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延边州人才工作持续创新发展的一年,是引才聚才效应不断凸显的一年。
这一年,延边州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逐步形成。
这一年,延边州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人才重点工程,人才引领振兴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确立。
人才兴则延边兴,人才强则延边强。一年来,延边州不断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以一系列前瞻性、开创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推动全州人才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为延边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政策赋能,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延边州牢牢把握制度创新这个关键,明确人才工作发展目标路径,着力打造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
——制定出台《延边州“人才编制池”编制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州及八县(市)统筹事业编制,用于急需紧缺人才安置,破除人才流动的身份障碍和体制壁垒,有效增强引才吸引力。
——制定出台《延边州驻外人才工作站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在宁波市设立延边州首家驻外人才工作站,进一步拓展招才引智网络、延伸人才工作触角。
——制定出台《延边州“候鸟型”人才工作站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全州21家单位申报建站,破解地域藩篱,优化柔性引才环境。
——制定出台《延边州“人才联系服务卡”管理办法(试行)》,首批为11名高层次专家人才发卡,为持卡人才提供出行、就医、文旅等九个方面服务保障措施,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工程牵引,激发人才发展内生动力
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这个根本,延边州深入实施特色人才工程,实现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的良好效果。
大力实施“百名专家”引育计划,共引进培养各类国家和省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36人,柔性引进的3名国家级人才均在州内创办企业,高端人才数量质量均实现突破。
深入实施招才引智工程,2020年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197名,党政人才队伍结构短期内实现大幅优化。
组织开展“扬帆计划”延边州大学生返家乡实习见习活动,吸引400余名大学生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为后续引才工作打下基础。
推动返乡创业工程再上台阶,进一步完善“三库三平台”,为返乡创业人员发展提供协调、联络、信息、咨询等方面服务,聚焦破解难题探索创新政策。目前,全州返乡人员达3.4万人,其中已创业的达1.57万人。
持续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双百工程”等活动,不断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党性淬炼、思想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执政骨干力量。
优势联动,发挥人才服务大局支撑力
延边州牢牢把握人才工作服务中心大局这一主线,将人才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进行谋划,主动跟进、主动融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开展人才引培主题服务,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对接。举办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班、全州精益管理高管研修班,培训企业高管240人。
组织“管理专家企业行”活动,邀请省内外管理专家团队与州内20户企业对接,提供免费管理咨询服务。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州技能人才开展技术革新164项,创造经济价值340.1万元,小发明、小创造76项,创造经济价值1971万元。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举办4期“直播销售员”培训班,建立400余人的全州直播平台人才库,举办“腾讯直播-短社播小店直播电商峰会”,为延边州电商直播营销发展集聚人才。
助力脱贫攻坚,选派农业、科技、教育、卫生领域11个专家服务团和多个人才团队,定期开展科技帮扶、支教、巡诊等活动,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延边行”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把科技、人才、管理、信息、资本要素下沉至脱贫攻坚一线。
深化东西部人才协作,举办“2020年吉林省—浙江省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大会”“数字乡村产业化合作”等11个项目成功签约,赴宁波举办延边农村学校教职工培训班、州工信系统干部及中小企业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累计培训各类人才488人。
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要求,开辟专门绿色通道,为州疾控中心招聘8名事业编制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定中注重向一线倾斜。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随着人才层次、数量和效益不断取得新突破,延边州人才优势正日益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本报记者 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