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站在村后的小山坡向下看,一排排外墙为原木结构的农舍掩映在绿树丛中,颇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意。这里是有着“额河第一村”美誉的塔拉特村,位于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国家5A级风景区内、额尔齐斯大峡谷的入口。
全村共有184户754人。今年以来,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完善道路、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导示牌等基础设施,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哈萨克族风情的民宿、餐饮、手工艺品等,开启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夜幕降临后的塔拉特村。孙英鑫摄
夜幕四合,一家家民宿门前高挂的红灯笼亮了起来,我们走进胡马提·波西江大叔的家。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结构,可以同时容纳8——10人住宿。房间收拾得很整洁,墙上、炕上随处可见哈萨克手工毛毡工艺品。
炕前长方形木桌上,摆放着包尔萨克、酥油、奶酪等哈萨克族特色美食,任我们尽情品尝。一碗碗奶茶随喝随添,总是不见木碗空了的时候。
哈萨克民族特色美食。杨诗野摄
59岁的胡马提·波西江大叔经营民宿已有一年,生意的红火让他始料不及,曾经的顾虑烟消云散。他说:“我过去主要种植黑加仑,受气候影响大,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现在经营民宿,连冬季都有人来住,一年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
晚餐开始了,主妇端上一大盘手抓羊肉,冒着腾腾热气,这是哈萨克族最高的待客礼仪。羊肉配以洋葱和面条,肥而不腻,让人大快朵颐。然而,接着端上来的一盘盘菜肴完全出乎我们意料。清炒土豆丝、干煸豆角、肉炒蘑菇……居然都是常见的家常菜,而且吃起来还真就是那个味儿。
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王健民摄
可可托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卡玛西·马木尔别克看出我们的疑惑。她解释说,在自治区和县里的支持下,镇里为塔拉特村村民举办多期免费培训班,培训烹饪、美容、手工艺等技能。哈萨克族饮食以肉、奶为主,为了办好民宿,满足游客多样餐饮需求,很多家庭主妇都学会了炒菜。
可可托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卡玛西·马木尔别克(中)与记者交谈。王健民摄
“自2018年11月以来,塔拉特村按照支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共接待游客3.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8万元,接待食宿游客5700余人次,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实现井喷式增长。”卡玛西·马木尔别克说起这些数字如数家珍。
夜幕下的塔拉特村灯火辉映,一顿丰盛的大餐让我们领略了村民的幸福生活,也品味到了党的富民政策在细节上的无限追求。(作者:王健民)
编辑:王善军 责校:衣兵
主编:黄维