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山河,美好旅程。2711条吉林文旅线路即将于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多渠道集中发布!
这一重磅消息的背后——是吉林文旅以大文旅思维,锚定文旅市场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集中解决过去省内旅游线路少,特色不鲜明,信息不准确等问题,为游客打造以“需供匹配”代替“供需匹配”的精准服务大排面,实现任何游客、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主题需要均能从中找到基本适合需求的线路。
近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161名来自省市县三级文化和旅游系统及旅行社的专业力量齐聚长春,利用三天时间,研发文旅线路。每条线路内容包括景区点、交通、餐饮、旅行社等信息及亮点特色。旅行社发挥熟悉市场、了解资源的优势,进行建议、参谋;文旅系统发挥直抵一线、多方调研专长,双方以游客为中心,进行全链思考布局,将线路标签化和精准化,生成相关产品。
“这件事虽只干了3天,但谋划却耗时超2个月。整个过程中,我们注重‘两手、六再、三主、三环、四度’,可以说没有这些颠覆性的想法,就没有这2700多条线路。”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金振林说。
北京游客王帅“五一”假期到吉林省二度重游,“每次来之前都在网上找攻略,规划线路,但每次都与实际有出入,攻略也众说纷纭,筛选是个大难题。”王帅更期待官方攻略。
“我们不是单纯串线路,而是瞄需求做服务。”金振林介绍,此次研发线路注重市场和政府两“手”并举,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好政府支持引导作用,帮助旅行社等市场主体,自19日发布线路,从政府官网到OTA平台,从“一机游”系统到社交媒体实现线路、攻略、消费等全域覆盖。
“没用新瓶旧酒,也没用旧瓶新酒。”何以2711?六再、三主、三环、四度是答案。
“编制线路要对以前的线路再审视,诊断它是否符合发展现状;对现有的资源再梳理,进行普查要应纳尽纳;对形成的特色再挖掘,增添新看点新卖点;对全省的要素再整合,高度适配科学组合;对未来的需求再对标,聚焦满足游客需要;对整体的优势再呈现,让品牌深入人心。”金振林说,此举引来业内人士赞声一片。
“不同于过去简单线路,此次每条线路都包含‘三主’。突出主题,标签化便于搜索;围绕主线,不做线路组合做产品融合;立足主人,由谁消费,为谁而编,都囊括了,没有堆砌充数。”参加线路研发的旅行社代表说。
吉林省各县市区都有独特的文旅资源禀赋。通过构建县域微循环、“县+县”、市州域及“市+市”中循环,省域及东北区域大循环文旅线路,以三环体系,打破传统线路的空间壁垒,经过深度规划和资源整合,串珠成链组网,形成“点线面”有机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从“单打独斗”向“全域联动”质变。
观察游客行为,通常以县为单位,游玩1至2天,以市州为单位,游玩3至4天,以省为单位,游玩5至8天。吉林以日程、区域、季节、主题四个维度为坐标,进行需求适配。仅主题就设计了研学游、亲子游、边境游、文博游、观雪游、自驾游、家庭游等35个,游客“对号入座”就能找到线路。
“以今夏可预见的爆点为例,长春航展将吸引大量游客,看航展要不要探究‘吉林一号’?逛航展要不要了解汽车城、电影城?感受航展科技力量要不要投喂五行山下‘雪饼猴’?如果要,我们的线路就派上用场了。”吉林省文旅厅相关人员说。
物尽其用。吉林省文旅厅相关人员介绍,2711条线路将于19日集中发布。同时,配合新媒体达人踏线种草、攻略创作,构建起“官方发布+网红传播+平台引流”的立体营销网络。最终线路将接入智能工具,旅游服务将实现从“信息检索”到“智能推荐”的跨越,紧贴数字化、个性化的旅游新趋势,满足游客需求。“将实现上网查,对AI发问,答案秒出。”
吹响改革号,织就线路网,“2711”只是吉林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是吉林向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发起的“总攻”。未来,吉林文旅还将在动态更新、品质监管、品牌塑造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旅游网络持续焕发活力,推动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加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