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阚一针”到“急救侠” 她用爱守护生命-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5/13 14:45:10
来源:新华社

从“阚一针”到“急救侠” 她用爱守护生命

字体:

新华社长春5月12日电(记者赵丹丹)“如果没有这两个孩子的及时相救,我的生命可能就画上了句号。”这是吉林大学退休教授靳丛林的肺腑之言。

不久前,在吉林大学网球场内,靳丛林突发心脏骤停倒地,正在现场的学生赵世盛和吕天奇利用所学心肺复苏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操作,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黄金4分钟”紧急救援,挽救了靳丛林的生命。

在这场“教科书级”操作的背后,是吉林大学连续数年坚持不懈对全体师生开展的急救培训,而担任吉林大学校医院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的阚宁,就是最初的倡导者和最积极的推动者。

吉林大学校医院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阚宁正在进行急救培训。新华社发

作为长春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公益培训的主力,阚宁积极参与了万人规模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普及大型培训;在校内,她和同事们为数万名教职工及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助力2000余名师生获得长春市红十字会认证的救护员资格。在吉林大学一年一度的入学军训上,体育场上万名学生同步练习AED操作的壮观场景,成为每名学生受用终身的“开学第一课”。

在部署吉林大学校园AED设备过程中,阚宁历时多日实地踏勘,用脚步丈量六个校区半径,针对运动场馆等高危场景反复验证“黄金4分钟”可达性,最终形成科学的网格化急救网络。靳丛林突发心脏骤停倒地后,学生在2分钟内取用了距离事发点最近的AED。

30年前初入校医院时,阚宁曾在自己手臂上反复校准进针角度,练就了“阚一针”的名号。如今,她又变身“急救侠”,在临床一线和公益讲台间辗转。从患者心中温柔的天使,到学生眼中的良师,再到同事身边的榜样,阚宁始终坚守初心。

在阚宁办公室最显眼处,摆着一个褪色的铁皮饼干盒。盒中珍藏的不是奖状证书,而是3张承载着特殊意义的纸条——2013年平安夜,自闭症男孩耗费3小时写下的“阚妈妈”;一名2021年毕业生塞在感谢卡里的AED使用口诀;还有一张新近加入的泛黄纸片,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爸爸的心跳回来了——小芸”。

这些看起来皱巴巴的字迹,在阚宁的心中却比任何荣誉都珍贵。正如她常对年轻医生和护士们说的那样,“我们手中托举的,从来不是冰冷的器械,而是他人炽热鲜活的人生。”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