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为用户造更智能的车”的话语掷地有声。几米开外,新智国潮豪华纯电SUV——天工06引来现场聚焦,车身线条中科技与美学精妙交融,成为红旗品牌对于“智能跃迁”最为生动的阐释。
技术革命:从“功能堆砌”到“场景重构”
当传统观念仍在纠结激光雷达与视觉方案的路线之争时,“红旗”的司南智驾系统已悄然完成技术跃迁。
行业首发量产的惯导三目立体视觉技术突破性地将空间感知精度提升至厘米级,在无高精地图的上海外滩隧道中,车辆仍能完成变道超车。
上海陆家嘴地下车库里,天工06泊车测试结果令人惊艳:面对宽度仅2.45米的狭小车位,系统先识别出后方0.8米处的消防栓,再结合算法规划出“Z”字形倒车路径,全程无需人工接管。17.98万元售价起步的天工06能提供精确的泊车体验。从构想到实践,“红旗”给出智驾命题答案。
体验革命:从“人机对话”到“生命共鸣”
在数智化的迭代演进中,灵犀座舱正在重新定义人车关系的边界。与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融合,让灵犀座舱“听得懂南腔北调、辨得清身心状态,扛得住无限追问、给得出精准响应”。
当北京中关村的互联网从业者李先生说出“有点累”时,灵犀座舱不仅将座椅调至零重力模式,更联动空调释放负氧离子,车机屏幕同步浮现张岱《陶庵梦忆》的播放页面。这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场景推演,背后是红旗九章座舱大模型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度学习。
当技术开始理解时间的重量,座舱便不再是冰冷的机械空间。北京的冬夜,座椅加热丝在凌晨五点三刻苏醒,将42℃的温暖送上;盛夏正午,天窗遮阳帘在阳光倾泻前悠然闭合。这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享受。
以原子化技术理念为核心的灵犀座舱平台,将车辆各项功能拆解成可自由组合的模块。视觉、语音、触觉的交互模式不再是孤立的感官通道,根据时空变量动态调整界面布局的实况桌面系统,以“无界交互”打破了传统座舱“功能舱室”印象定式。
用场景定义智能、用安全定义信赖、用体验定义豪华。向智向新成果的涌现,是“红旗品牌”的破局之道。
智造革命:从“工具理性”到“核心变量”
当“旗小智”这位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的7号数智员工以逻辑缜密的算法思维与诙谐的交互语言开启发布会序幕时,一场关于工业文明与数字文明深度交融的叙事,已在钢铁与数据的交响中悄然展开。
走进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焊装车间,680多台焊接机器人的繁忙节奏显得紧张而有序。在它们的躯体上,3000余个数据采集点如同神经末梢,将传统工艺中的“手感”与“肌肉记忆”,淬炼为精准的焊接参数、转化为无误指令动作。
与有形的智能制造观感不同,一汽·七星云工作台的应用,则是企业业务能力的载体与数据创新的源泉。这一工作台以业务单元为基点,构建起一个自主、全面、高效、智能的数智生态。根植于这方沃土,天工06智慧生产管理体系将“精准排产-智能运控-敏捷交付”锻造为全链路协同管控。其以MTO模式为需求解码器,变用户的模糊需求为可执行的工业指令,重构“人机共舞”法则。十二大生产节点化作数字触角,以小时级预警与三级管控编织高效响应网络,达成订单准时交付的“契约哲学”。
从焊装车间的数据图谱到生产管理体系的全链智控,“红旗智造”的底层逻辑愈发清晰:智能化已成为重构生产关系、再造工业美学的核心变量。
从长春西南荒原间的创业火种到上海车展,红旗品牌66年的发展史,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进阶,奏响中国汽车工业又一次变革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