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安全宣传“吉林样本” | 创新培训理念 宣传方式“贴近生产即学即用”-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1/09 14:00:13
来源:新华网

打造特色安全宣传“吉林样本” | 创新培训理念 宣传方式“贴近生产即学即用”

字体:

  原标题:吉林省推动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系列报道(三)打造特色安全宣传“吉林样本” | 创新培训理念宣传方式“贴近生产即学即用”

  ■编者按

  安全生产,宣教先行。宣传教育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石,是增强全民安全防范意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吉林省全面深入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以下简称“五进”)活动,广泛开展安全宣传和应急科普,把“人人懂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声音送到群众身边,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打造出了具有吉林特色“五进”模式,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时代吉林高质量发展。

  如今,行走在吉林大地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到,各类安全宣传活动就像一颗颗安全文化的“种子”在生根、发芽、壮大,各领域上学习安全、参与安全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吉林省推动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系列资讯,与您见面,展示吉林省各地对“五进”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

 

  工厂失火怎么灭?高空作业要注意什么?触电是什么感觉,怎样预防和脱险……在中国一汽解放公司动力总成事业部长春工厂的“安全道场”内,每周都要有一批员工在这里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中国一汽解放公司动力总成事业部长春工厂的“安全道场”

中国一汽解放公司动力总成事业部长春工厂的“安全道场”

  在电焊、喷漆工作时不戴护目镜有啥伤害?这个“安全道场”内有一个风机体验,把头靠近一个装置孔,里面吹出来一阵风,让人的眼睛、脸部非常难受。“如果在工作时戴上护目镜,就能保护眼睛不受损伤。”该企业安全负责人表示,这个体感装置让每一个培训者能亲身体验伤害事故感受,使安全培训更加贴近实际。

  “安全道场”内一共有13个大体验培训模块。在安全管理上,该公司创新地将安全培训与“安全道场”紧密融合,通过沉浸式的感知体验,强化员工安全意识,逐步打造了拥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安全培训教育平台,给员工分析各类典型案例,让大家识别各种危险源,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每一个新员工在正式上岗前必须经过道场安全系统培训,在职员工定期安全轮训,让员工有‘惊’无‘险’地体验,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该企业安全负责人表示,将视觉、触觉、感觉融为一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把隐患和危险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示给员工,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筑牢工厂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安全一切都是零。

辽源市北方袜业园消防安全培训室

辽源市北方袜业园正在消防安全培训室内培训企业安全员

  辽源市北方袜业园大门口,一块红蓝相间的消防安全培训室牌子非常醒目。这个培训室包括模拟报火警、火灾逃生技巧、消防标识展示、家庭模拟灭火等项目以及消防设备体验展示区,功能齐全。“园区里有300多家与袜业相关的企业,因其产业的特殊性,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每年,园区组织企业500多名安全员进行循环培训。”园区负责安全的负责人说。

  在位于长春市绿园区的研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内,最吸引人的是“楼梯安全文化”。每个台阶都是一个安全生产宣传的“阵地”,内容不同、颜色各异,在行走间“被强制”地学习。“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都会影响着公司的安全生产。所以,我们公司每个工作日要组织员工开展‘班前警醒、班中提醒、班后反省’安全教育活动,加强教育培训,严格防范风险、严守操作规程、严查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该公司主管安全的负责人表示。

  在安全宣传进企业过程中,长春市应急管理局成立警示教育宣讲团,深入到企业进行现场巡回宣讲。团员以危化品生产经营、化工生产、医药生产、烟花爆竹批发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一线职工以及伤亡事故家属为宣讲主体,通过企业、县、市层层评比选拔而成。

  2023年,吉林省指导服务规上企业1500余家,安全培训重点行业领域经营单位4000余家,深入教育宣传餐饮、酒店等生产经营单位10万余家……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安全行为见行见效。通过一系列安全宣传进企业活动,企业负责人、员工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患生于疏忽,祸起于麻痹,安全生产的思想之堤不可失防,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吉林省应急管理厅新闻宣传处处长侯鹏飞表示,事故的发生是安全隐患积累的结果,任何事故都有一个从产生隐患、酝酿发展再到偶然触发的过程,“一系列实践证明,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安全宣传到位、安全投入到位、人员培训到位、应急管理到位,时刻把安全生产的‘阀门’拧得更紧更牢,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吉林省应急管理厅)

【纠错】 【责任编辑: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