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路径。长春市朝阳区全力打造“绣花”式城市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四查三勤两快一好”的“路长制”,以“四长六员”为核心力量,推行“路长带动、六员联动”工作模式,改变城市管理单打独斗的传统方式,让全区各级干部群众全员树起管理意识、全员扛起管理责任、全员融入管理实践,实现力量整合、职能融合、协调配合、高效联合,构建起路路有人管、时时有人查、处处有人看、事事有人办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创新管理力量,人员从一家到多家。在城市管理的“绣花”工程中,主体力量的强大是关键。朝阳区以路长为内核,统筹整合“城市管理六员”(环卫保洁员、城市管理员、市政维修员、平台信息员、社区网格员、综合监督员),建立城管、住建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打通“问题发现-分类派单-联动处置”链条,打破部门壁垒,变“一家干”为“多家查”、变“单出头”为“拉场戏”、变“平行管”为“立体治”。通过先期在湖西、清和街道试点运行验证,这一系列举措,城市管理力量提升了30%。
创新管理理念,范围从小路到大路。朝阳区依据街路等级划分四级路长责任区,实现“背街小巷+主次干道”管理全覆盖。一级街路由副处级领导包保,攻坚城市顽疾;二级街路科级干部牵头,聚焦细节管理;三级街路业务骨干负责,提升环境品质;四级街路社区专干落实,紧密联系群众。借助“四查三勤两快一好”工作机制,明确“六员”职责清单,构建起大路小路全覆盖、干路支路全囊括、领导群众全参与的管理网络,让管理效能提升25%以上。
创新管理模式,管护从自查到互查。为消除城市管理中的盲区,朝阳区引入“自查+互查+督查”立体化监督模式。路长带动“六员”在日常工作中,打破各自的职责界限,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以整体的视角去检视和排查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在上班、出差、开会、回家等时机路过他人负责区域,发现各类问题时,既可向区域路长反馈,也可直接上报数字化平台。推行上班路上看一遍、开会途中转一遍、闲暇时间走一遍、下班道上查一遍“四个一遍”路长帮查机制,使一级街路日检查频率提高50%、使三四级小路问题发现速度提高40%,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的全面性与及时性。
创新管理思维,整改从被动到主动。路长及六员实行“各负其责,首见负责”,在开展本职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现各类问题,对于可直接处理的,按照“三不分”原则(不分职责权限、不分专业领域、不分责任辖区),首见人员直接快速处置。通过构建“速报-分办-处置-整改-溯源-问效”全流程闭环机制,提高问题整改的主动性。对于一般性问题,现场直接处理;对于复杂问题,连续作业处理;对于疑难问题,启动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责任单位,快速解决,实现了整改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转变。路面垃圾从发现到清理最快的仅用时2分钟,以往需要3天以上才能维修的市政设施损坏问题,基本当天拿出方案,48小时内解决;最让人头痛的城市“牛皮癣”发现即清理。
创新管理标准,评价从认可到认同。以群众获得感为导向,推动城市管理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治”升级。在街路显著位置设立路长信息公示牌,主动接受群众建议和监督;向沿街商户、居民宣传城市管理法规,提升市民文明意识;鼓励志愿者、商户、居民参与“路长制”治理,形成共治共享的氛围。建立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扫码评价、社区问卷等方式开展测评,根据群众反馈不断优化工作标准和流程。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风评越来越好,在最新一期群众城市管理满意度测评中,路长制满意率达99.8%。
“五一”之后,朝阳区将在全区推行“路长制”工作模式,持续深化“绣花”式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能,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