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9月12日电(郭聪 赵石乐)午后闷热的练功房里,一对男子组合在大厅中央练习支撑、托举等高难度动作,汗水不时地从他们脸上滑落。这两名演员一个名为李斌,一个名为刘淞旭,他们来自长春市杂技团,先后练过大跳板、顶碗、踩高跷、顶板凳等杂技项目,他们此刻练习的内容是二人的“常规”节目——《力量》。
合作机缘:观看表演深受震撼 两少年“偷师学艺”
二人动作整齐、一致。新华网 康世奇摄
二人爬杆动作一气呵成。新华网 康世奇摄
杆上倒立。新华网 康世奇摄
《力量》作为长春市杂技团演出的必选节目之一,它的来历颇为有趣。
16岁那年,李斌和刘淞旭出国演出,一对国外组合的杂技表演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两人一研究,便下定决心打算“偷”学过来。
“当时我俩在台底下,一下子就被他们表演的节目震撼到了。男人健壮的身材、力量与杂技动作相结合,通过完成各种高难度的造型,体现出力与美,将美感、艺术感展现在观众面前,节目效果非常棒。”刘淞旭说。
“因为我们从进团起就在一起生活、一起练功,算是很有默契,所以就觉得这个项目可以试试,于是我们就和团里的老师商量,最终促成了这个节目。”李斌说。
二人差异化的身体素质也为力量组合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李斌身体平衡性好,刘淞旭则是“底盘稳”,顶2、3个人也没有问题,所以组合确立后,李斌为“尖儿”,刘淞旭为“底座”。
首次亮相:掌声映射市场认可和观众喜爱
回忆起首次以组合形式登台演出时的情景,二人相视一笑,有不少话想说。
“一开始肯定紧张,因为当时台下至少坐着1000多名观众,这里面还包括我们杂技团团长和老师,为了保证首次表演顺利完成,我们在上台前30分钟就开始进行热身和重点动作的训练。”刘淞旭说。
表演中,二人用扎实的动作默契配合,用坚定的眼神相互鼓励。演出结束后,台下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验证了表演的成功。“真的太激动了,这证明我们这个节目是受到市场认可和观众喜爱的。”刘淞旭说。
演出结束后,李斌和刘淞旭找来演出录像,通过反复观看来找出问题并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不断进行调整。
精彩背后:不允许失误的表演靠“挤出来”的时间打磨
《力量》节目是将一个一个单体动作串联起来的,主要考验两个演员的默契程度和协调能力以及控制力,要求高,难度大。
长春市杂技团走进绿园区宁静小学。“力量”组合在上台前进行热身。新华网 康世奇摄
“我们的节目不像其它杂技项目,比如人多的集体节目,失误了可以再来一把。我们的节目不能失误,也不允许失误,更没有重来的机会,动作和造型都是要跟着音乐和灯光的节奏来变换的,一旦失误,音乐、灯光没办法重放,我们也没有备用的动作来救场。”刘淞旭说。
“力量”组合的表演充满了阳刚之气。新华网 康世奇摄
为了保持状态、提升默契度,“力量组合”在日常训练中定下了一个明确的规定:确保每日合练时间都在5个小时以上。“因为我们各自还有单项节目,所以每天都是在结束单项节目练习后,才能进行合练,占用午休和下班时间是常事。”李斌表示。
内心表白:想和你做一辈子的“尖儿”和“底座”
每一次训练都会提升双方的默契度。新华网 康世奇摄
训练过后,两人相互交流感受,对动作加以调整。新华网 康世奇摄
谈到日常生活中的相处,二人表示他们的感情就像兄弟一般。新华网 康世奇摄
每一次训练和每一场演出,李斌和刘淞旭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为对方着想着。李斌说:“为了减轻‘底座’的负担,我会刻意控制饮食,毕竟体重沉了,我兄弟的手臂也吃不消。”刘淞旭则尽可能的避免自己受伤,特别是腰部受伤,以免影响演出效果……
作为长春市杂技团的主力选手,彼此是否有过更换搭档的想法?“没想过!”二人给出的答案是一致的。
如何用精彩的表演征服台下观众,是李斌和刘淞旭谈话中离不开的话题。新华网 康世奇摄
李斌和刘淞旭二人搭档十余年,经过不断地磨合,形成了源于心灵的默契。我们也在访谈中发现,他们的视线常常停留在对方的身上。刘淞旭说:“从进入杂技团开始,我们就是上下铺,可以说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在一起,我们了解彼此和了解自己一样多,有了这样的默契,何须换搭档呢?”
二人希望他们的杂技生涯可以越走越远。新华网 康世奇摄
看来,李斌的“尖儿”和刘淞旭“底座”怕是要做一辈子了。
编辑:徐文辉 责校:衣兵
主编:黄维 监制:王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