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四平:污水“化”清流 碧水润湿地-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6/14 14:02:29
来源:新华网

吉林四平:污水“化”清流 碧水润湿地

字体:

  入夏的四平西湖湿地,碧波荡漾,草木葱茏,飞鸟翔集。市民在湿地中的条子河畔悠闲地散步,尽情享受水清河畅的生态之美。

  “十多年前的条子河,可以说是脏乱差,垃圾多,水发臭;如今的这里,河水清澈,绿树成荫,鱼游鸟飞……”家住附近的张宝新今年已67岁,他也见证了条子河的由浊到清的过程,“我每天都来散步,用手机拍下这里的美景发朋友圈。刚才我还拍到了白鹭、灰鹭呢!”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让张宝新体会到了园林级城市生活。而他的这番话,是对条子河近年来水质变化的客观评价,更是对四平市条子河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的认可和赞美。

  西湖湿地总建设面积84.64公顷。如今,经过治理的西湖湿地已成为四平的“城市之肾”。这里也成为众多市民与媒体分外关注的对象。

  一座污水处理厂变身大花园

  走进位于西湖湿地一侧的四平市污水处理厂,厂区道路两侧栽植着各种花草、绿树。随着微风吹过,阵阵玫瑰花香扑鼻而来。

  厂区内一块绿意浓浓的人工湿地,芦苇丛生、菖蒲摇曳……鲜绿入眼的植物肆意生长。

  “我以为是一座大花园,没想到竟是我们四平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四平市民65岁的刘立新初次“闯入”这里,看到眼前的美景,被“惊”到了,不住地赞叹,“无声无味,水清景美。”

  在四平市污水处理厂入口的排污监测屏上,一组组排污指标实时监测数据在不停地跳动。

  “现在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就是我厂进出水及各项排放指标,一目了然。其中排放氨氮数值为0.01,国家标准为5,目前这个排放指标已经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要求,这是一个好现象。”托管污水处理厂的中核四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雷说。

  四平市污水处理厂厂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全面实现了18万吨日处理生产能力,实现了污水处理出水水质稳定、持续达标。

  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远远就能听到水声轰鸣,污水经过一系列工序处理后,流到西湖湿地。西湖湿地主功能净化区包含潜流湿地8公顷及表流湿地3公顷,主要栽植有芦苇、菖蒲、水葱等。“吞”污水“吐”清水。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水进入西湖湿地潜流湿地通过潜流、表流相结合的方式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净化,提升改善水质。

  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宏宇介绍,四平市城区排水管网日收集污水量约13万吨,全部得到有效处理,出水指标远好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近年来,经环保部门连续监测,条子河林家断面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到2020年国控断面考核要求。”

  辽河治污的“四平模式”

  条子河发源于吉林省四平市石岭镇兰家沟,是辽河的二级支流,招苏台河的重要支流。而四平市将条子河打造成为绿城品质升级中一道亮丽的“绿轴线”,也是吉林省在辽河流域治理过程中一个治理的典范。

  在条子河这条碧水里,不仅有四平当地河流保护工作,更有吉林省在河流保护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郭宏宇说,四平市坚持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共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生态目标,真正实现“治好一条河,秀美一座城”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吉林省全面开展东辽河水域水生态修复,强力实施水资源保护;在辽河流域共规划195个项目,总投资189.9亿元,集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全面开展水生态修复,强力实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质量创造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国考断面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

  “2022年,辽河流域12个国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断面占比83.3%20231月至4月,这一比例提升至91.7%。”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肖尊东说,以东辽河流域的四平市为例,该市创建了“三三五八”辽河治污“四平模式”,在污染治理项目建设上不断实现新突破。2022年,四平市10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0%,优于国家和省考核标准。

  为实现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吉林省着力补齐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短板,2022年完成18座污水处理厂(站)扩能建设,新增处理能力19.85万吨/天、管网500余公里,68座县级及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一级A标准排放。

  肖尊东说,下一步,吉林省将加快实施水污染治理项目,推动《吉林省“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尽早落地见效,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另一方面,吉林省将着力打造水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源头区涵养林、河湖岸线生态缓冲带等水生态提升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水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全力推进水质稳中向好改善。

【纠错】 【责任编辑: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