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浙江德清,竹海摇曳,群贤毕至。10日下午,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专场推介活动在这里举行。在这场以“唱响民族品牌擦亮‘金字招牌’”为主题的活动上,来自中医药、品牌战略、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多元维度为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中国人参的核心产区,吉林省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长白山人参振兴工程”,全力擦亮这一“金字招牌”。目前,“长白山人参”区域公用品牌覆盖54家企业、288种产品,品牌价值突破206亿元,稳居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前三名。
科技赋能夯实产业根基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刘新民从医学角度系统梳理了人参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指出人参的核心活性成分皂苷类物质已证实具有改善记忆、调节情绪的双重作用。
作为多年深耕人参药理研究的专家,刘新民特别强调政策支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他回顾了国家食药同源政策演变,建议吉林抓住国家加强传统医学发展的机遇,建立人参食品、保健品、药品的完整产品矩阵。他呼吁,加强食药同源产品研发,推动人参从传统药材转向大众健康消费品。
“吉林人参产业需以科技为支撑,兼顾科学验证与市场导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人参品牌。”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大庆教授重点阐述了科技创新对人参产业的支撑作用。
“每支参都有独特的基因指纹,这是我们打造优质产品的基石。”赵大庆建议,通过品种选育、种植技术优化提升原料质量,巩固长白山作为全球最道地人参产区的地位;构建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技术体系,确保产品可追溯、高品质。联合企业开发高端人参制品,满足细分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升级。此外,还要围绕人参核心功效,开展科学验证,明确作用机制及证据链。同时,通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解决“吃多是否上火”等消费疑虑。
文化铸魂讲好吉林人参故事
医学博士、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赵艳的演讲充满人文情怀。她用甲骨文中的“参”字切入,讲述人参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的千年传承。
“长白山是目前我国被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人参道地产区,‘吉林·长白山人参’是我们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们需以史为鉴,既要推动科技升级,也要重视生态保护。”她建议建立保护性开发体系,在传承中创新。
“面对包括国际竞争和替代品的冲击,我们应该提升品牌化和技术升级的水平。”关于品牌建设,赵艳建议,应借鉴一些外国人参品牌的营销经验,立足本土文化特色,讲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故事。
赵艳表示,文化赋能是人参品牌的灵魂,要让每根人参都讲述东方养生智慧,通过进一步挖掘人参文化IP,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参”品牌。“我认为人参的产业复兴需要以史为鉴,跳出资源依赖的路径,转向‘文化+科技+品牌驱动’,提升产业附加值,强化国际话语权,将千年药草转化为代表中国健康产业的‘黄金名片’。”
市场破局拥抱全球机遇
吉林人参企业与农业品牌、健康行业专家在推介会上,围绕“‘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世界’——如何加快吉林人参产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为吉林人参产业发展探寻新的路径。
致力共通品牌咨询机构创始人、资深品牌战略专家乐剑峰抛出“三维品牌模型”,主张从功能、情绪、信仰三个维度重构价值。他建议吉林人参绑定特定消费场景,用不同方式触达。
“随着中俄文化交流升温,东欧市场对中医药接受度越来越高。俄罗斯人对中国的产品,包括人参产品有非常大的兴趣。”中俄农业协会副会长游新宇表示,“可以对接有效的销售路径,加大吉林人参产品在海外的销售。”
作为品牌策划专家,灏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景致则聚焦渠道创新。“要借助媒体为长白山人参做流量铺垫,通过全球传播网络帮助吉林人参产品建立国际口碑,再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销售转化。”景致建议,要让年轻人在体验中爱上吉林千年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