有机大米基地。今日的光东村千重稻浪、漫野稻香,再过两个多月将喜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