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围绕建设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千亿级制造核心”,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冲刺千亿级经营规模战略部署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转变发展方式,蓄积发展动能,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中药材种植规模、产业集群建设规模、产品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通化县中医药事业步入振兴发展的春天。
抢抓机遇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通化县现已发现道地中药材500余种,被誉为“立体资源宝库”“人参之乡”。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让通化县拥有“构筑中药材特产大县”的十足底气。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最讲究“道地”二字。聚力种植基地“精品化”,通化县在全面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创建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以人参、贝母等为主的大宗药材和以玉竹、苍术等为辅的道地小品种中药材种植产业谱系。目前,全县共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3.8万亩,种植品种近30种。
只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滋养,才能生长出最道地的药材。绿水青山环抱中,国家红松储备林乡村振兴产业融合一体化项目星罗棋布,山地、林间正孕育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目前该项目栽种十几个中药材品种,全县种植面积达1万亩。为提升品质,所种药材不多加人工干涉,不仅能长出好药材,还能育出好种子,满足当地药企需求、节省采购成本,供应全国各地。
通化县三兄弟中药材有限公司拥有中药材种植基地700亩,其中细辛基地600亩。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产学研联盟,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示范和推广。2022年,公司扩大规模,从种到收,从收到销售实现一体化,让整个细辛品种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
人参是通化县的形象名品,更是产业名片。通化县围绕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打通市场、科技创新,全面开启人参全产业链建设。计划投资20亿元、规划面积810亩的通化快大人参产业园入驻商户716户,电商达到560户。
开拓创新全力谋求中医药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既要“守正”,更要“创新”。
走进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取车间,伴着隆隆的设备运转声,中药材的煎煮环节正按照自动化工艺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据介绍,为保证中药药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华夏药业用十年的时间研究自动化,中药材煎煮时间和水量等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药品生产、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共有药品批准文号51个。其中中药品种25个。主导品种苦碟子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脑梗塞的中药注射剂,临床效果显著,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获得专利11项,各项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单品种产值达2亿元。
科技助力成功催生中医药产业希望
科技魅力精彩绽放,创新驱动硕果累累。近三年,通化县累计投入科技专项资金2.2亿元,扶持项目20余项,多个项目填补国际国内空白。“东宝生物科技园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入选省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培育100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华夏药业“苦碟子注射液”等5个品种被评为省医药健康产业100个大品种。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参威科技“人参系列化妆品”“人参系列洗护用品”“人参系列保健品”最具代表性。
在中药材领域,围绕人参、细辛、返魂草等中药材品种,通化县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吉林省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通化县三兄弟细辛种植基地、方舟医药科技的东北天南星种植基地获评省级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创新研发延长中医药产业链条,通化县现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5户,其中以华夏药业、振国药业为代表的中医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通化县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崛起蓄积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与时俱进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发展游刃有余
建设以通化县中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为主体、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为基础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实行以县中医院带头的中医医共体建设,乡镇卫生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了中医科室和中药房,配备了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持续完善中医馆建设工作。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培训,充分发挥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带动作用。依托县中医院建立的内、外、妇、儿、针灸、推拿、骨伤等优质师资库人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征程上,通化县将砥砺奋进,乘势而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再上新台阶,努力争创国家医药产业强县。(张娟)
视频:通化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