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点“参”成金 ——探访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参加工领域科技小院-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5/23 14:31:21
来源:彩练新闻

科技创新点“参”成金 ——探访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参加工领域科技小院

字体:

  近日,中国农技协同意在吉林省启动“中国农技协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建设。作为集群建设的先行示范项目,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参加工领域科技小院——吉林集安人参科技小院,持续以科技创新突破人参精深加工领域技术瓶颈,让人参产业发展新跃迁有“智”更有“质”。

  踏入人参科技小院吉林省红五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专注操作各类仪器设备;厂房车间,生产线全力运转。

  “吉林集安人参科技小院由吉林农业大学与我们企业联合共建,锚定人参精深加工技术难关,从科技研发的‘源头活水’,到应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每一步都踏出创新的坚实脚印。”吉林省红五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洪光话语坚定,道出小院的使命担当。

  在人参科技小院探寻科技如何为人参产业注入澎湃动力,技术创新驱动下,《一株乳杆菌及提高稀有皂苷的人参发酵方法》这一专利突破性成果,成功解锁人参高附加值利用。

  据了解,该项成果采用微生物学手段筛选获得能够高效转化生产稀有人参皂苷的乳杆菌菌株,利用发酵乳杆菌发酵人参液有效提高人参稀有皂苷含量。

  “传统食用人参,其有效成分需要通过人体自身转化吸收。我们通过创新研发的酶解发酵技术,把真正起效用的RH1+RG1、F1、RH2等多种人参稀有皂苷直接转化出来,单项稀有皂苷增量最高可达50倍。”白洪光介绍道。

  除了此项专利成果,人参科技小院还通过校企联合,成功转化《一种富含人参皂苷Rg6的即食黑人参》国家发明专利。

  如今,将实验室的“创新火花”转化为生产线和市场上的 “燎原之势”,红五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吉林农业大学两项专利,成功开发发酵人参莲子丸、发酵人参三肽丸、黑参饮品等30余款人参深加工产品,覆盖健康饮品、功能性食品、传统滋补品等多个品类。

  “目前正加紧生产一款基于专利成果转化的人参稀有皂苷精提浓缩液,日产能达3万支,主要销往广东、广西及江浙等地区,市场反响良好。”企业生产副总经理姜波一边仔细检查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为人参精深加工不断注入新生机,当前,人参科技小院科研项目《鲜人参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列为2025年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企业关键技术)重点研发项目。

  “该项目明确鲜人参抗疲劳和提高免疫力等效用,并突破挤压微膨化、超高压纳米微射流和益生菌发酵等人参食品生产关键技术,实现人参全组分开发利用,为高附加值人参食品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企业副总经理董守光介绍道。

  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实现科技创新“聚变效应”,人参科技小院校企携手,构建创新共同体,高校研发、协同转化;企业出题、联合攻关的模式,实现实验室成果快速步入生产线、走向市场。

  “吉林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会定期驻厂研发,已形成‘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研究生+企业研发人员’的科研梯队。”董守光说。

  随着科研成果的持续积累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企业新建设的山参系列产品智能化生产线异地技术改造项目即将投用,将通过多种剂型和工艺优化,实现人参产品的多元化转化。

  “我们要让人参从农产品变成科技产品,真正把人参的功效发挥到极致,让千年参乡焕发新生机。”白洪光说。

  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参加工领域科技小院落户集安,不仅源于企业始终坚持科技赋能人参精深加工的发展宗旨,更得益于集安独特的人参资源禀赋。作为世界优质人参主产区,集安出产的人参形美、质优,闻名遐迩。

  “人参科技小院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样本。”集安市科协副主席刘向东表示,该市将全力助推更多的科技小院和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落地生根,让人参产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朝着现代化产业体系方向阔步前行。

  靶向攻坚、全株开发、成果转化……人参科技小院恰如创新磁场,将千年参乡的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如参田里萌发的新芽,为人参产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