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围挡治理,练出城市更新中的“绣花功夫”-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5/14 11:19:01
来源:新华社

记者手记:围挡治理,练出城市更新中的“绣花功夫”

字体:

“围了好几年的挡板终于拆了,这路上多敞亮啊!”家住吉林省长春市南三环的庞先生,遛弯时惊喜地发现,一段百米长的围挡被拆除了。此前,围挡后是堆满建筑材料的工地。现在,这里改建为口袋公园,一路向东侧的南溪湿地公园延伸。

变化不止发生在这条街。长春街头,一批在路边立了十几年的“问题围挡”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城市绿地、停车场、菜市场。地铁、桥隧等长期工程的施工围挡也重新进行了规划,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留出了本该用于通行的道路。

长春市相关部门统计,通过对352处“问题围挡”进行整改,超过141.5万平方米的城市空间被释放,面积接近200个标准足球场。

5月8日,长春市水文化生态园附近的围挡区域,正改造为停车场与公园绿地。新华社记者孙逸轩 摄

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在工地外围设置围挡,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种通行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美化、整洁的作用,也有利于保障施工安全。但如果缺乏对围挡的长期精细管理,“围而不建、围大建小、久围不拆”的“问题围挡”也会相伴产生。破坏城市景观的同时,“问题围挡”还会对交通和周边商户的经营造成影响。

在长春市东岭南街与净水路的交叉口,记者走进一家竹棚造型的饭店。店内,工作人员米兰正热情地招呼着顾客。由于所在的土地处于待征收状态,饭店自开业以来就被一段百米长的围挡环绕着。“好多顾客反馈位置太难找了,我们只能慢慢打开知名度。”米兰说。

围挡治理工作开始后,也遇到不小的阻力。“饭店房屋的产权方担心围挡拆除后,会影响土地的后续处理,也不愿意在围挡拆除上花费更多精力。”饭店所在的鸿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东介绍。

为此,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多次找到产权方沟通,细致解释围挡拆除不会影响土地的下一步处理,配合详细周密的拆除计划、改造方案,产权方相关负责人终于放下心来。几天后,新栽的灌木代替了高大的围挡。曾经隐身的街头饭馆,在一片绿色中“钻”了出来。米兰说:“五一期间,生意明显好起来了。”

围挡治理前,东岭南街与净水路交叉口立着百米长的围挡。(受访者供图)

围挡治理收获好评背后,反映的是市民对城市建设管理更加精细化的期待。治理街头巷尾的“问题围挡”,还“路”于民、还“绿”于城、还“利”于商。城市管理者,不仅需要直面难题的勇气,更需要技术与制度的创新。

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孟庆禹介绍,本轮行动中,长春市已运用无人机航拍与卫星影像绘制数字地图,对城市中的围挡实现动态监测管理。下一步,长春市将制定围挡管理的相关政策,从源头减少“问题围挡”的出现。(记者孙逸轩)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